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自發課堂。高效課堂解決了傳統班級管理的低效和無效,使學生和班主任得到解放。高效課堂的實施離不開高效的班級管理,通過科學合理組建管理小組,使班級管理實現小組化;實施“六橫六縱一個圓”管理制度,進行全員全方位管理;實施競爭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學生的競爭活力,有計劃的組織多種班級活動,為小組自主管理注入持久的活力。這樣的管理模式既幫助班主任擺脫繁瑣的事務,也使學生真正成為管理和教育的主體。
關鍵詞:高效課堂 自主管理 學習小組 主體
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自發課堂。高效課堂解決了傳統班級管理的低效和無效,使學生和班主任得到解放。高效課堂上,學生人人都是班級的主人,時時事事都發揮著班級主人翁的精神;班主任也不再是事無巨細、一包到底的“保姆式”管理。傳統的班級管理過分強調了班主任的權威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常將班主任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加之個別班主任簡單粗暴的管理方法,使許多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才能。針對這個問題,我校在廣泛學習杜郎口中學和山東長了二中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小組合作、自主管理、共同發展”的高下課堂教育教學改革。目的就是幫助班主任擺脫繁瑣的事務,也使學生真正成為管理和教育的主體。
蘇聯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其實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自主管理,讓學生由“被管理”變為“去管理”。可見,教育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才是真正的管理。下面是我在高效課堂下指導小組自主管理的一些做法。
一、科學合理組建管理小組,使班級管理實現小組化
科學的組建學習小組是實現自主管理的第一步。把班級劃分為多個小組,讓小組成為學生管理的基本單位。組建的程序是:先競選組長,通過報名演講、學生投票的方式讓學生選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小組長,然后老師按學習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將全班同學排隊,每6名學生分成一段(每段6至8人為宜),本著“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每段的6名學生依次挑選自己喜歡的組長,組長對自己不喜歡的同學可以拒聘,從而按照雙向選擇的辦法建立起小組。
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原則一:主要依據學習成績,初建學習小組,在學生相互并不了解的基礎上,依據成績采取一條龍的形式分組,每組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B層-C層。原則二:每組人數以6-8人為宜,一般為:AA-BB-CC.每個班級分為6個小組。原則三:除成績外班主任老師還要考慮男女生的搭配以及學生的性格。
二、實施“六橫六縱一個圓”管理制度,進行全員全方位管理
1、“六橫”即為六個學習小組,實行小組長負責制。六個學習小組相互競爭、相互幫助,在競爭和幫助中共同提高。各小組根據本組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組的組規和奮斗目標。組規包括課堂、紀律、衛生、上操、自習、作業完成、成績目標、各種活動等各個方面。小組長全權負責以上組規中的任務,并且每項任務的完成都要做好評價,每周還要算出小組每個成員的得分、小組的總分及平均分。班委會將各小組的成績排好名次。周評比最后一名的小組組長,要在班會上做組情分析發言,查找落后的原因,力求改進。如果一月內該小組連續周評最后一名,則更換小組長。在一月內如果連續被評為優勝組,該小組的組長就在班會課上介紹成功的做法和經驗,以此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六縱”即為六個學科,實行課代表負責制。每位課代表都起著聯系任課教師和學生的紐帶作用。課代表不光布置作業和收發作業本,而且還要對各個小組的每位同學在本學科上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并把各個小組同學的學習情況反饋給組長進行量化考評。
3、“一個圓”即為班級自主管理委員會(也就是班委會)。班委會要充分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并對“六橫”和“六縱”進行服務和監督。班主任老師首先確定班級自管會中的職位,讓愿意參與班級管理的學生自愿報名并進行競選演講,學生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班級自管會成員。當選的成員都要發表就職演說,這樣做一方面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和承諾;另一方面,也讓全班學生據此對其進行監督。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由自管會民主推選出班長,制訂出班干部的工作目標和職權范圍。自管會的工作由全班學生負責監督和評價,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由自管會負責。
4、采用全員值日班長輪流制,讓每人有一份責任感。為了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班主任還采用讓學生按學號輪流當值日班長的做法。值日班長每天檢查和督促衛生清掃、課上學習情況、課間自習紀律、上操情況等,并自行處理和解決班內的偶發事件,最后反饋總結一天工作,寫好班級日記。每周召開一次小組長會議,每個月召開一次“班評會”,自管會成員及小組長要對一個月的工作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學生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肯定或指出不足,以促進下一步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實施競爭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學生的競爭活力
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班級內實行“對口賽”和“小組賽”。
所謂“對口賽”就是依據每次考試成績把全班每相鄰的兩名同學分為若干個對口賽小組。要求同學們在學習上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要明白同學之間既是競爭的對手同時又是合作的伙伴。每次學校組織的大型考試后,除按班級量化制度考評外,每小組兩名同學要分出勝負,暫輸的一方要為勝出的一方買一件物品作為獎勵。
所謂“小組賽”就是相鄰的兩個小組為競爭對象,依據每次學校組織的大型考試,算出本組的平均成績,最后三組為后進組,依據班級量化考評方案進行考評。這樣使得每名學生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和奮斗目標,并朝著自己目標而不斷努力!
四、有計劃的組織多種班級活動,為小組自主管理注入持久的活力
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小組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每學期各班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外,還利用大課間和活動課時間,讓自管會組織小組進行拔河、踢毽子、打沙包、寫作、演講等各項比賽,比賽成績記入小組管理量化積分,定期召開總結表彰會。使小組成員在活動中,增強自主管理的能力,增進小組成員的感情和小組的凝聚力。
總之,在高效課堂下由學生進行的自主管理,有其獨特的管理優勢。因為學生最了解學生,來自學生的管理方法,更符合學生的特點,也使得學生們愿意參與、配合管理。小組自主管理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競爭意識,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得班級管理更有效,也使得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