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數術。”①地球上,只有太極有氣才生萬物。有象則萬物方可形成,有形亦萬物稟配。有體則萬物能往復,有運則萬物當時,總由太易水形,太虛之水一、太初之火二、太虛之火生至太始木三、太素金四、太極土五,此皆無極而生有極也。序為木金土氣互相連。五行生萬物,渚氣萬物諸司,諸氣化諸動靜,諸動靜各有陰陽,有陰陽即有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的基本理論之一,中醫學運用它來闡明人體的生理、病理,并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五行學說起源于《尚書·洪范》已得到公認,其詳細論述的“五行”,已非簡單觀念,而是相當系統的體系:“初一日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潤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從革。土爰稼穡。《黃帝內經》闡述的五行配屬觀是在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人體的內臟分別歸屬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
天地以及萬物,是由氣或元氣構成,人自然是稟受天地元氣而成。充當個人命運標記的八字結構,正是此人出生時段的天地狀態的縮影,由干支符號組成的八字所描摹的正是與其相對應的這個時間片段上氣的運行狀態。是自然本體論,樸素的自然哲學。中醫學利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說明機體病理變化,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古代的哲學——太極、陰陽、五行、形神統一,它建立在氣化、神(功能信息)的基礎上。用功能方法認識事物、指導生產、生活、防病治病。現象雖然樸素,但它純真。純樸性中蘊有無限的機智。
傳統命理學是在揭示個人出生時間與其生命潛質及人生軌跡之間的對應關系。能更加深入地認識疾病和施以治療,她是超越時空的浩繁而深邃的科學事業。大自然是一個全息系統,各個子系統是它的縮影。人之有生,一稟于父母之身,二稟于天地之氣。受于父母之精為有形之陰,乃遺傳之因素,為先天;受于天地之氣為無形之陽,乃生化之因素,為后天。《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②人的命運是初秉自然之氣所決定的,人生命之進程,必然會打上五運六氣的烙印,人體注入五運六氣的信息,生命的進程相依於時空的變化,全息於自然。用于標記時間的干支符號系統,蘊涵了陰陽五行信息,具有了刻畫宇宙間在時間序列上“氣”的變化功能,同時,它又映射著古代中華的自然生態模式。于是,傳統命理學選擇了跟陰陽五行模式相聯系的干支符號模型作為分析和描寫的工具。人之命理陰陽、五行於年之五運六氣相同步,太過或不及相感應而發病。《傷寒論》認為疾病愈與子孫,死與官鬼。
陰陽五行學說是傳統中醫學和傳統命理學共同的思維模式和推理工具,因此在大的理論框架上,命理學與中醫學是一致的。其符合宇宙全息律,“妙解陰陽祿命”③是有現代科學意義。命理學對人體疾病的研究與預測,正是根據陰陽五行學說進行的。在八字結構內部,日主自身的強弱和對環境要素的依賴和選擇,構成了命理的強弱分析和調候分析。完整的命局結構包括命和運(包括流年)倆部分,命是先天部分,運是后天部分。在對命作出靜態分析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結合運作出動態分析,實現體用的完美結合。命理中對健康狀況即“疾病”的描述,是傳統命理學對個人命運潛在的疾病信息作出系統描寫的倆個方面。為中醫臨床的疾病診斷和預測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得出某種概率的數據,是一種十分有益的研究。在目前各種醫學系統層面上顯示了形而上的學術思想和其無比的魅力。
《黃帝內經》中有“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等專題論述,是醫家預測流行時病的系統理論。既可論天之運氣,人之疾病也寓于其中。人體五行之氣場失衡,自然就會發生疾病。這就是命理病理學。人體疾病信息在八字中的標志有的很明顯,有的不明顯,但由于歲運的介入,一旦導致五行的嚴重失衡便發生疾病,須將八字和歲運結合分析才能看出端倪。我們可以把這種疾病信息稱為潛在信息。一個人的八字中陰陽五行含氣的不平衡,或過強,過弱,或弱中又受克,旺中復受生,通過五行生克制化、刑沖害合原理的推演,便能預知對應臟腑部位將會生相應的某種疾病,有很強的規律性可循。蘊藏了發病時間,轉歸或惡化的信息。易學與醫學的深厚淵源,必將為中醫的發展帶來新的突破,新的生機,填補預測醫學的空白,為防病治病提供先機,給天下眾生帶來福音。
清之名醫黃元御論述更為精詳,窮陰陽之沖合,究五行之升降,可為絕世之論,曰:“樞軸運動,清氣左旋,升而化火,濁氣右轉,降而化水。化火則熱,化水則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氣溫,升而不已,積溫成熱,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氣涼,降而不已,積涼成寒,而化水矣。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足太陽以寒水當權,而手太陽丙火在奉令之條。”④
太極、陰陽、五行、形神統一,本來是一件很樸素的東西,原于萬事萬物之中,它是建立在功能信息和具體事物基礎上。中醫現代化,是生命科學的一場革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升華
天干地支是數的另一種狀態,“自然常數反映了一定的自然規律,在自然界和人體是共通的。人體作為一個全息元通過數與自然界發生了全息關聯。同時人體各級全息元(胚)之間亦按數的全息律構成。”⑤
人體在病理情況下的改變,也是可以用五行學說來說明的。由于臟腑分屬五行,臟腑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是依據五行學說的規律的。如肝病傳脾,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間的相互病理影響,則為木郁土虛或土雍木郁。肝病影響到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即木侮金;影響腎,即子病及母。
依靠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方法所獲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歸屬,據此,可以綜合判斷患者的疾病。古訣: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是大腸辛屬肺,壬系膀胱癸腎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
從古籍中簡易摘錄出以五行分類的部分疾病,進行表述:
一、木
1、甲木遇火多,多犯神經之疾。
2、日干為甲木,流年與日柱天克地沖,多有傷頭之災。
3、甲乙居前見庚辛,忌為頭面。庚辛克甲乙,頭面有傷。
4、甲乙無根、怕逢申酉、殺合逢此、雙目定瞽。
5、木被金傷,筋骨腰肋疼痛。
二、土
1、戊己忌寅卯,休囚而生大疾。干有戊或己,見地支有寅卯,主家中有人患四肢風病、癱瘓之疾,或有臥病在床之人。日干為戊或己,防自身病。
2、一殺三財雙火主目疾(己日)。
3、己日月戌、火神無氣、多水多金、眼昏目閉。
三、金
1、大腸有病,丙丁克損庚辛。
2、庚辛向申酉之方,人亡兵劫。
柱有庚、辛、申、酉四字,有血光之災,傷肢殘體之禍,殺傷,應此,柱中火多或納音火多更驗
3、秋金生午、丙火透露、運至南方、血傷泉路。
四、水
1、火土焦干癸水,雙眼無瞳,眼目之疾。
2、金水枯傷,腎必虛。
3、壬癸加土旺,下肢虛耗。
五、火
1、火遭水克,眼目昏暗。
2、四柱火多,少年膿血之疾。
3、火太旺而病則夜眠顛倒,蛇傷燒焚。
現代社會提出的亞健康及重新審視治未病的問題,尤其是隱伏的、若干年后才會發生的疾病,應用現代醫學手段也難以預先準確查出,而命理學在這方面卻可大顯神威,它不但可以測算某人以前何時發生過什麼疾病,而且能夠推斷其今后將會在何時發生何種疾病。通過預測,得出某種概率的數據,便可提前采取相應的醫療措施進行預防,減輕或消除其疾病帶來的痛苦和災難,甚至挽救其性命。這種超前的預測功能,是現代醫學所不及的。正因為如此,應用命理學研究和預測疾病有重大現實意義。
陰陽五行之氣,現代醫學和現代科學證明它作為一種精微的物質,客觀地存在并對人體發揮著神奇的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