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西北大漠深處最后的水上雅丹,隱藏著23000000年的秘密

在遙遠的我國西北大漠深處,有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這里是成千上萬游客趨之若鶩之地,這里是“魔鬼世界”里的最后天使——水上雅丹。水上雅丹位于柴達木盆地核心腹地,而柴達木盆地被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等高山環繞,屬于平均海拔2800米的封閉性高原山間盆地,這個一望無垠的大漠深處為啥會出現水上雅丹?水上雅丹到底是個啥?形成于哪個地史時期?其中的水從何而來?何時匯入?水上雅丹的下面到底是啥?水上雅丹會很快消亡嗎?周圍的雅丹是否曾經有過水?如果有到底水都跑到哪里去了?水上雅丹為何得名“水上魔鬼城”???凡此種種,到底隱藏著哪些不為人所知的科學秘密?!

水上雅丹中的雅丹到底是什么巖層物質?從哪里來?形成于何時?

大家所看到的“飄在”水中、“淹沒”于水下、“出露”水上的各種形態各異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觀,其巖層成分是啥?從何而來?形成于什么時期呢?

距今大約23.3百萬年的時候,也就是中新世早期開始,這里地殼下沉坳陷,形成大型陸內坳陷盆地,匯聚周邊高山冰雪融水,形成遠古時期的“汪洋大?!保邮茉醋院粗苓叺某练e物,沉積形成了500—2000米厚度不等的湖泊為主的沉積巖層。

該中新統巖層主要為一套灰白色、灰色含礫砂巖、鈣質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及膏鹽粉砂質泥巖,主要為淺湖-濱淺海沉積和湖泊三角洲沉積,在含礫砂巖、細砂巖及粗粉砂巖沉積中,發育槽狀交錯層理和平行層理,反應當時較強的水環境動力條件,可能為湖灘、三角洲前緣沉積環境;而發育水平層理、波狀層理等沉積構造的粉砂質泥巖,反應相對較弱的沉積環境水動力條件,可能為低洼、安靜的湖灣、蒸發泥坪,甚至分流間灣等環境(圖1)。

圖1 沉積剖面

在這些巖層中,分布有孢粉、輪藻、介形類化石,富含有孢粉Pinaceae-Compositae- Chenopodipallis,被子植物以旱生植物為主,其中Chenopodipallis屬含量最高,達約20%。發育輪藻Tectochara-Charites-Grambastichara組合,發育正星介介形類,如Cyprideis屬。這些化石組合年代學研究結果,揭示這套巖層主要形成于中新世時期,亦即距今約23百萬年—距今約5.3百萬年期間。

應該說明的是,正是中新世時期形成的這套湖泊環境為主的沉積巖層,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和前提。也就是說,目前大家在現場看到的那些“飄在”水中、“淹沒”于水下、“出露”水上的各種形態各異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觀,其巖性就是湖泊相沉積——一套灰白色、灰色含礫砂巖、鈣質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和膏鹽粉砂質泥巖沉積(圖2)。

應該提及的是,不同的雅丹地貌,其地層、巖性是有差別的,形成的年代也是有差異的,所以形成的地貌景觀也是千差萬別的,如樓蘭雅丹地貌的“巖層”就形成于全新世時期,比水上雅丹巖層要晚約2000多萬年,主要由較為堅硬的黏土粉砂層、松散的砂質粉砂層兩類組成,并且呈現交互條帶出現,形成環境主要為湖泊環境化學沉積產物,而這些巖層改造成為雅丹地貌景觀,是僅幾千年以來的事情,營力主要受風蝕作用影響。

圖2 剖面結構

雅丹巖層什么時候開始抬升褶皺斷裂剝蝕成為雅丹地貌景觀的?為何出現各種顏色及稀奇古怪形狀特征的雅丹地貌景觀?

首先是巖層輕微抬升、褶皺、斷裂以及巖層的成分差異性,為雅丹巖層的改造與成型奠定了重要前提。

從上新世開始,也就是距今大約5.3百萬年的時候開始,由于喜馬拉雅山抬升過程中導致的喜山運動次幕的影響,水上雅丹周圍的昆侖山、祁連山、阿爾金山發生擠壓錯動,柴達木盆地受到構造應力的擠壓,產生了輕微褶皺變形,為雅丹地貌的形成奠定了構造框架。尤其是晚更新世時期,即距今約2.6百萬年,水上雅丹地區受到北東、近南北向構造擠壓應力作用的影響,發生了顯著的褶皺變形,形成了北西-南東向短軸背斜或水下穹窿,把湖盆阻隔成為若干閉合的小湖盆,從而有利于湖盆的蒸發作用,加劇湖盆的干旱和變淺,并部分暴露水面接受地表風化侵蝕,從而于更新世晚期(大約距今2.4百萬年)形成雅丹地貌框架雛形。

中更新世時期大約距今2萬年的時候,再次發生喜馬拉雅山構造運動第三幕(相當于昆侖運動),造成整個柴達木盆地基準面進一步抬升,形成并處于新的基準面上,從而奠定了水上雅丹地貌現今總體輪廓和空間格局,同時形成褶皺斷裂構造相間的小型蒸發盆地。到晚更新世晚期逐漸演化成為小型鹽湖盆地,彼此被褶皺斷裂構造分隔開,雅丹地貌大面積出露地表,地表風化作用進一步加強,風化侵蝕作用進一步加劇,從而有利于雅丹地貌景觀的進一步改造和“雕琢”。

其次是由于巖層抬升構造擠壓,產生一系列北西-南東向的小微褶皺和斷裂,加之巖層物質成分的差異性,奠定了雅丹地貌景觀的顏色、形態、大小等的雛形。

雅丹地貌的顏色通常由巖層沉積形成過程中的沉積物組分和氣候因素所決定的。通常情況下,溫暖濕潤氣候條件下,比較深的湖水環境有利于形成深灰色、暗灰色的細粒雅丹地貌,這種雅丹地貌水平層理發育,質地較為松軟,有利于風化剝蝕,往往形成負地形地貌;在相同氣候條件下,形成于湖灘、濱淺湖和三角洲前緣沉積環境,主要表現為灰色、白色的粉砂巖和細砂巖組合,因質地堅硬不利于地表風化剝蝕,因而通常形成雅丹地貌高地或者侵蝕正地形,而且這種雅丹地貌通常較為高大,規模較大。

在炎熱氣候條件下,通常有利于湖盆的蒸發作用,有利于地表氧化作用,有利于鈣質和鐵泥質結核的形成,有利于水淺、安靜的湖坪沉積,主要形成紫紅色、棕色、紅黃灰色的石膏質泥巖和粉砂質泥膏巖沉積,這種巖石組合質地通常最為柔軟,加之膏鹽易于溶解和風化作用,因而形成侵蝕洼地和侵蝕溝谷,雅丹地貌規模較小,形成各種溶溝、或者侵蝕溝谷地貌。

毛曉長等有關地貌學家研究認為,褶皺形態不同以及褶皺不同部位的地層產狀與風向控制了雅丹的幾何學特征。當巖層走向與盛行風有較大交角,或當傾角較大出露地層寬度較小時,往往有利于形成長寬比小的雅丹,如犬牙狀、錐狀雅丹。背斜核部地層相對古老、固結程度好,加上坡度和高差大,所經受的侵蝕過程復雜,除風蝕外還有物質坡移、徑流侵蝕等,也多形成長寬比小的雅丹,而背斜兩翼的巖層走向與風向平行,更易形成長寬比較大的長壟狀雅丹(圖3)。

圖3 不同沉積環境剖面特征

水上雅丹的水體何時開始匯入的,水源從何而來?周圍的雅丹地貌曾經有水嗎,為什么沒看到?

自晚更新世末期以來,即從1.8萬年以來,由于間冰期的影響,全球處于氣候總體變暖背景,這里逐漸轉向溫暖濕潤氣候環境,氣候變暖導致盆地南部昆侖山的冰川融化,源自昆侖山上的冰川融水,沿著陵格勒河從南向北流動,匯聚流入早期已干涸的東臺吉乃爾湖、西臺吉乃爾湖和鴨湖(水上雅丹),湖泊中地勢較低的地區被冰融水所淹沒,使部分雅丹浸泡于水中,形成水上雅丹地貌景觀。

根據資料記載,最主要的兩次冰川融化事件,形成大量冰融水經過陵格勒河流入湖泊的,分別是:最早期的約距今1.3萬年的時候,另一次是距今約0.75萬年的時候。隨著冰融水匯入盆地,湖水面升高的同時,并分別形成現代洪積扇、沖積扇、扇前湖、尾閭湖等,這些沉積物景觀構成了水上雅丹地貌中另一種獨特的堆積地貌景觀。

由于冰融水的不斷涌入,大量河水匯入鴨湖地區,導致湖泊面積增大和水位上升,為鴨湖地區形成大規模水上雅丹,提供了重要前提和條件,使早期通過鹽湖沉積形成的膏鹽粉砂泥巖沉積處于“水泡”、風化的綜合作用環境中,從而有利于雅丹地貌的侵蝕和成型。

有專家通過研究資料表明,上世紀80-90年代,由于受到全球變暖大背景的影響,包括水上雅丹在內的整個柴達木盆地氣候明顯轉暖潮濕,氣溫升高導致冰雪融水增多,湖水蒸發量明顯減少,降水量顯著增加,如陵格勒河平均年徑流量達10.34×108 %立方米。

應該說明的是,在周圍其它地區雅丹地貌發育的過程中,大多數雅丹地貌在巖層開始抬升褶皺斷裂開始,大多都曾經歷過早期的冰融水匯水盆地的浸泡和改造,只是這些地勢比較高,湖水有限,匯水量小于水體下滲量和蒸發量,從而導致這些地區的雅丹地貌沒有形成水上雅丹地貌并保存至今。但通過調研資料記載和巖層的沉積構造特征,正是這些雅丹早期曾有流水作用或者“湖水呆過”的痕跡。

每當洪水期來臨,陵格勒河水通常漫出兩岸,形成大片濕地和綠洲的同時,造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大約每平方公里30—50個湖泊。隨著湖水不斷蒸發,鹽度持續上升,加之柴達木古湖盆自身大量鹽分,許多湖泊由咸水湖逐漸演變為鹽湖。目前柴達木盆地有鹽湖約25個,總面積超過1300平方公里,是中國鹽湖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應該提及的是,柴達木盆地大部分地區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降水量呈現持續增加趨勢。在1998—2008年期間,柴達木盆地各地年均降水量在13.5—95.5毫米之間,與歷年平均值相比,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增加幅度均在10%以上??梢姡@也給水上雅丹提供了一定的水源。但應該說明的是,這種水源只起到“杯水車薪”的效果,因為柴達木盆地這種大漠實際上是一個“漏水盆地”,不利于雨水的匯集,加之每天每年大量的雨水蒸發量導致的水量流失。

還要提及的是,水上雅丹地貌作為柴達木盆地雅丹地貌非常獨特的組成部分,這些雅丹地貌與柴達木盆地中西部大規模的雅丹,并非完全獨立和毫不相干的。事實上,水上雅丹的形態與周邊陸地上分布的雅丹是相互協調一致的,說明水中這些雅丹曾經是柴達木中西部大規模雅丹的一個部分,屬于干旱環境條件下形成的風蝕地貌,之后被湖水侵入而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

南邊的昆侖山和北邊的祁連山,不僅為柴達木盆地雅丹地貌帶來了流水,而且攔截了高空的水汽,有利于形成巨大的山岳冰川。同時,在這些大山腳下,發育出許多河流,包括著名的格爾木河、那棱格勒河、柴達木河,成為滋潤柴達木盆地的生命之源,當然也是水上雅丹的生命之源。

水上雅丹的下面究竟是什么巖層?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與水上雅丹的發育有什么關系?

在水上雅丹乃至周邊地區大漠的下面,到底是什么巖層?形成環境如何?與水上雅丹有什么關系?水上雅丹地層下面是古生代海洋碳酸鹽巖和中生代湖泊相為主的沉積,其中隱藏著大約7.5億年的秘密。一是持續從距今約8億年—3.45億年共4.55億年的海洋沉積地層的秘密,二是從距今約2億年—0.95億年約1億年的陸地巖層沉積演化的秘密。還有一個秘密就是,這兩套地層都是富含石油、天然氣地層。

首先,來談談關于海洋碳酸鹽巖沉積演化的秘密。距今約8億年到約4.55億年的時候,也就是從晚震旦世到晚奧陶世時期,該區為廣闊的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3000—4000米不等的碎屑巖-碳酸鹽巖沉積,包括寒武紀淺湖-潮坪相石灰巖-白云巖、奧陶紀局限海洋灰巖沉積和含煤碎屑巖沉積。最古老的巖石是底部上震旦統全吉群礫巖、砂巖、砂頁巖沉積,間接揭示出這里8億年前,曾經受到過早震旦紀冰川事件的影響。

距今約4.5億年的時候,也就是晚奧陶世晚期,這里發生了加里東運動,地殼抬升暴露地表,海水退卻,處于古陸剝蝕狀態,直至距今約4.11億年,即古陸持續了大約0.4億年之久。

距今約4.1億年開始,這里開始了連續3次大規模的海侵,分別是早泥盆世-早石碳世(城墻溝期)、早石碳世懷頭他拉期、晚石碳世早期克魯克期和晚石炭世扎布尕秀期,旋回下部通常為濱淺海-潮坪沼澤含煤碎屑巖,中上部為潮坪-局限臺地碳酸鹽巖沉積,沉積形成了近2000米厚的海相沉積巖地層。

值得提及的是,距今約2.54億年即晚二疊世末期的時候,發生了海西構造運動,使這里又一次抬升為陸,接受風化剝蝕,導致這里缺失二疊紀—三疊紀沉積,并造成中生代地層直接超覆在早古生代地層之上。這次“古陸生活”持續了大約1億年的時間。

其次,再談談關于陸相地層沉積演化的秘密。從距今約2.05億年,即從侏羅紀開始,這里處于辮狀河-扇三角洲-沼澤環境中,沉積了厚約3000米的含煤碎屑巖沉積,也是很好的含油氣地層。從距今2.05億年—0.96億年之間,持續了大約1.1億年的時間。

距今約0.95億年的時候,即早白堊世末期,這里發生了構造運動,叫做燕山運動,導致了柴達木盆地周圍山脈的進一步形成和抬升,造成了早期沉積巖層抬升地表接受風化剝蝕,導致上白堊統沉積地層的缺失,結束了水上雅丹沉積的基地沉積演化階段,從而為水上雅丹巖層的形成及其改造奠定了重要基礎。

燕山運動是三疊紀末到白堊紀時期中國廣泛發生的地殼運動。使我國許多地區,地殼褶皺隆起,成為綿亙的山脈。燕山運動對我國大地構造的發展和地貌輪廓的奠定,都具有重要意義,今天我國地勢起伏的大體輪廓,就是在燕山運動中初步奠定的。特別是西部地區,許多在燕山運動中已經形成的山岳再次被抬升,這種變動直到今天還沒有完全停止下來。

水上雅丹地貌形成演化有什么特點?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科學秘密?

任何一種有趣、有價值的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了漫長歲月和無數洗禮的堆積而成,雅丹地貌也是這樣。雅丹地貌并不像建房子那樣(或像小孩子堆積木那樣),是由很多泥土、石頭按照一定的順序混合堆砌起來的。這里要告訴你的是,雅丹地貌不是堆積地貌,而是貨真價實的侵蝕地貌!

堆積地貌(accumulation landform),顧名思義,就是指由流水、風、冰、 湖水、海水等各種搬運介質搬運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沉積形成的地貌。根據沉積環境可分為沖積地貌(沖積平原、沖積扇、三角洲等)、洪積地貌(洪積扇)、冰磧地貌(終磧堤、側磧堤、冰水扇等)、風積地貌(砂丘)、湖積或海積地貌等。

侵蝕地貌(erosional landform)是指由侵蝕作用塑造形成的地形。如斷層破壞的地區常出現沖溝、峽谷地貌;黃土地區多出現溝壑縱橫的歹地地貌;石灰巖地區多出現巖溶(喀斯特)地貌;冰川活動期間因冰川鏟刮力特強,常常形成特殊的侵蝕地貌,如角峰、平底直谷等。

堆積地貌與侵蝕地貌是兩個既相關或不相關、但起相反作用效果的地理學概念。堆積地貌有沖積、洪積、湖積、海積、冰磧、風積地貌等,如與河流有關的沖積平原、沖積扇及三角洲等地貌,與洪水有關的洪積扇地貌,與冰川堆積有關的終磧堤、側磧堤、冰水扇地貌,與海洋沉積有關的海積地貌等。

而侵蝕地貌主要為河蝕、湖蝕、海蝕、溶蝕、凍蝕、風蝕地貌等,如沖溝、峽谷、歹地、角峰、刃脊、平底直谷、巖溶地貌等,就是典型的侵蝕地貌類型。那么,沒有堆積、只有侵蝕,又怎么形成的雅丹地貌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里要說明的是,雅丹地貌的產生,需要兩個不同的階段,這兩個階段通常并不一定連續的,往往是間斷的或者說是毫不相干的。言簡意賅地說,就是先成巖后侵蝕。這里的“毫不相干”是說,巖層形成后并不意味著緊接著發生侵蝕作用。有可能要等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之久。

這里說的成巖就是首先形成雅丹地貌的巖層,這是形成雅丹地貌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雅丹地貌巖層就不可能形成雅丹地貌景觀。這里要說清楚的是,有了這個巖層并不等于已經形成了雅丹地貌,巖層本身并不是雅丹地貌,只是和其它巖層一樣普普通通地“平躺”在那里,一大整塊的。如若沒有后期地殼抬升、褶皺、斷裂以及相關的地表風化作用的改造,這塊巖層“一輩子也就那樣了”。

這里說的侵蝕是指趁機形成的巖層若后期發生地殼抬升、褶皺、斷裂以及相關的地表風化作用的改造疊加“雕琢”,就有機會形成雅丹地貌景觀。這個抬升褶皺斷裂變形侵蝕“雕琢”過程,就是所謂的侵蝕作用,這就是雅丹地貌的后期改造成型過程。

通常而言,雅丹地貌的形成時期是從巖層抬升褶皺斷裂改造開始,到雅丹地貌形成結束這個過程,這是狹義的雅丹地貌形成的時限。廣義的形成時期,就是包括巖層形成的時限和后期侵蝕時限在內。比如水上雅丹巖層形成于中新世,即距今約2300萬年—5.5百萬年之間,而其巖層開始抬升地表褶皺斷裂侵蝕作用則發生在5.3百萬年左右,一直延續到距今約2.6百萬年乃至2萬年的時候,仍在發生多次、不同時期的抬升褶皺斷裂侵蝕改造作用,甚至一直延續至今。

羅布泊的發現者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于1899—1903年在中國新疆羅布泊考察時,首先發現了雅丹地貌。于是按當地維吾爾語稱其為Yardang(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并提出了雅丹地貌的定義,即雅丹地貌就是先水蝕后風蝕而形成的形態各異的地貌。

值得說明的是,正因為雅丹地貌是侵蝕地貌,而并非堆積地貌,其形成年代不同于雅丹地層的年代,地層開始被切割的年代才是雅丹開始形成的年代。因此,雅丹地貌形成年代的斷定存在很大的難度,至今還沒有直接的方法來測定其形成年代。

所以,水上雅丹地貌的雅丹巖層開始形成于距今大約23百萬年,雅丹地貌開始形成于距今約5.3百萬年直到距今約2萬年時,還在不斷地風蝕“雕琢”之中,而雅丹地貌匯水形成湖盆的時間,大約是從距今約1.1萬年時候開始至今。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區別。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以貴州赤水和廣東韶關的丹霞地貌為典型代表,是在濕熱的環境下,主要是中生代侏羅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第三系地層中。尤其多見于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羅布泊周圍,雅丹地貌多形成于干燥氣候環境條件下,由風力作用形成。

為何水上雅丹得名“水上魔鬼城”?有什么科學道理嗎?

真正的魔鬼城,位于新疆克拉瑪依的烏爾禾,也叫“風城”,2005年被 《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有關“魔鬼城”的來歷,是因為烏爾禾地處風口,四季多風,且風力大,故名“風城”。蒙古語稱風城為“蘇木哈克”,哈薩克語為“沙依坦克爾西”,其意皆為魔鬼。

烏爾禾方圓約10平方公里,每當大風到來,黃沙遮天,全程激蕩回旋,凄厲呼嘯,如同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因此而得名。尤其是1980年,科學家彭加木神秘消失在著名的雅丹地貌地——羅布泊,從此更增添了“魔鬼城”的人文情感與詭異神秘色彩。

由于烏爾禾就是我國最美的三大雅丹地貌稱號之首,隨著人們對雅丹地貌的不斷熟知,以及雅丹地貌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魔鬼城”被逐漸泛化,廣泛用于有雅丹地貌分布的地方,漸漸地“魔鬼城”成為雅丹地貌的代名詞。

因為柴達木盆地系我國雅丹地貌分布最為廣泛的地區,而作為柴達木盆地核心腹地的水上雅丹地貌,因為地勢低洼,近萬年以來,其南坡昆侖山冰雪融化水源匯入,淹沒了這里的雅丹地貌景觀,形成現今的“水上魔鬼城”。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水上雅丹地貌實際上是一個很自然、簡單的現象——就是雅丹地貌被水淹沒形成的湖泊!但現實生活中,作為人們心目中充滿靈性的湖水,居然與“邪惡、干涸、惡劣的”雅丹“混在”一起,突破了人們常有的固有思維模式,沖破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因而水中雅丹這個概念,從心理學角度顯得格外矚目。

然而,實際上把水上雅丹地貌稱為“水上魔鬼城”,有它自己的道理,代表了人類智慧與文化的結晶。除了上述歷史人文方面的因素,從雅丹地貌形成演化的過程,也能反映出水上雅丹地貌得名“水上魔鬼城”有一定的道理。

從雅丹景觀的特點及分布看,雅丹地貌千姿百態、千奇百怪,極盡自然造物主之智慧,有如遠洋巨輪、長列火車,像亭臺樓閣、奔馬走獸,似殘破城墻、荒廢古堡,再加上大風在山間穿撞,發出種種尖厲的怪嘯,同時因其大規模、復雜性、八卦陣、變幻莫測,富含鐵質的巖體地磁強大,常使羅盤失靈、難辨方向,更加重了這里的詭秘色彩,“水上魔鬼城”美譽名副其實(圖4)。

圖4 不同形態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觀

從雅丹地貌巖層沉積形成到雅丹地貌景觀的雕琢成型過程,就是在干旱氣候、咸水環境、構造活動頻發、自然條件不利、人跡罕至的“惡劣環境中”形成的,這是“魔鬼出生、活動和居住的地方”。

從雅丹巖層形成后,通過構造抬升、成巖作用、后期風化、褶皺斷裂形成雅丹地貌景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逐漸咸水化、鹽漬化、沙漠化的過程,往往位于神秘詭異的大漠深處。使人無形中產生一種神秘、詭異、恐懼之感。

從進入條件看,要親臨雅丹,絕不是輕而易舉之事,哪怕是科技發達的現代。由于當年地表流水改造,風化侵蝕,溝谷遍野,成為阻擋人們前往進入雅丹地貌的天然障礙。如羅布泊龍城雅丹,現代交通工具的汽車,在兩個小時行程中,居然只走了11公里,與人步行速度相差無幾,而這11公里路程,卻轉了186個急彎,地形之復雜,由此可見一斑。

水上雅丹周邊的昆侖山、祁連山、阿爾金山,阻擋了來自印度洋、太平洋的氣流,造成柴達木盆地氣候變得異常干燥,最干旱時年降水量只有不足15毫米,造成湖水逐漸變淺、干涸和大面積荒漠。由于西北側阿爾金山地勢較矮而北邊和南邊的山高,西北風易于越過阿爾金山流向東南,造成柴達木盆地強風盛行,每年8級以上大風日達25-75天,盆地西部甚至可出現40米/秒的強風,強風掀起巨大的沙塵暴。

從世界的角度看,雅丹地貌分布如何?水上雅丹的演化走向如何?這是最后的水上雅丹嗎?

雅丹地貌作為世界一大奇觀,被認為是20世紀地理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從世界來講,非洲乍得盆地特貝斯荒原的雅丹群范圍最大,約26萬平方公里。而最高大的雅丹在伊朗的盧特荒漠東南部,約2萬平方公里,雅丹高200米,風蝕谷寬500米,雅丹呈垅脊狀延伸,長數公里至十幾公里。柴達木盆地西部的雅丹地貌群則是世界上延伸最長的雅丹地貌群。

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中國的雅丹地貌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羅布泊周圍。具體主要見于新疆準噶爾盆地西部的烏爾禾、東部的將軍廟,吐哈盆地的五堡、十三間房,塔里木盆地東緣的羅布泊北部、樓蘭古城及拜城縣克孜爾魔鬼城,以及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玉門關西疏勒河中下游。

比較典型的雅丹地貌分布于我西北大漠第三系地層中,如柴達木西北部的南八仙、一里坪、牛鼻子梁、尕斯庫勒湖盆地等。新疆的雅丹地貌僅3000—4000平方公里,規模小,典型的雅丹高4—5米,10—20米高的雅丹又稱為mesa,即方臺地。敦煌古海雅丹高20—100米,屬于中大型雅丹群,而且風蝕谷狹窄,雅丹造型豐富多彩,高密集型為世界所少見。

水上雅丹地貌是在極其獨特的地質構造背景、苛刻的山形地貌環境和區位條件、獨特的維度和氣候條件、特定的巖層組成特性等多種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缺一不可,因此顯得尤其稀奇、罕見呵珍貴。水上雅丹在全球雅丹地貌中獨具特色和優勢,具有世界壟斷性和唯一性,是世界雅丹地貌的“熊貓”。

水上雅丹地貌的未來走向,如果僅從自然演變的結果分析,其一是水上雅丹底部遭受水浸泡,膏鹽質砂泥巖粘結系數將會逐漸降低,有利于加劇差異性風化作用,加上湖水波浪作用的結果,長期持續將導致重力坍塌,加速雅丹地貌的逐漸衰亡。目前水上雅丹地貌水位附近,目測已有一定的侵蝕改造痕跡。

由于盆地周圍高山豐富的物源,隨著沖積扇、洪積扇不斷推進,沉積物的不斷堆積,將導致水上雅丹水位的不斷抬升,最終將造成河流改道,一方面使水上雅丹逐漸消失,另一方面流向新的低洼地區,形成新的湖泊和新的水上雅丹。但新的水上雅丹是越來越少。

人類大規模采鹽活動,改變了水上雅丹湖泊格局和面積,導致水上雅丹分布的變化。自上世紀末以來,由于人類采鹽活動阻斷了流往東、西臺吉乃爾湖的河道,河水集中匯入水上雅丹(鴨湖),致使陸地上大量原先雅丹浸泡在水中,從而加劇了雅丹地貌的侵蝕和消失。

目前,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提供更多的冰融水,加之柴達木盆地逐年雨來越大的降雨量,可以提供越來越多的水源。如從1961至2017年的氣候觀測數據反映,柴達木盆地溫度增加幅度為每10年0.44℃,成為全國范圍內增溫最顯著的區域。這種現象有利于盆地周圍冰川的融化,這些說明水上雅丹在短時期內,不會干涸消失。然而,從大尺度的時間規模上看,全球的冰川逐漸融化、減少,這一全球 氣候環境總趨勢進一步說明,水上雅丹就是世界上最后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觀。

青海、新疆、甘肅等所謂的西北大漠,古代曾擁有眾多的河流和湖泊,哺育出生機盎然的草原、森林、綠洲,維持著悠久絲綢古道的暢通。然而,現今一些湖泊正處在急劇萎縮干涸之中,許多湖泊已經消亡。青海湖在末次冰期時基本是干涸的,近3萬年來的最高水位出現在距今一萬年左右,隨后的八千多年以來,青海湖的水位總體呈降低趨勢,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湖水位下降了3.8米;曾經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山海經》稱為“幼澤”、多條河流匯聚的碧波蕩漾、景色優美的羅布泊,20世紀70年代不斷干涸、消亡;曾經面積達4000多平方公里、青海湖第二大湖青土湖,上世紀50年代末完全干涸沙漠化;艾丁湖在幾萬年前曾是一個美麗的淡水湖,現今成為一個咸水湖,并不斷干涸了??

水上雅丹告訴我們什么?怎樣科學、可持續旅游?

水上雅丹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大自然的恩賜與饋贈。水上雅丹被譽為“上帝居住的地方”“天使居所”“最后的天使”“最后的水上雅丹”“世界最美的雅丹”??都不為過,因為在這個星球上,就這么一個最美的水上雅丹。

生命源于水,親水性是人的天性。人總是向往有水的地方,水上雅丹之所以美麗,成為中國壟斷、世界唯一,是因為有了水——是水,增添了水上雅丹的靈魂和魅力;是水,給水上雅丹提供了唯一機會,因為有了水,才有了今天的水上雅丹。

這里最精彩之處在于雅丹與水的完美融合,這是水與火的完美交融,這是惡劣殘暴與靈性人性的完美融合,這是魔鬼與天使的完美融合。這暗示我們,只要條件成熟了,什么都有可能。然而,這個條件是何等的苛刻?

這是最后的水上雅丹。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的水上雅丹,那就是柴達木盆地核心腹地的水上雅丹,中國西北大漠深處的水上雅丹。世界上最美的東西往往出現在世界上最危險、最難以企及的地方。這就是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道理。

這是最后的水上雅丹。這是大自然提供的唯一機會,這個機會就是極盡自然界的所有要素組合形成的美景,缺一不可。沒有大自然所有要素的鼎力相助,不會有今天的水上雅丹。

水上雅丹是有生命的。作為雅丹地貌的一員,作為柴達木盆地的一員,作為自然界的一員,尤其是作為這個星球上唯一的雅丹與水的完美融合,尤為稀奇、罕見和珍貴。

所以,旅游的目的不只是去親眼目睹這一世界唯一的美景奇觀,更重要的是要通過了解這一奇觀美景的來之不易,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進而主動地、有責任地去做點什么,讓世界這一奇觀美景生命之花,持續盛開!

新發現之祣視點,原創不易,水平所限,錯訛之處,在所難免,多多交流,敬請點贊!


新發現之祣:西北大漠深處最后的水上雅丹,隱藏著23000000年的秘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清地圖 | 講題真好用!
雅丹地貌,荒漠刺客02
2020屆高三一輪復習地理小專題之雅丹地貌
一文讀懂丹霞地貌與雅丹地貌,你還傻傻分不清…………?
雅丹、丹霞、喀斯特、峽灣、石香腸,附40張無水印、高清地質地貌圖
龍脊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江| 凤翔县| 龙川县| 襄城县| 霍州市| 英吉沙县| 奉节县| 延吉市| 邢台市| 新蔡县| 紫云| 上高县| 永靖县| 卓资县| 临夏市| 陈巴尔虎旗| 台东县| 临洮县| 林芝县| 秦皇岛市| 独山县| 澎湖县| 科技| 鸡东县| 万安县| 洪雅县| 积石山| 四子王旗| 额尔古纳市| 石首市| 儋州市| 石屏县| 天峻县| 彰化市| 迁西县| 滦平县| 德惠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阿巴嘎旗| 金平|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