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文科綜合)下表為我國某城市人口資料。讀下表完成3~4題。
8.圖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間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別為
(2008·四川文科綜合)下圖示意某國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的變化。讀右圖,回答5~7題。
5.1982年該國城鎮化水平約為
6.20世紀該國城鎮人口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是
(2008·山東文科綜合)29.從1840年被迫打開國門,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的現代化經歷了漫長而艱辛的歷程,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3)讀圖8、9,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主要特點。(8分)
(4)在西部地帶城市化進程中,有人提出了應優先發展大城市的觀點,你認為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3分)
29.(3)城市化水平不斷上升,近年來上升速度加快;
(4)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務范圍廣,功能強;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強。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17.④區土地利用類型應為
18.關于該城市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2008·江蘇地理)圖10為“2000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口遷移示意圖”。人口凈遷入區是指遷入人口數大于遷出人口數的區域;反之,為人口凈遷出區。讀圖回答23~24題。
23.關于我國不同地區人口遷移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24.主要因資源開發而引起人口凈遷入的省級行政區有
(2008·江蘇地理)圖11為“江蘇省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與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圖”。讀圖回答25~26題。
25.圖中曲線標注的序號與文字說明對應正確的是
(2008·江蘇地理) [城鄉規劃]圖18是“我國某特大城市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早期該城市選址的有利條件是▲,▲。(2分)
(2)目前該城市的空間形態屬于▲。M、P、Q中▲處是高級住宅區。(2分)
(3)擬在甲、乙兩處規劃建設高新技術工業城和石油化工城兩座衛星城市。石油化工城應建在▲處,理由是▲。 (3分)
(4)請簡述甲、乙兩衛星城建設對該城市發展的意義?!?3分).
(1)水運便利,取水方便
(3)甲
(4)分擔城市職能;緩解城市土地、交通壓力;有利于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合理化發展。
23.答案要點:方案①優點:耕地占用和人口搬遷較少(2分)。
缺點:建設成本高,干擾半荒漠地區的植被(環境)(2分)。
方案②優點:建設成本低,有利于沿線村鎮的發展(2分)。
缺點:耕地占用和人口搬遷較多(2分),建設過程中會加重沿線地區水土流失(2分)。
(2008·廣東地理)16. “長壽村”是指人口預期壽命較長或百歲以上老人比例較高的村莊。在下列影響“長壽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2008·廣東地理)21. 上海、廣(州)深(圳)、北京是我國航空運貨的三大中心。對我國航空貨運狀況敘述正確的是
為推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國務院將我國分為中部、東北部、西部、東部四大地區,并提出了“中部崛起”、“東北振興”、“西部開發”和“東部新跨越”的戰略決策。
35.在四大地區中,人口凈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地區,人口凈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地區。在四大地區中,1相互之間人口流動總量最小的是_______地區與____地區。
36.從四大地區人口流向看,____地區與____地區向____地區的流動成為區際人口流動的主流,從流入區產業結構特點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
37.圖2反映的是人口與環境發展的一種關系模式。讀圖分析人口數量變化與環境諸要素的相互關系,并運用可持續發展觀點對“如何協調人口與環境的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十一)(本題15分)
35、東部;中部;中部;東北
36、西部;中部;東部;流入區(東部地區)第二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與第三產業發展和集聚的需要
37、該模式顯示:一個地區隨人口增加,工業產值、糧食產量也隨之上升,但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有所上升;當工農業生產上升,資源急劇減少,環境污染加劇,人口增長趨于平緩;當人口增長緩慢,資源的消耗與環境污染問題得到緩解。
54.黃河發源地所屬的地域文化區名稱是___文化區,這里的傳統服飾是_____,它與當地____的氣候特點相適應。
55.黃河中游河段流經的地域文化區在圖上的數碼是__,這里最有影響的地方戲劇種是___。
56.河套平原所屬的地域文化區名稱是__文化區,這里的傳統民居是__,它非常適合___生活。
57.下列各組文化事物中,在黃河流經的地域文化區依次出現的一組是__。(單項選擇)
A.酥油茶一“阿以旺”一吊腳樓一蒙古袍一四合院 B.碉房-蘭州拉面-馬頭琴-窯洞-評劇
C.“阿以旺”-吊腳樓-蒙古袍-窯洞-京劇 D.喇嘛寺廟-坎兒井-那達慕節慶-信天游-四合院
58.以上文化景觀連同我國其他地區的文化景觀反映了我國自然環境的__和地域文化的_。
(十五)(11分)
54、青藏高原;掉袖藏袍;晝夜溫差大
56、內蒙古草原;蒙古包;草原游牧
58、差異性;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