父親和丈夫只能活一人,母親的回答成了成語,女兒的選擇被罵千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歷史的傳承中,留下來很多古人的文化,而這些文化也是在生活實踐中得出來的。但在時代的發(fā)展中,很多詞原本的含義與現(xiàn)在大不相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成語,其原意是描寫女子孝順的,但今天竟然被我們曲解了它原本的含義,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
在現(xiàn)代年輕人的戀愛過程中,大部分男生都會被自己的女朋友問到: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水里,你先救誰?對于男生來說,這應該是最不好處理的問題。但是如果反過來,對于女性來說,父親和丈夫誰更親呢?歷史上也有一位女性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她面對的可不是單單玩笑話,她的選擇將會讓其中一人付出生命的代價,為此她還專門跑去征求了母親的意見,母親回答了12個字,她的最終選擇,讓她被罵千年。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成語就在母親的回答中誕生的。
這件事情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鄭國,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叫做雍姬的女子,他的父親是鄭國的重臣。雍姬到了婚嫁年齡時,與雍糾結為了夫妻。雍糾這個人儀表堂堂,十分有才,她也因此深深愛慕著她的丈夫。兩個人兩情相悅,郎才女貌,并且夫妻兩人感情很好。
后來鄭國新君繼位之后,鄭國國君鄭厲公十分忌憚她的父親祭仲。因為當時他在朝中地位十分顯赫,權高位重,鄭厲公害怕他有朝一日搶了自己的位置。他便痛下殺心,想要滅掉祭仲,然而更巧的是,鄭厲公找來的殺手竟然是他女兒的丈夫雍糾。
今天看來,要女婿去殺岳父,那可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對與古代男子來說,只有忠孝,對于親生父母而言,尚且有忠孝不能兩全一說,何況是岳父。這位雍糾對鄭厲公忠心耿耿,言聽計從,于是將此事答應下來。鄭厲公便設了一個計,他安排祭仲和雍糾去災地處理政務,安撫民心,而后讓其吃飯時,偷偷把毒在祭仲的酒中。
但是無意之中,這件事被他的女兒雍姬知道了,她對這件事感到大為震驚。自己的父親與丈夫成了仇敵,一邊是與自己血脈相承的父親,一邊是恩愛如初的丈夫,這讓她極為痛苦,并陷入深深的無奈中。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的她去詢問了自己的母親的意見。她的母親把事情從頭到尾的聽了一遍之后,只是回答了一句12個字的話:“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這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天底下所有的男人都可以做你的丈夫,可是與你血脈相連的父親只有一個。
聽了母親的話后,他趕緊將此事告訴了父親。祭仲聽后特別憤怒,于是先下手為強,將雍糾殺死,并拋之荒野。在我們看來,其實,父親與丈夫之間做出選擇確實是一個難題。而母親的一句話就讓她認清了應該選擇誰,于是,這句話也流傳下來,便也衍生出了這個成語“人盡可夫”。
在那時,人盡可夫一詞用來形容百善孝為先,是用來贊賞她的孝德。對于她來說,還是選擇了現(xiàn)在父親的身邊,在她看來,為人兒女,當然是要報答父母之恩,做人不能忘本。但是,雍姬的選擇,也讓她背上了背叛丈夫、背信棄義的惡名,被罵千年。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那么多非對既錯的事情,不管男人也好,女人也罷,遇到愛人和父母發(fā)生矛盾時,都不應該在主觀上決定偏向何方,靜觀其變,調停化解矛盾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在漢語言不斷發(fā)展與進化的過程中,一些詞語因為誤解而被斷章取義,甚至背離了原本的含義。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這個成語的意思,一般是用來形容生活不檢點的女子。由此可見,也許我們深信不疑的東西可能只是了解了一點皮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