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婚姻法》第40條規定了離婚經濟補償制度,該制度與《婚姻法》第42條(離婚經濟幫助制度)、第46條(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共同構成了我國的離婚救濟制度。然而在司法實務中,離婚經濟補償制度的適用存在諸多的障礙,導致適用率極低,直接后果就是無法保障夫妻一方(大多數為女性)的合法權益。本文從三個方面對該制度進行探析,結合律師代理實務,提出筆者拙見。
一、離婚經濟補償制度的立法目的
在目前的司法實務中,離婚經濟補償的判決支持率極低,即使在判決書中引用《婚姻法》第40條,也給予了一定的款項補償,但也未必是對經濟補償金的支持。另外,在支持經濟補償金的案例中,法院對第40條的適用存在一定的瑕疵,沒有嚴格遵守法律適用三段論的邏輯。筆者于此認為有必要從該制度的立法目的入手,在法庭辯論階段另辟蹊徑,引起法官共鳴,力求當事人利益最大化。我國目前無論是司法實務界,還是學術界,對離婚經濟補償制度的立法目的主流觀點是:以夫妻在家庭內部具有平等、公平和人格獨立為原則,肯定家務勞動的價值。
二、法院的實務裁判要點
筆者通過北大法寶查閱統計涉及離婚經濟補償金的案例共計71例,下面筆者從四個方面歸納并引用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判決:
(一)判決書引用第40條,支持離婚經濟補償金的案例(共27例)
1、(2017)桂13民終21號張某、江某1離婚糾紛案:關于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給付10000元經濟賠償問題,上訴人提出被上訴人有婚外情的主張因證據不足本院不予認定,但被上訴人長年在外打工,而上訴人多年來在家撫育四個小孩及操持家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本院酌情確定被上訴人給付上訴人補償金5000元。
2、(2016)內22民終1406號李某某與牟某甲離婚糾紛案:關于牟某甲是否應對李某某給予經濟補償問題,上訴人李某某在一審離婚訴訟時未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但因其在婚姻生活期間遭受家庭暴力身心受到傷害,離婚后面臨無固定住房又撫育孩子,本院綜合考慮本地經濟發展與生活水平的實際,從照顧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角度,酌定被上訴人牟某甲給付上訴人李某某經濟補償款30000元為宜。
3、(2016)湘0181民初3562號原告劉某某與被告劉某某離婚糾紛案:4年中,原、被告對子女共同的撫養義務均由被告一人來完成,無形中加重了被告的撫養負擔,并導致其生活困難,故參照《婚姻法》第40條之規定,被告要求原告給予經濟補償的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并考慮當地實際經濟狀況以及原告本身經濟條件,本院酌情確定原告給予經濟補償20000元。
裁判要旨總結:
(1)夫妻雙方未按照《婚姻法》第四十條規定實行夫妻分別財產制,不符合主張離婚經濟補償金的構成要件,法院基于公平原則,參照第40條酌情予以支持經濟補償金;
(2)有的案件在《離婚協議》約定經濟補償金,但是未履行,法院判決嚴格按照《離婚協議》的約定,支持經濟補償金;
(3)判決的請求權基礎是:以照顧婦女、兒童權益原則為請求權基礎,支持經濟補償金。
(二)判決書引用第40條,未支持經濟補償金的案例(共計12例):
1、(2017)川14民終145號上訴人孫某某與被上訴人劉某某離婚糾紛的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條規定,本案中孫某某與劉某某夫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并未有婚內財產約定,本案并不符合支付補償費的情形,對孫某某該請求應不予支持。
2、武某與劉某離婚糾紛案(2016)晉11民終921號本案中,雙方當事人并未有關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歸各自所有的書面約定,故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補償其30000元的主張于法無據,本院不予采納。
裁判要旨總結:
在駁回經濟補償金的訴訟請求時,12起案例的理由統一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未進行書面約定財產歸各自所有。
(三)判決書中引用第40條為判決依據,但是判決實體內容不涉及離婚經濟補償金的案例(共計31例,暫列3例判決文書案號,具體內容請讀者自行查閱)
1、傅某與王某1離婚糾紛案:2016)魯1426民初2535號
2、黃某與董某離婚糾紛案:(2016)豫0403民初1175號
3、王某甲與王某乙離婚糾紛案:(2016)冀0705民初742號
裁判要旨總結:法院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將該條和其他條文并列使用,但是判決文書中并未實際體現該條文帶來的法律后果。
(四)判決書未引用第40條,判決文書支持的案例:
(2016)粵0281民初1645號王某與付某離婚糾紛案:鑒于被告在庭審中表示愿意給予原告適當租房補貼,故本院結合當地生活水平以及被告的經濟狀況,酌情確定被告一次性支付原告經濟補償金(租房補貼)20000元。
三、律師代理離婚案件主張經濟補償金的實務要點
根據上述實務判決和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原告提出訴訟請求要求支付離婚經濟補償金的案例中,70%的案件還是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不考慮數額)。基于此,如果案件完全符合《婚姻法》第40條的構成要件,訴訟請求中列明此項請求不必言。筆者重點討論若夫妻雙方未實行分別財產制的情形下,律師在實務中如何操作:
(一)從嚴格適用法律的角度來講,離婚經濟補償金是一個特定的法律概念,夫妻未約定的情形下很難以該條為請求權基礎。
上述支持離婚經濟補償金的判決中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公序良俗、公平、照顧婦女兒童等原則(這就是70%支持率的原因)。此種情形下,筆者建議不宜直接以《婚姻法》第40條為請求權基礎,但是在訴訟請求中一定不要漏列此項(查閱上述判決可知,不必一定明確是離婚經濟補償金,也可以補償款、補償金概念代替),同時法庭辯論階段盡量從上述案例的裁判要點出發,做到法理相融,以此打動法官,爭取當事人利益最大化。
(二)明確以《婚姻法》第40條為請求權基礎,從該條的立法目的出發,進行目的性擴張解釋而得出的當然性結論,從而爭取得到法院的支持。[參考案例:(2006)岳民一初字第403號]
(三)《婚姻法》第42條規定了離婚經濟幫助制度,兩種制度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考慮以該條為請求權基礎,為當事人維護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