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周二),醫學界心血管頻道請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張宇清教授為我們帶來主題為《家庭血壓與心血管預后》的講座,提倡重視家庭血壓及動態血壓監測,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替代。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測量血壓已成為判斷高血壓及其預后影響的重要臨床手段,但血壓是一個變異性很大的生理參數。臨床上,通常是以診室血壓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監測,這種傳統的血壓測量存在一定局限性:舒張壓估計的精確度有限(在肥胖、老年患者中并不少見);較難反應24小時全天血壓情況;警報反應(白大衣現象——最初血壓的高估+治療效果的低估)。
ESH:家庭自測血壓的優點及必要條件
提高患者依從性的同時,提供多種測量方法,便于醫生長期觀察血壓情況并對器官損傷及危險事件做出預測,有利于診斷白大衣及隱蔽性高血壓。但需注意的是,家庭自我測量血壓需得到醫學專業人士的指導或培訓,以保證測量值的準確性。
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的優點
運用多種測量方法,區別評估日常活動及睡眠中的血壓,更易識別警報反應、消減安慰劑效應。
對于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而言,動態血壓具有預后價值,動態血壓監測下血壓水平越高,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越高。動態血壓中的夜間血壓參數對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相關性最為密切。因此,夜間血壓水平應受的臨床醫生的充分重視。
家庭血壓與動態血壓監測相輔相成
家庭血壓監測和動態血壓監測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替代的方案。科技的發展應該提供成本更低的檢測裝置,將家庭血壓監測和動態血壓監測結合起來,在家庭中監測動態血壓。盡管近期的建議使用在增多,但張教授仍強調動態血壓監測應該在特定人群(尤其是需要關注夜間血壓和血壓變異性)中進行。
HONEST研究:患者進行降壓治療時的家測血壓和心血管預后
這是一項前瞻性、觀察性研究,共納入21591例日本高血壓患者,于2009年~2010年采用以奧美沙坦(10或20 mg/d)為基礎的治療方案,評估原發性高血壓、門診患者,在隨訪2年間,清晨家測血壓(HBP)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以奧美沙坦為基礎的降壓方案治療2年,可平穩持久降低清晨家測血壓和診室血壓,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6.46/1000例患者/年。
2014年2月10日,《高血壓》雜志在線發表的臺灣真實世界研究,再次證明奧美沙坦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
視頻回顧
專家簡介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高血壓中心
醫學博士
現任職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高血壓中心。現任中國高血壓聯盟常務理事、秘書兼司庫,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副總干事,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高血壓分會秘書長,北京高血壓防治協會秘書長,北京心血管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高血壓學會、歐洲高血壓學會會員,美國心臟病學院(ACC)會員,美國心臟病學會(AHA)會員及AHA高血壓研究理事會及腦卒中理事會成員。參加國內外多項高血壓及相關疾病的防治指南及治療建議的編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