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天地間,必受日、月、星辰的影響,督脈的形成和運動必受到來自天上的陽氣影響。故天有二十八宿,督脈有對應的二十八穴。現分述如下。
(1)長強,在尾骨尖端與肛門中間,主治泄瀉、痔病、脫肛、癲狂等癥,對應的星座是畢,畢星座生人首選長強穴。
(2)腰俞,骶管裂孔處,主治月經不調,下肢痿痹,對應的星座是昴,凡昴星座生人首選腰俞穴。
(3)腰陽關,在第16椎節下間,主治經病、下腰痿痹、癲癇,對應星座是胃,凡胃星座生人,主選陽關穴。
(4)命門,在第2腰椎棘突下,主治陽萎、遺精、月經不調、泄瀉、腰脊強痛,對應星座是婁,凡婁星座生人,主選命門穴。
(5)懸樞,在第1腰椎棘突下,主治泄瀉、腹痛、腰脊強痛,對應星座奎,凡奎星座生人,主選懸樞穴。
(6)脊中,在第11胸椎棘突下,主治泄瀉、黃疸、痔病、小兒疳積、脫肛,對應星座壁,凡壁星座生人,主選脊中穴。
(7)中樞,在第10胸椎棘突下,主治黃疸、嘔吐、腹痛、腰脊強痛,對應星座是室,凡室星座生人,首選中樞穴。
(8)筋縮,在第9胸椎棘突下,主治癲癇、脊強、胃痛,對應星座是危,凡危星座生人,主選筋縮穴。
(9)至陽,在第7胸椎棘突下,主治黃疸、胸脅、脹滿、咳喘、脊痛,對應星座是虛,凡虛星座生人,首選至陽穴。
(10)靈臺,在第6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氣喘、脊強、背痛,對應星座是女,凡女星座生人,首選靈臺穴。
(11)神道,在第5胸椎棘突下,主治心悸、健忘、咳嗽、脊背強痛,對應星座是牛,凡牛星座生人,首選神道穴。
(12)身柱,在第3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氣喘、癲癇、脊背強痛,對應星座是斗,凡斗星座生人,首選身柱穴。
(13)陶道,在第1胸椎棘突下,主治頭痛、瘧疾、脊強、熱病,對應星座是箕,凡箕星座生人,首選陶道穴。
(14)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主治熱病、咳嗽、氣喘、盜汗、風疹、瘧疾,對應星座是尾,凡尾星座生人,首選大椎穴。
(15)啞門,在后發際中直上0.5寸,主治舌強不語、暴暗、癲狂、頭痛項強,對應星座是心,凡心星座生人,首選啞門穴。
(16)風府,在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主治頭痛、項強、眩暈、咽喉腫痛、失音、中風癲狂,對應星座是房,凡房星座生人,首選風府穴。
(17)腦戶,風府穴直上1.5寸,主治頭暈、項強、失音、癲癇,對應星座是氐,凡氐星座生人,首選腦戶穴。
(18)強間,腦戶穴直上1.5寸,主治頭痛、目眩、項強、癲狂,對應星座是亢,凡亢星座生人,首選強間穴。
(19)后頂,強間穴直上1.5寸,主治頭痛、目眩、項強、癲狂,對應星座是角,凡角星座生人,首選后頂穴。
(20)百會,后發際正中直上7寸,主治頭痛、眩暈、中風失語、癲狂、脫肛、陰挺、不寐,對應星座是軫,凡軫星座生人,首選百會穴。
(21)前頂,百會穴前1.5寸,主治頭痛、眩暈、鼻淵、癲狂,對應星座是翼,凡翼星座生人,首選前頂穴。
(22)囟會,前發際正中直上2寸,主治頭痛、眩暈、鼻淵、癲狂,對應星座是張,凡張星座生人,首選囟會穴。
(23)上星,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主治頭痛、目眩、瘧疾、熱病,對應星座是星,凡星星座生人,首選上星穴。
(24)神庭,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主治頭痛、失眠、鼻淵、癲狂、對應星座是柳,凡柳星座生人,首選神庭穴。
(25)素髎,鼻尖正中,主治鼻淵、鼻衄、昏迷、新生兒窒息,對應星座是鬼,凡鬼星座生人,首選素髎穴。
(26)水溝(人中),在人中溝上的1/3處,主治癲狂、小兒驚風、昏迷、口眼歪斜、腰脊強痛,對應星座是井,凡井星座生人,首選水溝穴。
(27)兌端,上唇尖端,紅唇與皮膚相接處,主治癲狂、齒齦、口斜、鼻衄、對應星座是參,凡參星座生人,首選兌端穴。
(28)齦交,上唇與齒齦連接處,主治癲狂、鼻淵,對應星座是觜,凡觜星座生人,首選齦交穴。
督脈的功能有三,一是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帥監督作用,二是與腦和脊髓密切相關,三是與臟腑的功能活動關系密切,所以說督脈對人體起著重要作用。臨床應用體會,所開之穴正好是治療所患疾病,效果最好,可單獨使用。如不逢開穴,則與其他穴位配伍,可提高、增快、加強治療作用。
同時,我們還知道婦女懷孕是280天,天上的二十八星宿轉一圈為28天,轉10圈為280天,也就是說你是某星座所生,你肯定也是某星座所懷,通過二十八宿圈的反復運動,人體成熟而降生,不僅造就了督脈28穴位和人體的密切關系,也形成了人雙手的28個骨節,因此對二十八宿的深入研究,是有深刻意義的。
正如內經所言,人之所生,命懸于天地之間,其不慎乎。
————————————————————
【如何分享到“朋友圈”】
2 查閱與分享: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