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病因其病因大多數醫家認為是因平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使臟腑經絡先有積熱,致使濕熱瘀滯于肌肉關節,阻礙經絡氣血運行,血氣不痛而致本病的發生。故治療上大多采用清熱祛濕止痛為主治療急性痛風發作;還有學者認為本病應清熱解毒、利尿、排石三者并重。
痛風治療案例
患者,男,70 歲,已婚,退休,2011 年10月8 日初診。患者左足踝關節、第一跖趾關節紅腫疼痛4 d,活動受限,服痛風舒、苯溴馬隆、季德勝蛇藥不效。有高血壓病、高尿酸血癥史,近半年痛風反復發作,平時服用苯溴馬隆以促進尿酸排泄。刻下:血壓160/80 mm Hg,左足第一趾跖關節、踝關節紅腫壓痛明顯,活動受限。查ESR 49 mm/h,CRP 24.1 mg/L,UA222.9 μmol/L,舌紅,苔薄白,脈弦細。
此乃濕熱蘊結,濁瘀痹阻。治宜清熱泄濁、蠲痹通絡。
以朱老經驗方出入:萆薢,薏苡仁,土茯苓,當歸,徐長卿,澤瀉,桃仁,烏梢蛇,紅花,豨薟草,威靈仙,雞血藤,地龍,炒延胡索,澤蘭、炙蜈蚣,秦艽,炙全蝎。2 劑,每日1 劑,水煎服。
2011 年10 月10日,患者托人轉告諸恙均消失,已與家人外出旅游。
痛風一病起病急,疼痛劇烈,給患者和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目前西醫學在痛風的治療上仍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而中醫學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基礎,對痛風病進行詳細的分期分型,并綜合運用中藥、中成藥和外治、針灸等療法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