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藥食俱佳
福建衛(wèi)生報 2010-04-12 二版
寒冬剛過,大地回春,春雨綿綿,雨水增多。雨后春筍,破土而出。春筍潔白如玉,肉質(zhì)豐嫩。清醇香甜,鮮美可口。春筍營養(yǎng)豐富,含有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及鐵、磷、鈣、鎂等12種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由于它所含脂肪、糖類較少,纖維素較多,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消除積食,防止便秘,對減肥、防癌有一定作用。
春筍食用方法很多。炒、煮、燒、煨、燜、燉皆為美味上品。尤其可貴的是,它和葷、素菜肴都能搭配上桌,只要有了春筍,做出的葷、素菜肴,就會更加鮮美可口。
春筍還是一味良藥。因其味甘性寒,中醫(yī)認為,它具有“通血脈,利九竅,化痰涎,消食積”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肺熱咳嗽、腹水浮腫。常食鮮筍能鎮(zhèn)咳去痰,幫助消化。用春筍和粳米煮粥,可助小兒麻疹早透,可治便結(jié)難通;春筍拌以麻油、食鹽、姜、醋等作料,既可佐餐,又可治療肺熱咳喘;用鮮筍煮水當茶飲,可解酒醉。常食竹筍,還可適當減肥。但是,筍性味寒,又含較多的纖維素,對患有嚴重胃出血、肝硬化、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腸炎等疾病者,不宜食筍;因竹筍含草酸鈣偏多,有尿道、腎、膽結(jié)石者,不宜多食。
其實,一年四季,人們都可以吃到竹筍。冬天,藏在泥土中的叫“冬筍”,肉質(zhì)細嫩,美味可口,是筍中珍品;春天,破土而出的“春筍”,筍體肥大,水分充足,鮮嫩爽口,是一年中品嘗竹筍的最佳選擇;夏天,從竹鞭上長出的嫩芽,叫做“鞭筍”,因產(chǎn)量不多,是夏天做湯嘗鮮的佳肴;秋天,“筍干”成了人們品嘗竹筍的好菜。竹鄉(xiāng)的人們在春筍大量上市之際,制成筍干,備無鮮筍時食用。浙江臨安竹鄉(xiāng)所產(chǎn)的筍干,量多質(zhì)優(yōu),其中的“扁尖”,聞名中外。
我國以筍為饌,以筍入藥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其蔌維何維,維筍及薄”的記載,可見遠在周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知道竹筍和香薄可以食用了。唐代名醫(yī)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竹筍性味甘寒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可久食?!泵鞔顣r珍在《本草綱目》中又有詳盡的論述,他認為竹筍能“治消渴,利水道,益氣、祛熱、消痰、爽胃,肺熱咳嗽,胃熱嘈雜者,食筍可醫(yī)?!倍嗌倌陙恚藗冎蛔⒅刂窆S的食用價值,而忽略了它的藥用價值。如今,了解了竹筍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是治病良藥。食用竹筍,一舉兩得,豈不更好。
(高宗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