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 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是新的時代背景下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全新詮釋,其中綠色生活方式是綠色發展重要的實踐途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綠色生活方式的培育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目前大眾對于綠色生活內涵的理解仍存在一些誤區。澄清這些認識誤區,積極倡導和培育綠色生活方式,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環節。
什么是綠色生活方式
綠色生活方式,是指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遵循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要求的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要求人們充分尊重生態環境,重視環境衛生,確立新的生存觀和幸福觀,倡導綠色消費,以達到資源永續利用、實現人類世世代代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目的。
個人自律是生活方式綠色化理念的主線。綠色生活主張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活理念,要求節制自身對物質的過度欲望,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自律,從小事著手,逐步培育生活方式綠色化的習慣。
綠色消費是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的重要標志和支撐。綠色消費以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為客體,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產品的生產過程、購買和消費過程、使用后的處置過程)中注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友好。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個領域,加快向綠色轉變,通過綠色消費倒逼綠色生產,為全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綠色化貢獻力量。
倡導和培育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意義
倡導和培育綠色生活方式,是順應時代發展、促進經濟轉型之需。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推進綠色發展,早已成為共識。當前,國家加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公眾環境意識顯著提升,這既為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和機遇,也進一步促使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的綠色化,有利于減少資源嚴重浪費與過度消費現象,有利于遏制攀比性、炫耀性、浪費性行為日益增長,實現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
倡導和培育綠色生活方式,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建設生態文明,不僅需要國家從宏觀層面推廣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生產方式,而且需要公眾自下而上形成綠色生活新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而努力。每個人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少開一天車,多種一棵樹,累加起來就會取得顯著的資源節約和環境改善成效。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綠色消費可以倒逼廠商不斷進行綠色技術創新,以滿足消費者的生態需求;大眾在垃圾分類處理、廢舊物品回收等方面自覺承擔義務,可以有效促進綠色發展。
倡導和培育綠色生活方式,是促進生態文化建設和中華文明傳承的必然選擇。健康純粹、簡樸有序一直是中國文人雅士所向往和推崇的生活方式。倡導生活方式綠色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積極構建先進生態文化、拓展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這既有助于改變人們的生活理念,改善人們自身的生存環境和生活品質,又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長久發展,創建有利于生態環境、有利于子孫后代可持續發展的環保型生活方式。
如何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
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要發揮政府在宣傳動員、環保監督方面的主導作用,同時要充分尊重社會多元主體的利益和價值需求,加強政府與企業、社會團體之間協商合作,共同推動綠色生活方式的培育和普及。
一是建立宣傳教育聯動機制,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大力培育崇尚勤儉節約、綠色環保的社會風尚,喚起大眾的社會責任意識,讓保護環境成為一種自覺,讓綠色生活成為一種習慣。應將環境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植入各類文化產品,結合世界環境日、城市節水周、“熄燈一小時”等主題宣傳活動,開展以綠色生活為主題的浸入式、互動式教育。
二是開展試點示范工程,發揮先“綠”群體的動員、組織和示范作用。開展綠色系列創建(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等)活動,構建全民參與的綠色行動體系。比如,北京、天津、石家莊、秦皇島、保定都入選了全國低碳城市,可以組建低碳生活聯盟,通過開展低碳生活網絡達人評選等方式,調動大眾踐行綠色生活的積極性。同時,應積極發揮公務員、公眾人物的示范作用,引領生活綠色化潮流。
三是優化綠色消費環境。在硬環境方面,要為綠色生活提供更多的空間、場所和設施。比如可采取將自行車慢行系統納入城市交通規劃、幫助共享單車企業完善管理體系、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舒適度等措施,提高公眾的綠色出行率;比如可探索建立布局合理、管理規范的廢舊物品回收體系,為廢舊手機、電動車電池等廢物的回收利用創造便利條件。在軟環境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綠色產品信息發布與查詢平臺,規范市場秩序。政府部門應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和認證機制,加強對綠色產品的市場準入和質量監督管理。
四是運用基于市場的政策工具,促進綠色消費。要強化“禁塑令”,完善城鄉階梯電價和峰谷電價、階梯水價等價格調節手段,提高城市中心區的機動車停車收費標準,對皮草服裝等奢侈品增收消費稅,以這些硬措施、硬手段,促使公眾養成綠色生活方式。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綠色采購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比如可對新能源產品進行優先采購,以擴大綠色產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