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我國古代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帶領清朝走向了鼎盛時期,也為'康乾盛世'的過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為'九子奪嫡'的最終贏家,雍正帝無疑是一個聰明而謹慎的人,對于臣子,他向來保持著高度的戒心。不過,對于一個人,他卻能夠完全信任和給予重用,以至于此人被譽為'雍正王朝第一寵臣',此人就是李衛。
作為雍正帝所寵信的大臣,李衛在雍正年間可謂是順風順水、春風得意。一向重視權力,不輕易放權的雍正帝將李衛封為總督,成為一方封疆大吏。
等到乾隆帝繼位后,雖然不像雍正那樣完全信任李衛,但也是對其十分尊敬,賜給了他四團龍補服,還在其病重時派御醫前去診治。
那么,作為雍正王朝第一寵臣的李衛,他的勢力到底有多強呢?
康熙二十七年(1688)的正月初一,位于江南銅山,也就是今江蘇徐州豐縣一帶的李家不但迎來了新年,也迎來了新生兒李衛。李家在當地算是家大業大,因此李衛即使是學業無成,還是得以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時靠捐官被封員外郎,不久后又入朝擔任兵部員外郎兩年后改封戶部郎中,漸漸步入仕途。
李衛雖然學問不足,但很有才干,雍正帝還沒有繼位時,就已經注意到了他在任期間的業績,于是繼位后直接封其為直隸驛傳道,不久改任為云南鹽驛道。所謂'鹽驛道',就是一種管理鹽運的官吏,而很快,李衛又升任官居從二品的布政使,掌管起了全省的財政事務。將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條后,李衛被調到了更加富庶的浙江,擔任巡撫。
上任巡撫的第二年,李衛再兼任了兩浙鹽政使,再過一年,雍正帝見李衛政績卓著,便又'授浙江總督,管巡撫事。'
至此,李衛可以說在浙江擁有了全部大權,不但經濟事務歸他管,軍政大事也都由他決定。在浙江擔任封疆大吏的幾年里,李衛嚴厲打擊私鹽,為官府增加了許多財政收入,而為了應對來自海洋的威脅,他又修筑了浙江海塘。
雍正六年(1728)時,針對江南一帶盜賊猖獗,而當地官員能力不足以緝盜的現狀,雍正帝下令'命蘇、松等七府五州盜案,令衛兼領,將吏聽節制。'
于是,李衛便統領了整個江南多地的剿匪除賊事務,他明察暗訪、舉報包庇嫌犯的兩江官員,最終成功消滅了利用前明遺民心態妖言惑眾的張云如,鞏固了清朝在江南的統治,史稱'江南案'。
此案告終后,上至雍正帝,下至百姓,對李衛的能力都十分佩服,他在浙江也收獲了大批的'粉絲',甚至多年后乾隆帝南巡,還在西湖的花神廟里看到了民眾為李衛及其妻妾塑起的塑像。不過,一向十分要面子的乾隆帝十分不悅,以'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讬名立廟,甚為可異!'為由下令將塑像拆毀。
盡管這一故事真實性存疑,但也足以看出李衛在浙江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如果要說李衛的勢力,那么百姓的支持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總之,在浙江做出重大貢獻后,李衛于雍正七年(1729)被雍正帝加封為兵部尚書,在清朝,地方總督加上兵部尚書的官銜,就代表著官居從一品,地位十分顯赫,然而,李衛還沒來得及喜悅,就又得知了母親去世的噩耗。
剛剛晉升的李衛原本是進京面圣,但在喪母后只得回到任上守孝,為了撫慰他,雍正帝賜了他太子少傅的榮譽職位。雍正十年(1732),李衛的守孝期結束,雍正帝十分高興地'召署刑部尚書,授直隸總督,命提督以下并受節制。'這次,李衛可以直接治理天子腳下的直隸,可見雍正帝對他的信任和重用。
上任第二年,李衛就直言舉報步軍統領鄂爾奇擾民,令雍正帝十分欣慰,不過因為長期的操勞,雍正帝在數年后便駕崩,新君繼位,改元乾隆。乾隆帝熱愛文化、尊敬文人,對于李衛這樣學問不高的人并不太感冒,于是李衛盡管仍然'位高',卻不再'權重'。乾隆三年(1738),五十一歲的李衛在家中病逝,乾隆帝賜其謚號'敏達',即聰敏練達。
在云南,他將偏遠之地發展的井井有條;在浙江,他靠卓著的政績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在直隸,他打擊貴族,也博得了民間的一致好評。所以,李衛的最大勢力,便是支持他的人民。當然,除此之外,雍正帝給予他的封疆大吏之權也是非常重要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