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會片面地認為風濕性疾病就是關節炎,又會認為是老年性骨科疾病,可能并不知道某些關節炎和人的免疫紊亂有關。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我們又稱為風濕免疫疾病。專家提醒,關注自己的身體,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免疫紊亂是風濕性疾病的源頭
通俗說,免疫系統是人體一種防御機構,類似軍隊或是公安部門,當他們發現有外來入侵者或機體代謝過程中出現異己者,就會攻擊它,消滅它,保護人體的安全。當免疫系統發生故障時,會錯誤地把人體自身的一些正常的組織器官當成異己者,進行攻擊,導致自身的損傷。因此免疫紊亂是導致風濕疾病一系列癥狀的源頭所在,并不僅是天氣單因素造成,也并非免疫能力下降。
常見的風濕免疫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硬皮病、皮肌炎、白塞病、銀屑病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等,約有10大類100多種。風濕免疫疾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確,但達成共識的是認為與免疫紊亂有關,另與遺傳、環境、感染等相關。
風濕性疾病的六大常見癥狀
發熱:往往是原因不明、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也可出現高熱;
疼痛:常見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等,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
皮膚癥狀: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晨僵:晨起時或休息后,關節出現僵硬,活動受限,影響翻身、扣衣扣、握拳等活動,需經過肢體緩慢活動后這種感覺才消失;
雷諾氏征:手指端、腳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后發紫、發紅或伴有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
肌肉疼痛、肌無力:凡是出現以上癥狀,都應警惕患有風濕免疫疾病的可能,應盡早選擇卻正規醫院的風濕科就診。
兩種風濕性疾病最容易導致殘疾
由于風濕性疾病病程長,診斷復雜,治療難度大,可導致嚴重后果,并有較高的致殘率,故疾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于控制疾病的進程、減少并發癥、降低致殘率等至關重要。以下對風濕性疾病中最常見的導致殘疾的2種疾病做簡單介紹,以饗讀者。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國約有400萬人患有此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30歲以后,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數患者病程遷延,病情反復,約60%~90%的患者病情進程快速,在數年內發展為嚴重殘疾。
癥狀及危害:類風濕關節炎最初表現為手指、手腕等處的小關節對稱性疼痛、腫脹,不能握拳或拿起重物,清晨起床時或休息后關節處有明顯僵硬感、酸賬感、炎癥還會造成關節軟骨和骨的破壞,最終導致關節變形,失去正常活動功能。殘疾,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結局。在發病之初的2年~3年中,超過70%的患者會發生關節骨質破壞,1/3的患者關節彎曲變形,最終導致功能喪失。所以,早期積極的治療是關鍵,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殘疾的發生。美國風濕病學會推薦:要在早期就開始積極治療,起病之初的2年~3年更是重要時期。常用的治療如非甾體抗炎藥、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以及植物類藥、生物制劑類藥物和中醫中藥。
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累及脊柱的風濕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骶髂關節四周疼痛和活動障礙。隨著病情的發展,海會影響到眼睛和心臟瓣膜等關節外系統。
癥狀及危害:最常見的早期癥狀是下背部與臀部出現慢性疼痛和脊柱僵直癥狀,這種不適感通常會延續熟周或數月,疼痛會在休息或靜止時加劇。患者會經常由于背痛,在午夜醒來,而且清晨時感到背部僵硬。殘疾,也是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結局。疼痛與僵硬感隨著時間會逐漸向上脊柱蔓延,甚至到達胸部和頸部。病情嚴重的話,炎癥更會使骶髂骨和脊椎骨等關節融合,骨骼融合后,脊柱和頸部會喪失正常的活動度,變得僵硬。如果不及時治療,脊柱會由下至上逐漸受累,導致脊柱畸形,活動不便,進一步導致殘疾。
所以拒絕殘疾,要正確選擇治療。早期應堅持適量運動,可減輕僵硬,定時舒展脊柱的所有關節,是阻止病情惡化的有效方法。藥物治療也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改善病情抗風濕藥,以及植物藥、生物制劑等,中醫中藥對于輕癥患者或西藥治療效果不佳及藥物不能耐受者是一種很好的選擇,而糖皮質激素對于本病的治療效果并不好。
如何有效治療風濕性疾病
風濕病多為慢性病,多數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不能夠完全根治的,需要長期甚至終身用藥。因此控制和預防關節破壞、功能喪失,減輕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是治療風濕病的主要目的。
早診斷早治療:主要是及時合理的聯合用藥、堅持長期治療。治療的方式包括科普教育、藥物治療、其他治療和生活保健等。
藥物聯合治療: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多的為聯合治療方案。初期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聯合治療,如“小劑量激素”+“緩解病情藥”(一種或一種以上)+非甾體抗炎藥(一種);病情緩解后,逐步撤減藥物,根據病情可先減激素,再減非甾體抗炎藥;最后以一種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緩解病情藥來維持。聯合用藥方案有利于盡早控制病情,緩解癥狀,改善預后。在疾病早期、輕癥,或疾病慢性活動、穩定期可考慮中醫中藥及早干預治療,以達到減停西藥的目的,可盡量減少西藥副作用,以及西藥減停過程中的病情反復。
摘自《自我保健》 唐華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