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的古橋——寶帶橋
寶帶橋是蘇州現存古橋中最長的一座。從蘇州到嘉興,走227省道(到浙江稱07省道)常常從它的旁邊路過。第一次專程到這里還是12年前的事,來了一位學建筑的同學,談起蘇州有座五十幾個孔的長橋,很感興趣。那時寶帶橋還屬于蘇州郊外,沒有直達的公交工具,只好租車前往。
(十二年前拍攝的寶帶橋照片,掃描后放到這里。右邊的舊橋當時就已不通行,沒有什么價值,現在已經拆除)
今年春暖花開的季節,筆者好不容易又來到了這里。之所以 “好不容易”,是因為通向寶帶橋只有南面傍著大運河的一條路,東、西、北均無路可通。而前面兩次都因為指路者指錯了方向,走到了它的附近,只能隔河相望卻未能到達。第三次總算找到了一位曾經騎自行車親自去過的老者,方走對了路。
這里不通公交車,去時可以租車繞道而行,返回只好徒步走到最近的公交車站,大約也得三、四里。
寶帶橋靜靜地橫臥在古運河和澹臺湖(相傳孔子弟子澹臺滅明居此,后住宅下陷為湖而名之)之間的玳玳河上。
(寶帶橋)
據資料介紹,寶帶橋是我國現存古橋中最長的多孔石拱橋,與河北的安濟橋、四川的珠浦橋和廣西的程陽橋并稱為我國四座著名古橋。寶帶橋橋長300多米,53個孔,孔孔連綴,橋體本身就像一條寶帶。
至于它的名稱來歷說是與此無關,而是因為唐刺史王仲舒帶頭捐出了自己的玉質腰帶作橋資而得名“寶帶”。
還傳說,在農歷八月十八半夜,明月正中,照在湖面上,每一個橋孔下都幻出一個月亮,水中的月亮,隨波起伏,猶如一串明月,為蘇州的“寶帶串月”美景。然而,不如“行春串月”(筆者發表在“星海花樹”網上的《石湖畔的范成大祠》中談過, http://hi.88trip.com/ckhlds/35254.htm)那么有名。估計是受“行春橋”依著景色如畫的石湖上方山的影響,而寶帶橋附近沒有別的什么景致。
說到“串月”,應該是月光在橋洞下形成投影,筆者以為似乎不可能。不管是“行春串月”也好,“寶帶串月”也罷,從光學角度,每個橋孔必須形成一個反射面,多個反射面都朝著觀測者。對此,沒人給出合理、科學的解釋,有人認為看到的可能是光斑,反正至今沒人獲得“串月”的真實圖像。
象這樣美好的景象也沒必要細究,真真假假,留給游人去遐想,不是更有味道嗎?
不想多贅,對寶帶橋的介紹比比皆是。
(遠處是與寶帶橋并行的227省道公路橋,在蘇州稱吳東路斜港橋)
最后引用一首元代僧人善住對它的描繪:“借得它山石,還摒石作梁。直從堤上去,橫跨水中央。白鷺下秋色,蒼龍浮夕陽。濤聲當夜起,并入榜歌長”。
寶帶橋 2001年6月25日被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蘇州古橋中惟一獲得“國保”殊榮的。
橋側豎起桔黃色燈塔,防止行船誤撞;并已經開始動工在周圍修復配套設施,不久的將來又多了一處可以產生不菲的經濟效益的景點。不過,現在尚無人管理,自然不要門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