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走進日料店,拿起菜單,只知道三文魚、金槍魚、秋刀魚、鰻魚……其他魚字旁的字都不認識,只好對著服務員指著圖片說:來個這個!然后吃完也不知道這是什么魚的什么部位。這樣吃日料不僅錯失了裝x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沒了解到日料中的精髓。
今天所長小課堂就給大家介紹日料中常見的魚類,大家全程記好筆記吧。(敲黑板)
鯛
(diāo)
たい
▼
鯛魚,也叫加吉魚,在中文里有一個很好的意思,叫做“吉上加吉”。而在日文中因為和“めでたい”(恭喜)諧音,所以也是日本喜宴中常出現的魚。
如果你愛吃刺身,那么所長首推鯛魚刺身,因為它性價比很高,去了頭尾,中間一整段都能做刺身。而它的頭尾通常用來做湯。
鮪
(wěi)
まぐろ
▼
看起來很陌生的一個字,其實它就是常見的金槍魚,也叫吞拿魚。
金槍魚雖然常見,但它的學問很深,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口感,也有不同的價格。
我們常吃到的金槍魚刺身呈深紅色,即“赤身”,那塊是金槍魚最便宜的部分。
鯖
(qīng)
さば
▼
青花魚,屬于發光魚類(壽司里的青背銀身魚),大家熟知的秋刀魚也屬于發光魚。
鰤
(shī)
ぶり
▼
鰤魚是日本富山的名產,從幼魚長到成魚的過程中,其每長大一點,就換一個名字,而且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名字。只有鰤魚長到80公分以上,才能算真正的“出世魚”。
平政(ひらまさ),體長約1米左右的成年鰤魚,脂含量豐富,口感肥嫩,味道也較濃郁,幾乎達到了最完美狀態。它也被用來做西京燒。
鰯
(ruò)
いわし
▼
處理過的上等沙丁魚,晶瑩剔透,能夠融化在你嘴中,好吃到飛起。
鰹
(jiān)
かつお
▼
五月的鰹魚肉質甜美,適宜以半生熟形式作刺身食用,才能真正品嘗出鰹魚的鮮甜真味。此魚多利用炭燒法烹制,因為這種烹調方法可清除魚皮上的細菌。
炭烤至半熟后,佐以蔥、蒜、大醬,淋上“Ponzu”(柑橘汁、醬油、味淋混合而成的調制醋)一起食用,肌紅素氧化和蛋白質加熱變性使得魚肉呈現通透的紫紅色。
鰹魚經煮熟再多次反復煙熏干燥后刨成薄片就是“削り節”,也就是俗稱的木魚花,鮮香濃郁,常放進日式高湯里提鮮或直接佐食。最常見的當然是章魚小丸子上的木魚花了!
鮭
(guī)
さけ
▼
日本高級壽司店并不是很愛三文魚,因為它不夠傳統,能后期發揮的空間也小,并且三文魚價格相對傳統刺身親民許多,總之顯得它逼格不夠。三文魚除了直接刺身也經常炙烤。
鮨
(yì)
すし
▼
另外,鱸就是鱸魚,鮫是鯊魚,鰈是比目魚,鮹是章魚……筆記記好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