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推出之后,有人以為,學習平臺太多,重復學習,浪費時間;有人以為,強制學習效果不會好;也有人以為,難得的學習載體。開始的時候,我對《學習強國》也是被動學習,但是幾個月一段時間下來,感覺受益頗多。因為規定動作學習量并不是太大,而自選動作內容非常豐富,極富營養和魅力。學習慕課中的《道德經》課程就讓我受益匪淺。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百科全書”。《道德經》全書5千言,分上下兩篇,上篇稱《道經》,下篇稱《德經》。《道經》講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表達了宇宙和自然的總規律,《德經》說的是處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進退之術,表達了人類的人生觀和道德觀。《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兜赖陆洝范潭涛迩а裕瑓s涵天蓋地,字字珠璣,句句精辟,通透洞見人生智慧。
巡察干部作為打鐵人、鑄劍人,素質上必須有過硬要求,除了忠誠、干凈、擔當等政治要求外,個人修養也當過硬。個人修養的方法和途徑很多,《道德經》中關于個人修養的內容對巡察干部有十分積極的啟迪意義。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單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沒有絕對的好,更沒有絕對的壞。人生經歷的,無論是痛苦或者失敗,還是快樂或成功,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曲折,委屈,壓力,打擊,低迷,都是暫時的,也是可以反轉的,更是可以視作動力或者重新開始的起點。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非常喜歡“上善若水”這四個字,由于學習書法的緣故,經常書寫。做人做事就應當像水一樣,不與人過多的爭執,尊重每一個人的立場和選擇,原則之下不過分計較對錯。巡察人當有擔當精神,但也要有容人之心,容過胸懷,同時在功名利祿面前,不居功,不執念,淡然處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薄?/strong>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一件事情做得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巡察雖然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但歸根到底是人民內部矛盾,所以還是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結合,問題不可以說不到位但也不能說過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智慧。能戰勝別人的只能說明有力氣,戰勝自己的才叫強者。知道滿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體力行才說明他有遠大的志向。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修正好人生的坐標定位,自知,自勝,身體力行,最終才會看到理想的曙光。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與?;ハ嘁来?,也可以互相轉化。好事可以變壞事,壞事也可以變好事。從好事中看到危機,就能夠居安思危,及時處理危機。從壞事中看到機遇和希望,就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甚至反敗為勝。在探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與黨內“左”傾路線進行過各種斗爭,他本人也曾遭遇多次打擊和挫折。1956年,毛澤東在黨的八大預備會議上曾說:“至于三次'左’傾路線時期給我的各種處分、打擊,包括'開除黨籍’、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趕出紅軍等,有多少次呢?記得起來的有二十次?!辈还黾饶茏屓私^望沉淪,也能砥礪人的意志、信念,激發更大的動力和智慧,為日后的崛起醞釀條件,從而把壞事變成好事。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求學要每天積累學問,修道卻要每天減少;不斷減少,以至于無為。巡察干部在學習上要不斷深化,真學真悟真懂真用,日積月累,厚積薄發。而在修身養性上則要不斷剔除過分的欲望,強加于身的累贅,不必要的負重,簡化人生的“節目單”,如此才能輕裝簡從,不斷前行。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寵辱若驚,得寵或失寵就誠惶誠恐、戰戰兢兢、恐懼不寧,像大禍臨頭一樣。如果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虛榮等看得太重,而能淡然處之,還有什么驚慌失措的必要和大禍臨頭的感覺呢。巡察干部當低調做人,扎實做事,享受為目標而不懈努力的過程,寵若不驚,怡然自得,不亦樂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紛繁的音樂,使人聽覺不靈敏;豐美的飲食,使人味覺遲鈍;縱情圍獵,使人內心瘋狂;稀罕的器物,使人操行變壞。因此,有“道”的人只求安飽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擯棄物欲的誘惑而吸收有利于身心自由的東西。作為巡察干部,就要扛得住責任,抗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線。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要想做成難事,必須從容易的事著手;要想做成大事,必須從細小的事情入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凡是成大事的人,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篤行,總能出奇跡。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如果時時刻刻謹慎行事,從一而終,就不會有失敗這一說。我們很多人做事都是虎頭蛇尾,三分鐘熱度,最初的激情過后,就開始得過且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慎終如始,謹慎克制,從一而終,才不至于辜負自己、辜負人生。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眼里只有自己優點的人,就看不到別人的優點。自以為是的人,就聽不進別人的話,很容易目中無人。自己夸耀自己功勞的人,其實沒有功勞,也不會讓自己彰顯。靜水流深,越優秀的人往往越是低調。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與人相處的時候,多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虛心向他人學習,才是完善自我之道。
“大道至簡,以簡馭繁”。唐代一位禪師說道“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真正智慧的人生,都是歷經滄桑之后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