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冊之一 35cmx24cm 紙本水墨 2014
筆墨狹義解釋為筆法、墨法,兩者同時言說,但筆體墨用,筆為實,墨為華,實為質干,華為形藻,筆法決定墨法。黃賓虹先生總結的“五筆七墨”,其中“五筆”指“平、留、圓、重、變”,講的是用筆的法度和筆墨品格。“七墨”分法不一,為“焦、濃、淡、積、破、潑、宿”或“濃、淡、干、濕、破、潑、漬”等,其中“焦”、“淡”、“干”、“濕”、“宿”都是指墨色形態,“積”、“破”、“潑”、“漬”是運墨方法,也就是將靜態的墨色形態以筆法表達出來。運墨重在“運”字,要把墨色從靜態外形提升到“墨分五色”、墨氣淋漓這樣具有審美品格的筆墨氣韻上來。
入蜀冊之二 35cmx24cm 紙本水墨 2014
《林泉高致》中談到墨色的各種形態,如:淡墨、濃墨、焦墨、宿墨、退墨、廚中埃墨,青黛雜墨水。又有各種用法,如:斡淡、皴擦、渲、刷、捽、擢、點、畫。這些用法就是用筆的動作、方法,同時運用虛實、繁簡、輕重、起訖、轉折、徐疾、提按、斷連、撞讓等不同節奏,形成豐富的筆法。
入蜀冊之三 35cmx24cm 紙本水墨 2014
墨是外形,筆是內核,當下容易將作品分為用筆和用墨的兩種類型。勾勒明晰,以長筆結體為主的畫如弘仁、潘天壽等稱為用筆的畫;墨色氤氳不見筆蹤以塊墨結體的畫如米氏云山和龔賢山水,被稱為用墨的畫。這一分法大多依眼睛所見到的視覺外形作為區別的主要方式,容易混淆筆墨實質。因為任何畫面都是以點畫塊的墨色(或青綠色)為外觀形態,筆法隱于墨色之后。
入蜀冊之四 35cmx24cm 紙本水墨 2014
筆法決定墨法,墨色效果成敗依靠用筆呈現,墨法不能獨立但當決定性作用。墨色無論濃淡,只能呈現固定形態。具體運用在畫面須通過用筆實現。單一墨色可干可濕,可焦可潤,筆的提按,轉折,疏密,撞讓等無限變化使墨色雖僅一個色階可傳達無限面貌和情趣。多重墨色相疊分積墨和破墨,積墨是墨干后重重疊加,破墨是墨濕時相加。其實質都是筆觸的碰撞、交錯相融。無論墨色干濕、濃淡,沒有用筆的節奏控制,多遍相加則易成“墨豬”,混濁不清。有筆法的墨色相加有整散、大小、寬窄、輕重、徐疾等節奏分別,或以點、畫形積于塊狀形上,或以長筆畫錯位相加,或疏點上更聚密點,或以塊狀筆觸融合點畫散筆,或以飛白筆觸融于渾淪形中。龔柴丈所謂:筆法古,墨氣厚;筆法健,墨氣活。“筆精墨妙”最是考驗作者筆法的能力,造型技術的高下和對筆墨境界感受的深淺。因此籠統的談筆墨不如強化筆法重要性和決定性作用。
2010年秋桐城方勇于虛白室
入蜀冊之五 35cmx24cm 紙本水墨 2014
入蜀冊之六 35cmx24cm 紙本水墨 2014
藝術家
方 勇
﹀
方勇,號龍眠外史。1977年生于安徽桐城。2002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專業,獲學士學位。2002年7月至今任教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天津美院中國畫學院山水畫系副主任。
玄崿吐蒼潤 240cmx124cm 2014
聯展、個展:
2013年01月 “虛室生白”方勇山水畫展(河南鄭州美術館)
2013年03月 “為中國畫”全國高等美術院校山水研討會及展覽(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3年04月 貳1柒0·中國畫精英邀請展(南京養墨堂美術館)
2013年09月 “元流善下”當代中國畫青年精英提名展(天津美術館
)
2013年11月-2014年1月 “風晴·師范”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青年教師作品展(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河北滄州美術館、首都師范大學美術館、南京六塵美術館)
2014年01月 “心象”方勇山水畫展(天津智慧山藝術中心)
2014年06月 “積微”方勇山水小品展(天津和厚齋)
2014年08月 “南京青奧會美術大展”(南京國際博覽中心)
2014年08月 “ART濱海藝術展”(天津濱海會展中心)
2014年10月 “和光同塵”中國畫展(上海海上藝術館)
2014年10月 “水墨系列展之傳統的‘維’”中國畫展(南京芥墨藝術館)
2014年12月 “師心獨造·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山水教學研討會暨教學課徒展”(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4年10月——2015年2月 “三山”山水畫巡回展(北京今日美術館 滄州美術館 南京養墨堂 溫州博物館)
2015年04月 “筆墨記:自然的雙重性”(杭州美和院藝術中心)
2015年06月 “柒零壹貳——當代70水墨畫家提名展”(天津三遠當代藝術中心)
2015年09月 “以心接物——走近學院·2015全國高校青年教師中國畫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2015年10月 “藝道同行——京津冀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天津美術館)
長風驅松柏 240cmx124cm 2014
__________
特別鳴謝
青年畫家方勇先生
__________
出品:王成業
本輯統籌:劉慧
編輯|制作:張倩 劉一
__________
↑長按
『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微信:823721174
郵箱:sixiangar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