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學習格律詩筆記(連載之十七)

學習格律詩筆記(連載之十七)

(四)句子成分的順序變換

在正常情況下,句子的各種成分,哪個在前,哪個在后,是有一定順序的。但古詩詞中有不少特殊的句型,其各種成分的順序變換,是多種多樣的。

1、謂語前置。如劉長卿《逢雪》中的“風雪夜歸人”,“歸人”實為“人歸”,謂語前置在主語前。再如杜甫的《詠懷五百字》中的“取笑同學翁”,謂語“取笑”前置在主語“同學翁”前。又如歐陽修《采桑子》中的“雙燕歸來細雨中”,“歸來細雨中”是“細雨中歸來”的意思,謂語動詞“歸來”倒置在狀語“細雨中”的前面了。

2、謂語動詞及其修飾詞一起前置。如柳宗元的《寄京華親故》:“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前句中的謂語動詞“化”及修飾語“若為”(怎能)都提在主語“身”的前面了。

3、謂語動詞及其狀語、補語一起前置。如李益的《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不僅謂語動詞“滴”、“沾”前置了,而且連同狀語“時”、“稍”和補語“枝上”、“階下”都前置了。要說明的是,這兩句中的“露”、“苔”是主語,“滴”、“沾”是謂語動詞,“時”、“稍”是狀語(用來修飾動詞,即“時時地滴”、“稍稍地沾”),“枝上”、“階下”是補語(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面的連帶成分,補充說明動詞或形容詞的結果、程度)。全句的意思是:“露時時地滴在枝上,苔稍稍地沾在階下”。

4、賓語前置。賓語通常是在謂語動詞之后,用來修飾謂語動詞。但賓語前置的情況也很多。如岑(cén)參的《走馬川行》:“將軍金甲夜不脫”,“金甲”是謂語動詞“脫”的賓語(賓語是動作、行為的對象,是動作的承受者,通常是在謂語動詞之后)。原詩的意思是“將軍夜不脫金甲”,這里將“金甲”前置了。再如蘇軾《蝶戀花·春景》中的“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綠水人家繞”是“綠水繞人家”的意思,賓語“人家”前置了。又如辛棄疾《水調歌頭》中的楊柳更須栽,是更須栽楊柳的意思,句中作為賓語的 楊柳前置了。

賓語前置有時是部分的,如杜牧《齊山登高》:“菊花須插滿頭歸”,“插”的賓語本是“滿頭菊花”,作為賓語一部分的“菊花”提前了。但在有的詩句中,賓語前置后,賓語中的中心詞及其修飾詞的順序接著發生了變換。如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前句“關不住”的賓語是“滿園春色”,賓語前置后,“滿園春色”的順序又變換了,賓語的中心詞“春色”置于最前面;賓語中心詞的修飾詞“滿園”反置于中心詞“春色”的后面。

  5、狀語前置。如張碧《農夫》中的“到頭禾黍屬他人”,“到頭”是“屬”的時間狀語。此句的原意是“禾黍到頭屬他人”,將狀語提前了。

6補語前置。如蘇軾《念奴嬌》中的“多情應笑我,早生白發”,“多情”是“笑”的補語,應在“我”后,卻前置于句首。

7、主語置于定語之前。按一般規律,主語應在定語之后,因定語是修飾主語的。但古詩詞也有將主語置于定語之前的,如辛棄疾《清平樂》中的“破紙窗前自語”,原來的順序是“窗前的破紙自語”,現在主語“破紙”置于定語“窗前”之前了。再如李益的《從軍北征》:“磧里征人三十萬”,原詩的意思是“磧里的三十萬征人”,主語是“征人”,“磧里”和“三十萬”都是定語,現在將主語置于兩個定語之間。

前面都是些簡單的例句。還有的詩句,在句子成分順序變換方面,有著更為復雜的情況。如蘇軾《新城道中》:“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鉦zhēng,一種銅鐘)。這兩句,按正常的順序,應是“晴云像絮帽披在嶺上,初日像銅鏡掛在樹頭”。一是作為補語的“嶺上”、“樹頭”置于句首,二是作為謂語動詞的“披”、“掛”也提前了。再如李賀《昌谷北園新筍》中的“露壓煙啼千萬枝”,句中既有順序的變換,也有省略。原詩句的意思是:“露壓千萬枝,千萬枝在煙中啼”。“千萬枝”是“壓”的賓語,又是“啼”的主語,“啼”作為謂語提在“千萬枝”的前面。

由上舉例可知,詩詞中句子成分的順序變換,有的實是迫不得已之舉。詩人在寫某句時,因押韻、平仄或對仗之故,不得不變換句子成分的順序,以符合格律對押韻、平仄或對仗的要求。舉例來說,李益的《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人幌,為拂綠琴埃。”此詩是“古風”,對平仄不苛求,但講押韻和對仗。四偶句結尾字押上平聲[十灰]韻。頸聯的第二句原意為“苔稍稍地沾在階下”,只有“苔”字屬于[十灰]韻,故取“苔”字為結尾字,其它句子成分作順序變換結果,詩句變成“稍沾階下苔”。為對仗所需,前句變換為“時滴枝上露”。

(五)詞類的活用

  詞類的活用,包括名詞用作動詞和形容詞,形容詞用作名詞和動詞,動詞用作形容詞和副詞等情況,這在古代詩詞中是多見的。

1、名詞用作動詞。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前句的“花”表示“開花”的意思,將名詞用作了動詞;后句的“斜”表示“斜下”的意思,將名詞用作了動詞。

2、名詞用作形容詞。是取名詞所代表事物的特征以作比,如劉禹錫《酬天樂》中的“病樹前頭萬木春”,“春”就是名詞用作形容詞。“春”用作名詞時作“春天”,用作形容詞時作“茂盛的”。這句詩的意思是“病樹前頭是“茂盛的”的萬木”。

3、形容詞用作名詞。如白居易《買花》中的“灼灼百朵紅”,句子中的“紅”指“紅花”,是形容詞當名詞用了。再如杜甫《望岳》中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句中的“青”是形容詞當名詞用了。

4、形容詞用作動詞。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是“春風又吹綠了江南岸”的意思,“綠”這一形容詞起了謂語動詞的作用。再如陳子昂《感遇》中的“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句中的“窮金玉”,是“使金玉窮盡”的意思。形容詞“窮”用作動詞后,還有“使動用法”的含義。

形容詞用作動詞,除使動用法外,還有意動用法。如王維《從岐王》中的“澗花輕粉色,山月少燈光。”兩句的意思是:“澗花很白,以為粉色不算白;山月很亮,以為燈光不算亮”。形容詞“輕”和“少”都用作意動動詞了。

5、動詞用作形容詞。如王維《送孫二》中的“行車起暮塵”,“行車”指“行走著的車”,“行”本是動詞,但在這里修飾名詞,當形容詞用了。再如杜甫《泛江送客》中的“淚逐勸杯下,愁連吹笛生。”前句中的“勸杯”是“勸人多飲的酒杯”,后句中的“吹笛”是“吹著怨曲的笛子”。“勸”和“吹”本來是動詞,現在都當作形容詞了。

6、動詞用作副詞。如杜甫《喜達行在》中的“喜遇武功天”,“喜”本是動詞,但在這里修飾動詞“遇”,用作副詞了。

此外,名詞和形容詞也都有用作副詞的情況。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大”本是形容詞,但在這里用來修飾動詞“庇”(庇護),作用就如同副詞了。

(六)詞氣詞的運用

唐代以前的詩歌,經常運用著“也”“矣”“乎”“歟”“哉”“兮”等語氣詞。但唐代以后的格律詩詞卻盡量少用語氣詞,偶爾也用一下。語氣詞在詩歌中的主要作用是使音節自然延長,活躍句式。現舉幾個例子:

1、以“哉”的運用為最多。如孟浩然《游耆(qí)阇(shé讀“舌”)寺》中的“江楚氣雄哉”。再如賀鑄《海陵西樓寓目》中的“浮云千里思悠哉”。

2、“兮”作為語氣詞,在古代詩詞中是用得很多的。尤其是楚辭,更是大量地地運用著“兮”,“兮”字句幾乎成了楚辭的一個標志。在楚辭之后,詩詞中都有用“兮”字的情況,如李白《夢游天姥吟》中的“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為麻”。現代人也有在詩句中用“兮”的,如于右任(當時隨國民黨敗退在臺灣)《望大陸》詩:“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3、將“嗚”、“呼”兩語氣詞連用。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嗚呼,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4、反復運用同一語氣詞。如東漢時梁鴻的《五噫歌》:“ 陟彼北邙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人之劬(qú)勞兮,噫!遼遼未央兮,”五句詩中反復出現五個“兮”和五個“噫”。

5、兩個以上的語氣詞連用。如李白的《蜀道難》,首句用了語氣詞“噫吁戲、危乎高哉”,七個字中有五個是語氣詞。接著詩中又用了“為乎來哉”。“危乎高哉”和“為乎來哉”系相同的兩個語氣詞連用。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18個文言虛詞
再不看就來不及了!(第四集)
王嶸——《王力<古代漢語>與楊伯峻<文言文法>語法體系比較》
古漢語復習
句子成分:英語句子成分知識
主語謂語賓語定語怎么區別什么? 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詳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平县| 武宁县| 株洲县| 曲周县| 上饶县| 亚东县| 原阳县| 若尔盖县| 榆树市| 资溪县| 方城县| 潮安县| 县级市| 通山县| 贺兰县| 石棉县| 营山县| 昌图县| 鄂温| 孟村| 高陵县| 高淳县| 乌海市| 哈密市| 山阳县| 若尔盖县| 高唐县| 无锡市| 曲麻莱县| 什邡市| 诸城市| 康平县| 治多县| 嘉祥县| 固安县| 玛多县| 信宜市| 肇州县| 华池县| 利津县|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