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紅樓夢》,其中有個叫秦可卿的人物,形象頗令人玩味,她的判詞中寫道:“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雖然可以認為是曹雪芹出于遮掩政治的目的,才將其塑造成敗家根本之“情”,但從這個安排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對于不潔身自好的女子是十分排斥的。
事實上,坊間有一句俗語,叫:“寧娶從良女,不娶過墻妻”,也反映了古代男子對女子的偏見。那么“從良女”是什么意思,“過墻妻”又是什么意思呢?且,為什么“過墻妻”比“從良女”更令人討厭和忌諱?這句俗語有啥考究,她們又有何不同?能令古人如此避諱,對此專家則表示,這是先輩的擇偶觀念。
▲柳如是(明末清初歌妓)劇照
首先我們來看看“從良女”。很多俗語在流傳的過程中會衍生出不同的說法,存在的差異基本只是其中幾個字的不同,有時候會導致俗語的語義大變樣,比如據傳“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原句中“皮匠”應該作“裨將”,意思是三個副將的智慧能頂一個諸葛亮,而“皮匠”則有些夸大其詞了;當然也有些俗語因為存在不同的說法,原本句中可能存在的歧義也就消除了不少,比如“從良女”一作“從良妓”,這樣就把風塵女子的身份限定為“妓”,其意義就明朗很多了。
▲古代青樓照片
可能有小伙伴會產生疑問,風塵女子不就是妓女嗎?有什么可歧義的?這里要給大家科普一個知識。在古代,“娼妓”是分開的,其中“娼”才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最特殊職業的妓女,而“妓”卻專指賣藝不賣身的女子,比如樂妓就類似于今天的女歌手,藝妓就類似今天的女演員,這么一對比是否就豁然開朗了?不要覺得這種類比不合適,要知道古代藝人又稱戲子,絕對是賤役,而今天在上流社會的眼中同樣看不起藝人,所以可以說從古到今藝人的身份是沒有發生過多大變化的。
▲柳如是(明末清初歌妓)劇照
如今一個姑娘想要進入演藝圈,同樣會招致非議,多數父母也不會支持,但至少可以看作是喜歡聚光燈、想要追逐夢想,而在古代,淪落為妓女的女子幾乎無一出自自愿,很多都是從小被賣或被拐入青樓培養起來,賣身契(有點類似今天的藝人合約)掌握在青樓手中,成為青樓的賺錢工具。所以妓女賣笑接客實在是身不由己。
由此可見,古代賣身為妓的女子大多數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因此這類女子一旦從良,往往都會是賢妻良母。而且那些從小學習琴棋書畫的女子相貌才情絲毫不比大家閨秀差,對于任何男人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明朝時大名鼎鼎的“揚州瘦馬”,就是聰明的揚州商人從平民百姓家買來漂亮的女孩子,從小當成大家閨秀培養,教她們讀書識字、琴棋書畫,長大后就可以送給達官貴人作妾。這些女子雖然看似出身不好,但一身的氣質是殊為難得的。
▲“從良女”劇照
當然“娶”字也頗有點意味。很難想象從高級會所出來的妓女會嫁給窮苦的老百姓,即使她們身份不太體面,多數妓女的選擇還是給達官貴人作妾,而且她們贖身的銀子也基本是達官貴人支付的。所以這種情況下與其說“娶”不如說“納”,階級是不能被打破的,妓女出身永遠不可能成為官紳的正妻。當然也有嫁給商人的,因為商人階級低,就可以成為正妻了,就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那位女子。
▲古代娶親劇照
再看“過墻妻”,指的就是已嫁為人婦,去在婚內愛上他人的女子。這一點相信沒什么好解釋的,畢竟無論古今,女子婚內愛上他人都是丈夫無法忍受的行為。這些女子或是為了虛榮,或是為了其他理由,不惜主動毀掉自己的名節,讓丈夫顏面掃地,試問這樣的女子誰會放心她來傳宗接代呢?
▲“過墻妻”潘金蓮劇照
女子婚內愛上他人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她的內心都已經不純粹了,至少她在精神上已經先肉體一步做錯事了,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畢竟感情是婚姻的維系,無論男女任何一方的背叛都會打破夫妻的感情,而社會對男子的寬容度是更高的,尤其是事業有成的男子養外宅都很少受到指責,而女子在古代是被看作男子附庸的存在,既然依存于男子而活,又有誰能容忍其背叛呢?
“從良女”與“過墻妻”相對比,一邊是深陷黑暗卻心向光明,另一邊是身處光明卻主動墮入黑暗,孰優孰劣可謂是一目了然,也難怪古人會提出這樣的娶妻標準。
參考資料: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