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卷木瓜【附方】載:腳氣腫急用木瓜切片,囊盛踏之。廣德顧安中,患腳氣筋急腿腫,因附舟以足閣一袋上,漸覺不痛。乃問舟子:袋中何物?曰:宣州木瓜也。及歸,制木瓜袋用之,頓愈。
據記載,在安徽廣德,有個叫顧安中的人,患腳氣,筋急腿腫。有一次乘船的時候,腳痛得很不舒服,無意中看到旁邊有一袋東西,就把腳擱在上面,慢慢覺得兩腳不怎么痛了。他感到非常驚奇,于是問船夫:袋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船夫回答說:是宣州的木瓜。等顧安中回到家后,立刻去市集買了木瓜,切成片后裝在布袋里,每天將腳放在上面。沒過多久,他的筋急腿腫病就痊愈了。由此可見,木瓜治療筋脈拘攣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皺皮光皮,藥用食用各不同
木瓜,又名皺皮木瓜、鐵腳梨,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實。夏、秋二季果實綠黃時采收,置沸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曬干。木瓜在中國有很悠久的歷史,最早載于《爾雅》,謂之“楙”,《名醫別錄》謂之“木瓜實”,《清異錄》謂之“鐵腳梨”。對其名稱的含義,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所著《爾雅注》云:“木實如小瓜,酸而可食,則木瓜之名取此義也。”清·蔣介繁所輯《本草擇要綱目》中記載:“寇氏云,木瓜得木之正氣,酸以入肝,故益筋與血。”
《本草圖經》記載:“木瓜處處有之,而宣城者為佳”。自古以來便以安徽宣城的木瓜為道地藥材,故有宣木瓜之稱,已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宣木瓜既是藥品又是食品,被列入第一批“藥食同源”名單中。木瓜全身是寶,營養成分較高,皮、花、枝、核和根都可開發利用。
另,市面上有一種光皮木瓜,是薔薇科植物榠楂的干燥成熟果實。根據《本草經集注》記載,光皮木瓜果實味酸、澀、性平,具有和胃舒筋,袪風除濕,消痰止咳之功效。用于吐瀉轉筋,風濕痹痛,咳嗽痰多,泄瀉,痢疾,腳氣水腫等。雖然光皮木瓜與皺皮木瓜有相類似的作用,但其不屬于木瓜正品。有研究對光皮木瓜與皺皮木瓜品質多性狀指標綜合評價,其在木瓜總糖、抗壞血酸、齊墩果酸、熊果酸、總黃酮、總皂苷等的含量上均低于皺皮木瓜;高效液相色譜測定皺皮木瓜齊墩果酸的含量高達0.72%,而光皮木瓜中含量微弱。
所以光皮木瓜與皺皮木瓜不僅基源不同,性狀不同,活性成分和藥理作用也有差異。因此,光皮木瓜與皺皮木瓜不能混用,《中國藥典》收載的木瓜之藥用植物來源是皺皮木瓜(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
而現在我國南方地區經常食用的木瓜是番木瓜,為食用木瓜,系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果實。其原產南美洲,十七世紀傳入我國,主要作為食用,亦有藥用,也是以果實入藥。明代姚可成《食物本草》載其:“主利氣,散滯血,療心痛,解熱郁”。現代多用于治療胃痛、痢疾、二便不暢、風痹、爛腳等,有一定療效。其藥用價值與應用病癥均與藥用木瓜不同,應注意區分。
木瓜臨床功效
中醫認為木瓜味酸、性溫,具舒經活絡,和胃化濕的功效。《本草新編》認為木瓜“乃入肝益筋之品,養血衛脈之味”。《名醫別錄》記載木瓜的功效是:“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木瓜臨床療效顯著,常用于濕痹拘攣,腰膝關節酸重疼痛,暑濕吐瀉,轉筋攣痛,腳氣水腫等癥。
據現代研究表明,木瓜含有三萜類、有機酸類、糖類、黃酮類、鞣質類、氨基酸類、皂苷類、維生素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鎮痛、抗菌抗炎、抗腫瘤、增強免疫力、保肝、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抗突變、清除自由基、抑菌、抗疲勞、松弛胃腸道平滑肌等功效。
在中醫臨床上,木瓜被譽為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之要藥。臨床中治療風濕痹痛,日久不愈,常與威靈仙、川芎、蘄蛇等祛風除濕止痹藥配伍;治筋急項強,不可轉側,常與乳香、沒藥等活血伸筋藥配伍,如木瓜煎;治腳氣腫痛,沖心煩悶,常與吳茱萸、檳榔等散寒祛濕藥配伍,如雞鳴散;用治吐瀉轉筋,常與吳茱萸、半夏、黃連等同用。
木瓜常用驗方
腳膝筋急痛 木瓜50克、水500毫升、白酒10毫升,將木瓜煮爛后外敷于痛處。
腳氣濕熱 木瓜、薏苡仁各15克,白術、茯苓各9克,黃柏6克。每日1劑,水煎兩次共400毫升,分早晚兩次服用。
細菌性痢疾 木瓜片。每次口服5片(含生藥1.25克),每日3次,5~7天為1個療程。
粘連性腸梗阻 木瓜、牛膝各50克,浸于500毫升白酒中,7日后便可飲用。每晚睡前飲1次,每次飲量可根據個人酒量而定,以能耐受為度。上述藥量可連續浸泡3次。
足跟痛 木瓜、當歸、皂角、血余炭各等量,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20~30分鐘,拭干后搓雙足心二三百下,以熱為度。每日1次,早、晚操作。
破傷風 以木瓜、吳茱萸為主的木黃散,出自《仁齋直指方論》木瓜湯,隨證加減配合西醫方法,治療破傷風。
骨質增生 木瓜四蟲湯。基本組成為:木瓜、白芍、烏梢蛇各15克,獨活、川芎、制乳香、制沒藥、菟絲子、補骨脂、續斷10克,威靈仙16克,生地18克,當歸12克,蜈蚣1條,全蝎5克,土鱉蟲9克,甘草8克。
加減:氣虛者,加黃芪20克;陰虛者,加枸杞子20克;陽虛者,加杜仲10克,且適當調整全蝎、地鱉蟲的用量;脈弦者,加天麻15克;下肢乏力者,加川牛膝18克。
服用方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共400毫升,分早晚兩次服用。治療時間短則3~10天,長則1~2月。
使用注意 內有郁熱,小便短赤者忌用木瓜。唐代《食療本草》載木瓜:“不可多食,損齒及骨。”明代《本草經疏》:“下部腰膝無力,由于精血虛,真陰不足者不宜用。傷食脾胃未虛,積滯多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