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被尊稱為曠世之作,不僅因其集理、法、方、藥于一身,更在于張仲景之方小而精悍,配伍精當。中醫經方流傳千年,很多已被大家熟知且運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實用的經方,出自《傷寒論》,它就是溫方之祖——甘草干姜湯!
【方劑名】甘草干姜湯,出自漢·《傷寒論》。
【組成】炙甘草(12克)、干姜(6克)。
【用法】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功效】辛甘化陽,溫養肺胃。
【主治】主治傷寒誤汗后,四肢厥冷,咽中干,煩躁吐逆,以及肺痿吐涎沫而不咳,遺尿,小便數者,苔白,脈細弱。
原文解讀
《傷寒論》中對甘草干姜湯的應用有這樣的闡述:
大意是該患者感染風寒,因用桂枝湯誤治,導致傷陽,引起四肢冰冷,咽干煩躁,胃氣上逆嘔吐。服用甘草干姜湯后,才得以補足津血。
?“小便數”,是指小便次數多,是陽虛之癥。
? “心煩”,一般來講,“煩”是陰虛而陽亢的,即有虛火,情志上感覺到不舒服,所以這里“心煩”是陰虛之癥。
? “腳攣急”,這里的“腳”是指小腿,“腳攣急”就是小腿抽筋。人體內津液跟血液不足,就會導致抽筋,血液津液不夠是陰虛的表現,所以,“腳攣急”也是陰虛之癥。
那么,條文所說的就是陰陽兩虛的情況,這就是為什么不適合用桂枝湯的原因。桂枝湯是用來解表發汗的,在發汗時,陽氣、津液都會流失,這樣做既損傷了陽氣,又損失了津液,那么陰陽兩虛的情況就會變得更嚴重。這時“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陽就是指津液。
成分分析
本方以甘草、干姜二味組成,藥雖少,配伍恰當。從藥物的性味來看,甘草味甘性溫,有甘緩益氣,溫肺散寒的作用;干姜味辛大熱,能溫胃祛濕,降逆止嘔,它最大特點就是守而不走,其性凝滯,主入脾胃,像死戰不退的戰士固守城池一樣,忠于職守!
炙甘草與干姜的比例是2:1。因為干姜太烈太猛了,需要甘草拉拉后腿,讓它緩一下。炙甘草的作用在于:第一,能讓干姜這團烈火不到處亂竄,只限一定范圍內提供熱能;第二,能讓干姜提供的熱能停留在相關部位更為持久;第三,能提供一定量的水分,從而不至于讓周圍過于干燥。
所以以甘草為君,干姜為臣,融二者之辛甘,合以恢復陽氣,使瘀滯的陰津氣血舒布開來。實際上,此方功效是復陰為標,復陽為本。
其他應用
而且,此方在治老年人、中年女性咳嗽漏尿、尿多尿頻上有妙用。干姜能溫肺化飲,炙甘草補肺益氣,此方可大大補充肺陽。尿頻和漏尿不僅與腎相關,與肺也脫不了關系,肺主行水,通調水道,肺氣不足則水道不固,容易漏尿。而此方能有效補充肺中陽氣,氣充足了,“水的源頭”也就控制住了,遺尿漏尿自然就消失了。
此外,甘草干姜湯可謂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預防新冠肺炎方面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沒。
中國中醫科學院仝小林院士在接受《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節目采訪時推薦:中醫名方“甘草干姜湯”可作為預防新冠肺炎的可選藥方。
新冠肺炎,其病性上屬陰病,為“寒濕(瘟)疫”,它以傷陽為主線,邪氣攻擊的臟腑主要為肺和脾,所以在預防和治療上,一定是針對寒和濕。疫情傳染導致重癥及死亡者多為老年人和有基礎慢性病的人群,其共性是:陽氣不足(西醫認為免疫功能低下)。
對此,“甘草干姜湯”可補充體內之陽氣,使升降氣機樞紐正常。人體正氣足,病毒不易侵襲,病毒站不住腳,就不易發病,或發之也不會轉為重癥。
中醫專家組更提出,“甘草干姜湯”今后還可以能作為普適方,用于日常預防和調養體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