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擁有最高尚靈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于她”。
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有3種教育方法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它們分別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奧巴馬的母親,基本不和孩子講道理,只用行動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來感染孩子。
一個美國白人女孩,18歲時與一個非洲鳳凰男未婚先孕,生下一個黑人兒子,21歲離婚,23隨一個爪哇人改嫁到印尼,生下一個混血女兒,幾年后又離了婚。。。
兩次婚姻均以失敗告終的單親媽媽,拉扯著兩個混血孩子(還不是一個爹的),你肯定以為這是美劇《緋聞女孩》中的角色,或者一個愚蠢又自甘墮落的姑娘。
可惜,她遠沒你想得那么糟。相反,她聰明能干,拿到了人類學博士,是印尼經濟研究專家,參加過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
最重要的是她培養出了兩個高材生:女兒是夏威夷大學的博士,兒子奧巴馬,當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根據奧巴馬回憶到,母親從來不給他們講道理,很多事情都是從母親對待事情的態度中得到感悟。
她的目光遠大,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總是在不斷提升自己,而不是抱怨生活。
華盛頓小時候是一個十分調皮的小男孩,但是長大后成為一位仁愛的總統,這與母親瑪麗善良的信仰有著很重要的聯系。
瑪麗的家族屬于英格蘭教會,所以瑪麗是個敬虔的婦人,她經常讀圣經和其他信仰書籍給喬治聽。
瑪麗認為培養一個善良的孩子,是神賜予父母的責任。她一生都在教育華盛頓如何成為一個更有善念的人,教會孩子悲天憫人的大愛情懷。
瑪麗臨終前還告訴華盛頓:“喬治,你要去完成上帝為你所預定的使命,心存善良,善待一切事物。我的兒子,去吧!愿上帝與媽媽的祝福常與你同在。”
愛因斯坦的母親波琳是一位聰明、勤奮的婦女,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家。
有一次,母親帶愛因斯坦去郊外游玩,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一起嬉鬧,唯獨愛因斯坦一個人默默地坐在河邊。
朋友不安地問道:“他為什么一個人在發呆?是不是神經有問題呢?”
但是波琳卻十分自信地說:“我的孩子沒有任何毛病,他正在思考這個奇妙的世界,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了不起的教授。”
母親還鼓勵愛因斯坦要盡自己所能探究、質疑世界。
母親對孩子如此得信任和不斷的鼓勵,最終才造就成了這么偉大的一名物理學家。
除了愛因斯坦的母親,比爾蓋茨的母親也是非常信任孩子,并且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持孩子的母親。
在比爾蓋茨讀大三時,他想從哈佛大學退學出來創辦公司。瑪麗和孩子深入交談后,知道兒子的決心后,同意兒子退學。
當IBM公司決定和才起步的微軟簽約前,IBM的新任總裁是比爾母親的朋友,他找到瑪麗說:“你兒子只上了兩年大學,能干什么呢?”
瑪麗笑笑說:“這一次我以自己的成就和人格為我的兒子作最好的擔保。”
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提到過,她從沒有停止督促我,去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
“擁有的越多,責任也就越重。直到你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才是定論你對社會的價值最恰當的時刻。”
這樣優秀的兒子,是因為有這樣的母親!
每個人一生,母親對自己的影響總是巨大的,母親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孩子思想觀念的形成。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先做一個善良又有溫度的母親,孩子才會成為一個善良有溫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