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大不同 在這里,我們談談新股申購新政以及新股上市新規(guī)對市場的影響吧。
新股申購新政,最關鍵的點就是沒有過去那種市值配售了,這次雖然也是市值配售,但跟過去有極大區(qū)別,區(qū)別的關鍵在于你過去按照市值去申購新股,你是不需要先打資金過去的;現(xiàn)在則是一定要先打資金過去。原來是你100萬市值,可以不用打錢過去直接申購,中了再給錢。現(xiàn)在是你有100萬市值的前提下,還要打錢過去申購。
問題就來了,如果你是滿倉,沒有其他閑置資金,同時你又想要去申購新股,那么,你能做的就必然是要賣出股票才有資金去申購。這樣一來,一旦有好的新股要上市,市場動蕩就很可能不可避免。
過去老辦法,申購成功后才繳納認購資金,同時,兩地證券賬戶可跨市場申購,市值也合并計算。現(xiàn)在新辦法,兩個交易所各有各的細則,滬、深賬戶不僅是可申購額度各自算,同時市值也只能申購本市場新股,上海信用額度資金還不能申購新股等。
別說一般投資者,就是我們專業(yè)的,都被這細則弄得有點暈。所以,市場走出讓人有點失望的波動走勢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新股申購新政,對已經流通的大股東是有利的,對于那些解禁但不太可能賣出的大小非也是有利的,因為巨大的市值就擺在那里,剩下的無非就是有新股的時候,讓企業(yè)流動性資金從銀行存款中適當轉移過來申購幾天就可以了。中簽多了是收益,中少了也開心。
當然,前提是新股上市必然能賺錢,如若不然,這部分巨額資金才會被嚇退。當然,正常情況下,大部分新股上市初期都有賺錢機會,所以中長期這里還是有利可圖的。這些資金進來,基本上已經分掉不少中簽額度了。剩下那些機構和中小股民申購的中簽額度,其實也就所剩無幾了。
我們認為,未來中簽率應會是比較低的,本質上不會有太多油水可撈。與其盯著新股申購這塊蛋糕,不如盯著新股上市后做差價的蛋糕,新股上市新規(guī)已經遏制了單日漲幅,因為兩家交易所均要求,新股上市首日開盤集合競價的有效競價范圍為發(fā)行價上下20%。如果你很看好該股,你還真不如直接開盤集合競價掛20%上限去買,這樣買入的概率有時候或許要比中簽高呢。當然,如果漲幅達到20%你就要停牌到收市前了。
收市前的收盤價方面,上交所規(guī)定最后五分鐘(14:55~15:00)申報價格的有效范圍在開盤價上下浮動20%。深交所規(guī)定,新股收盤價采用集合競價的方式,即交易最后三分鐘(14:57~15:00)集中申報,以最近成交價為申報價格進行一次性集中撮合,若無成交,以當日最后一筆交易前一分鐘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為收盤價。
說白了,上海新股開盤首日最高就是比發(fā)行價上漲44%,深圳則還沒限制。這樣的制度,必然會衍生出很多有意思的狀況出現(xiàn)的。
成熟市場一般上市首日漲幅雖然有動輒1倍以上的波動,但更多是屬于那種波動相對平穩(wěn),比發(fā)行價就上漲那么十幾二十個點的狀態(tài),或者也可能出現(xiàn)下跌。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管理層對首日漲幅限制的意圖,就是希望我們新股炒作慢慢盡可能理性點,往成熟市場靠攏,這樣的限制也是能最大限度保護到一般投資者的。
雖然配售新政對一般投資者沒多少油水可言,但在這里,一般投資者的風險倒是被限制起來了。試想下,如果依然放開漲幅,單日上漲900%,然后暴跌,那些沖動追進的散戶是最慘的。這樣的新交易規(guī)則,至少從機制上避免了初期這樣的波動模式。
因此,這次新股首日上市新規(guī)設置這樣的漲幅限制,其實是能夠理解管理層的良苦用心的。用制度來告訴大家,新股不應該首日就過度瘋狂。中長期來看,這樣的制度對新股的瘋狂炒作應該是有一定抑制效果的。
但是,強制制度必然會衍生出新的狀況出來。因為新股上市交易新規(guī),主要是針對第一天技術上抑制上漲而已,但接下來的波動是無法控制的。如果有些資金非常看好這新股,首日漲幅無法滿足胃口,完全可能出現(xiàn)不少新股持續(xù)漲停的波動,估計到那時候,又是一大壯觀景象了。
當然,這里有個漏洞就是,深交所沒明確抑制收盤價的漲幅,未來可能對于一些多方而言,如果非常看好該股,可能最后幾分鐘的集合競價會比較夸張。只是總體的思路還是抑制,尤其是抑制盤中大部分交易時間的價格波動。
因此,我猜想,這次新規(guī)第一天抑制了新股漲幅,有些好的品種則延長了上漲時間,讓漲幅慢慢釋放,從某個角度來說,對提升那時候的市場人氣多少也是會有幫助的。這有點像停牌已久重組的股票,一旦重組成功復牌,往往都是會經歷持續(xù)上漲,然后再高位動蕩的過程,但在那持續(xù)上漲的過程中,往往也能帶動相關板塊遐想和躁動。
說白了,新股配售新政搞那么復雜,其實就是希望大家知難而退,不想成為大家焦點;新股首日交易新規(guī)則相對簡單,同時能夠抑制,那才是真正機會所在。靠新股配售來獲取利益的思想并非管理層想推崇的,其更希望大家靠二級市場的博弈去獲取利益。
事實上,我們來到市場,肯定也不是想著靠新股申售利益去實現(xiàn)中國夢吧,那只是蔥花而已,有則好,沒也沒關系才是。說到這,我也必須要提醒一些投資者的是,千萬別為了點蠅頭小利而犧牲了二級市場博弈帶來的巨大利益,也就是說千萬別為了申購新股而去賣股票,雖然肯定還是會有不少人這樣做的,但在我看來,那就是為了蠅頭小利犧牲更大的利益。
所以,前面的利益只能最大限度照顧下那些大鱷了,但事實上,最終能分到每個大鱷的利益也是很少的,這只針對那些對利息收入比較敏感的群體,對于大部分靠二級市場博弈獲取利益的機構而言,本質上不會有太多興趣的。
至少,我們看到這樣的具體措施后,我們是不會有太大興趣的,我們的焦點還是在新股上市后的戰(zhàn)機把握上,那才是我們認為更值得去研究和思考并把握的領域。
從基本面來看,既然管理層已經確定2014年1月要正式啟動IPO,很多事情都已經開始明朗化,那么,這次肯定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怎么讓未來的市場變得更健康,能適應未來深化改革的要求,這無疑是擺在證監(jiān)會面前最重要的課題。
這點我們是非常有信心的,不論對未來深化改革,還是對未來證監(jiān)會制度完善推進,我們都很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我們對未來經濟進入第二季很有信心,這點也將成為極大支撐未來市場能走出一波大行情的關鍵。
因此,當下對于很多機構而言,對于很多堅定看好未來有波像樣行情的資金而言,現(xiàn)在難道不就是最好的布局時機嗎?越是動蕩,就越提供了更好布局的環(huán)境。因此,目前的走勢,我們堅信更多只是誘空而已,未來下跌幅度很有限,一旦反攻,那么整個市場的空間將會徹底打開。
同時,本周美股在國債購買縮減后迎來大漲,足以說明市場看到的是這背后的積極信號,那就是經濟的實質復蘇。縮減幅度不大,對全球流動性本質不會帶來根本影響,另外,由于對未來經濟復蘇信心的提升,反過來,有利于未來
大宗商品價格的走高和股市向好。
因此,這次縮減QE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是機會,這機會初期在美股身上得到極大體現(xiàn),接下來,我們相信最終會逐步傳導到國內市場,因為美國經濟復蘇最終必然會讓全球受益,只是短期流動性稍微收窄讓有些敏感資金感到壓力而已。
總之,千變萬變,這次,開弓都沒有回頭箭,在深化改革推進下,在經濟復蘇背景下,牛的腳步必然會漸漸走來的,雖然一些新政初期在摸索的過程中,可能多少會對市場帶來這或那的影響,但市場的本質不會因為這些改變,新股配售新政或新股交易新規(guī),最終在歷史長河中注定只是小浪花而已。(.第.一.財.經.日.報 .吳.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