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墨余韻——劉三余中國畫作品展
展覽地點:上海圖書館二樓展廳
展覽時間:12月8日——12月12日
開幕時間:12月8日 下午15:00
一葉
前言
黃一遷
山水、花鳥、人物是傳統中國畫的三種題材,其各有特點和不同,一般畫家多攻其一,偶有善其一二者,少有三項全能。若不僅山水、花鳥、人物都有涉獵,且皆高品者,則更寥寥。而劉三余卻能三者均長,實乃其中國畫作品令人刮目之處也。
三余師從徐芳、馮石甫等先生,吸收了吳湖帆等大師的精髓,其作品中的筆墨亦有三:焦墨、彩墨、水墨。焦墨自不必說,其焦墨花鳥,筆墨獨創,韻味獨特,被譽中國之首。彩墨則從傳統中走來卻未拘泥與傳統,濃墨重色,流光溢彩,悅人心目,實為新奇。水墨則延續文人畫之傳統,又承襲了海上畫派之風格,海派之韻味更多于蜀地之氣息。
三余對傳統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和見地,有深厚的古詩詞功底,其自語“筆墨之事,本無一定準規,自古以來,皆在用意,立規劃矩,各有所言,總之都是標榜畫格,突出窠臼,探一徑之幽微,發一己之燭見,冀可自立門戶,炳蔚畫史。此也是立志高遠,獨行自重之士。三余自言懶散,數年之功,也只選百數畫幅,有焦墨者、焦墨加彩者,水墨、水墨加彩者;山水、花鳥、人物混雜,不過一時之興,心無定意,畫成即可,束之閑閣,選出作一展示,名為“三墨”,也即此請教于同道!”
所謂懶散之人,卻能隨時交出大到八尺整張,小到不足一尺,更有十四余米長卷在內的百余幅作品供選備展;雖謂數年之功,但在此百余幅之外,還有大量吾等未得見之作,實則勤勞無誤。
“畫本無法”,筆墨變化也無常,“三墨”“五墨”“七墨”“八墨”也無定數,各有所指,代有所興,當同識者共勉之!故個展取名“三墨余韻”,是以記之。
部份展覽作品
風雨寄年華
獨鳴
青玉案之夢青花
憶江南
焦墨雪景
靜觀滄海漲秋潮
磽磧雪意
踏雪尋梅
細雨騎驢入劍門
深山藏古寺
山寺歸來晚
藝術簡介
劉三余1969年生于重慶,現居成都。自號齋名為'半罐水'。因“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睛之余,此“三余”之時宜讀書畫畫。其三余意也為'閑' 不喜俗事羈絆,故而得此名。
現任中國畫焦墨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重慶兩江書畫院名譽院長、岷山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對外友好交流藝術院特聘畫家,四川省美協會員、四川省藝術促進會委員、成都市美協理事、成都市政協畫院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