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的左家中學
左家中學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們如草根一樣平常,教師們似草根一樣平凡。然而,“左中”人不甘寂寞,不甘落后。平常、平凡,而不想平庸,不甘無為。悄無聲息,在夾縫中堅強地生存著,堅定地前行著。
左家中學于1959年建校,已有55年校史,是一所老齡農村中學。原名永吉縣第十四中學,2002年區劃后隸屬于吉林市昌邑區,改名為河灣子中學,2004年合鄉并鎮后更名為今天的左家中學。
2007年趙德貴接任校長以來,學校翻新了校舍,使學校煥然一新,2010年省裝備處為學校配齊了理化生實驗室設備和儀器藥品。大大方便了教與學,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液晶電腦走進了微機室,學生們遨游于網絡的先進知識之中,開闊了視野,更新了理念。
我們秉承“辦有新、理有方、育有成、學有才”的辦學理念;以“靠質量求生存,以管理求發展”為辦學宗旨;以“努力打造書香校園,不斷提高師生校園生命質量”為目標;把“草根精神,大樹目標”為校訓;創設“團結、拼搏、厚愛、博學”的校風;揚“敬業、愛生、奉獻、開拓”教風;導“篤學、善思、勵志、創新”學風。
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各位領導和同仁們進行一下匯報:
一、立足于基礎教育從‘基礎’入手:
初中階段是基礎教育。我校就是從基礎抓起,一方面抓教師;另一方面抓學生。建立領導帶班巡課制度,每天領導帶班,都要對每一位教師每一節授課情況進行巡查,并將巡查的情況做詳細記載,例如,教師是否按時到位授課,是否對學生數進行核對,是否私自串課,是否有對學生體罰等諸多方面進行巡查。每周末領導要開碰頭會,匯總巡查結果,在下周一公布巡查情況結果,對有問題的教師令其整改。這一教學最基礎的管理方式,規范了教師的基本教學行為。也保證了授課質量。
在學生上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根據自己實際基礎情況,每天完成應該完成的學業。例如,課堂上要認真聽講,積極完成梯度練習和梯度作業等等;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例如下午第五節的統一活動課,把各班學生分成乒乓球、籃球、排球、踢毽子、丟沙包、跳繩、舞蹈、卡拉OK等興趣小組開展活動;還利用主題班會、演講大賽、藝術節等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風采。從學生最基礎上給予需求,盡最大努力上吸引學生心,留住學生人。
二、立足于校情、教情、學情在‘實情’上下功夫:
(一)校情:
我校雖然是鄉鎮中學,但是,所處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輻射面廣。因此,生源外流現象極其嚴重,(特別是好生苗,商業招生造成的)本鎮兩所中學,我校與吉林市六十一中并存于一個鄉鎮。兩家分吃一鍋飯。
(二)學情:
尖子生外流,剩下的是五六類以后的學生。基礎差,素質低,行為習慣不良,厭學者占大多數。
(三)教情:
教師老齡化極其嚴重,在崗教師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全校教師總數的80%,這些教師激情和火熱漸已消退,職業倦怠現象嚴重。個別老教師敢于奉獻,但教學方法陳舊,觀念落后,也潛在著對年青教師的負面影響。對整體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存在著不利因素。
基于上述“三情”,趙校長帶領班子成員多次例會,把脈診病,研究對策。最后我們達成共識,決定根據實際情況對癥下藥。
1、依據‘校情’從招生入手,領導帶隊,把科任教師分成若干小組,多次下校招生,對家長和學生進行耐心的引導說服。從利弊上引導家長學生認同我校,那可真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啊!為了能留住好生苗,學校不惜免除他們的一切費用。還采用了‘以生幫校’的招生辦法,讓在校學生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和成長經歷,對屯中的小升初的學生進行宣傳招生。對特殊困難的學生實行教師包保,學校與教師,教師與困難學生簽訂包保協議。真可謂是‘絞盡腦汁,機關算盡’。功夫不負有心人,到目前為止,由原來的50%入學率,上升到70%。
2、按著‘學情’在特殊性上作文章,采用小班額分班,以保證教師在課堂上的照顧面,做到學生堂堂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在練習和作業上采用梯度練習和作業,不做一刀切,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長。每次考試之后都要對學情進行認真分析,召開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析會,幫助他們找差距,彌補不足,使大多數學生克服了厭學。并且成績也有所提高。
3、根據‘教情’在激勵和規范上下功夫,本著“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的方法。對教學工作進行大膽的嘗試改革,本著多勞多得的原則,面對全體教師進行教學量化考核,在全部完成常規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實行課時補貼制。(常規教學和活動有一項不完成不予以計算當月課時補貼費)以此激勵全體教師在教學工作上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促進教學成績的穩步提高。
三、科任教師立足校情 真抓實干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學生底子薄,科任教師在作業批改上狠下功夫,對學生采取留梯度作業,在批改上能夠做到全批改。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收獲。特別是王寶范老師,在每周都能對學生進行周考,時時抓緊學生學習的勁頭,防止出現間歇懈怠。這一做法為提高學生成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每次的考試中,他的教學成績在同學科總是排在首位。
四、教師緊缺 領導齊上陣
我校教師極其緊缺,學校在自籌資金的情況下,外聘了4名代課教師。但是,一些學科的教師還是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領導班子成員在趙德貴校長的帶領下齊上陣。趙校長在2007年春上任以來,一直任初三化學課;教學副校長程士榮也兼任初二一個班的語文課;教導主任姜喜民在張學智老師生病后,教初一兩個班的語文課情況下,還兼任初二兩個班的地理課,每周共計18課時;學生處牟清明主任一直兼任全校的微機課和音樂課。領導的帶頭作用,極大的鼓舞了教師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教師們覺得在這樣的領導班子帶領下工作有勁頭。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耕耘一分收獲。為此,我校每年在中考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011年中考獲得了喜人的佳績,3人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吉林第一高中,3人考入毓文中學,27人考入重點高中。 2012年3人考入毓文中學,3人考入吉林四中,2人考入吉鐵一中,30人考入重點高中。2013年1人考入吉林第一高中;一人考入化一中;3人考入12中;2人考入鐵一中;1人考入吉林四中;20人考入重點高中。(畢業生逐年減少)
在以趙德貴校長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帶領下,我校的校榮校貌、教風、學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007年我校被評為吉林省勤工儉學先進單位;2008年被區政府評為教書育人德育先進校;2009年被為區教育局評為科普先進單位。2010年被評為省級科研先進單位。2011-2012年被評為區科研先進單位。
左家中學正如一棵小白楊傲風迎雪茁壯成長,傲然屹立于左家鎮這塊沃土。在困境中發展,在艱難中崛起!
昌邑區左家中學
“教學管理隨機展評活動”工作匯報
二0一三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