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新三板"基金被證監會約談 相關項目已下線
眾籌行業發展如雨后春筍,當前各平臺基本采取“領投+跟投”合投模式,隨著競爭加劇,有些平臺開始在“領投”上做起了文章。
近日,股權眾籌平臺“眾投邦”聯合深圳市創東方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創東方”)發行首只新三板股權眾籌基金,用于“領投”新三板相關項目。眾投邦總裁助理宋菁在接據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基金總規模為5000萬元,募集成功后,由發起人創東方進行管理,選擇眾投邦平臺擬上新三板及新三板定增項目進行“領投”。
嵌套新三板降低門檻
眾祿基金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4月末,新三板總市值突破萬億元,今年前4個月掛牌企業募集資金合計132.49億元,超過2014年企業全年募資總和。持續火爆的新三板行情挑動了股權眾籌的靈敏嗅覺。
眾籌平臺如何帶領中小投資者邁過新三板個人投資者500萬元的門檻,成為問題的突破口。眾投邦聯合創東方發布的首只“主投基金”,就是捕捉新三板上市、并購和轉板帶來的跨市場溢價機會。
宋菁介紹,該基金總規模為5000萬元,存續期限為3+2年,創東方作為GP認購不低于基金規模的2%,眾投邦作為LP認購不低于基金規模的3%,對外眾籌4750萬元,最低投資額100萬起,按10萬的整數倍遞增,不超過300萬。記者在其官網了解到,項目上線一周,已完成44%眾籌。
股權眾籌嵌套新三板基金,將原本500萬元的參與資格降至100萬元甚至更低。中小投資者以跟投的方式,購買眾籌平臺發布的新三板領投基金、類似私募的眾籌項目,參與新三板企業的收益中,極大地降低了新三板的門檻。
宋菁介紹,當然股權眾籌涉及新三板主要有兩種業務:一種是直接由新三板擬掛牌企業出讓部分公司股權,投資者自行認購;一種是股權眾籌平臺設立專門的新三板基金,由眾籌平臺作為領投,并匯集個人投資者的資金,以有限合伙企業的方式參與到定增等項目中。
然而,到目前為止,國內所有眾籌項目中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只有一個,就是眾投邦去年6月投資的華人天地。據了解,華人天地是一家影視文化策劃公司,眾籌之后短短三個月就登陸新三板。
合規性存疑 被監管者約談
有業內人士據記者透露,因不具備基金發行、管理資質,已有平臺被證監會約談。監管層認為平臺自行發布基金并不合規,從鼓勵創新的角度不予處罰,但要求平臺自己下線項目。
據了解,除了眾投邦,大家投、原始會、天使客等眾籌平臺也以發行基金的方式涉足新三板這塊“大蛋糕”。不同的是,后三家均以平臺名義發布,未尋求創投機構合作。
目前,只有天使客一家基金募集成功。登陸大家投網站發現,有關“領投”基金的信息已經不存在。而原始會的眾籌信息雖然還在,截止日期已過,眾籌比例不足20%。
眾籌之家CEO王正然認為,股東“領投”無可厚非,因為股東對平臺最了解。從合規性上來講,相對于平臺自身發行,專業的風投機構來管理基金是規避風險的前提。
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安壽輝提出,涉及新三板基金管理人和私募投資基金都必須備案。監管層明確要求律師和券商在掛牌公司發行融資、重大資產重組等環節,中介機構應核查私募投資基金備案情況并發表意見。
記者在眾投邦官網“投資者問答”中了解到,該基金將在募集成功后,將通過券商進行備案,這一點也得到宋菁的確認。但其他平臺并未有相關備案信息。
因監管未明,眾籌嵌套新三板業務模式存在操作空間。安壽輝提示,新三板系統強調信息披露,市場監管機制會越來越規范,不要存在僥幸心理進行非法集資。
需警惕杠桿率過高
股權眾籌平臺讓機構篩選優質項目在其平臺上線融資,并擔任領投,一方面可以利用機構的資金撬動眾籌投資人的錢,加快項目融資效率;另一方面則是借助機構的品牌背書和投資經驗。所以,機構的“領投”比例應成為中小投資者需要考量的因素。
根據眾投邦“主投基金”產品介紹,該基金GP、LP“領投”5%,出資250萬元,眾籌5000萬元“主投基金”,作為“領投方”在眾投邦平臺上進行總額不超過2.5億元的項目投資。
在這樣的機制里,資金杠桿實現了兩次放大,領投基金發起人出資250萬元,累計撬動了100倍的資金杠桿。
盡管主投基金使創投機構自有資金實現放大效益,風投核心專業能力得到釋放。但對于高杠桿,業界多認為需要提高警惕,盡可能降低杠桿率。王正然表示,杠桿與風險成正比,在早期產品還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情況下,基金杠桿比率越小越好,機構“領投”比例在30%到50%較為合適。(投.資.者.報.閆.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