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第一次來月經的時候,就覺得很麻煩,不能吃涼性的東西,不能穿裙子,而且時不時還會痛經。但是每個月卻都盼著它按時來,特別是在生了兩個娃后,如果晚來個幾天,就會擔心得開始胡思亂想,真擔心是不是又懷上了。在小時候我還擔心過一個好笑的問題:如果懷孕后,每個月都來月經,那換姨媽巾不是得很麻煩。而且這樣身體會不會很虛弱,又來月經肚子里的寶寶也需要營養。在長大后才知道,原來女性懷孕后,月經就沒有了。那么這月經哪去了呢?相信一些寶媽也有這樣的疑問,今天我就特意得詢問了一位婦產科醫生,來聽聽醫生的解釋吧。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每個月月經的形成。
我們都知道一般來月經就是有排卵的過程,而卵子在成熟和排出的時候,都會伴隨著一些激素的分泌,而這些激素正是導致月經的形成。在卵泡發育成熟的時候,身體會分泌雌激素,這時就會導致子宮內膜發生增生性變化。而在卵泡排出后形成黃體,身體會大量分泌出雌激素和孕激素,這時身體會通過負饋作用抑制下丘腦和垂體,讓對應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又馬上迅速減少。子宮內膜一下子失去了這兩種激素,就會導致平衡而造成內膜脫落出血。這就形成了每個的月經。
那么為什么在懷孕后就會停經呢?這月經哪去了?
相信不少寶媽就猜到了,那就是因為身體停止了排卵,這樣就不會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驟然改變而導致內膜脫落出血。而這一過程也是為了胎兒能夠正常的成長發育。女性在懷孕后,身體激素發生改變,抑制了排卵。當然了,這也是為受精卵能在子宮著床發育做準備。如果這個時候子宮內膜還繼續脫落,那么受精卵就很可能會著床不穩,這也是不利于懷孕的。
說到這里,我來舉一個形象的比喻吧。
月經就好像我們的媽媽,每個月都會來檢查一下子宮內的情況,看看是否有異常,是否懷孕了,是否有亂吃東西。然后定時得進行打掃清理,把身體的垃圾廢物給排出來。讓子宮隨時都保持著健康的狀態,好隨時迎接新生命的著落。而當新生命到來的時候,月經就不能來了,子宮也等到了它的“主人”了。是不是覺得有點感動呢?
所以對于女性來說,每個月的月經也可以看成是子宮的陰晴表。每個月是否都按時來,來的量多不多,這都能反應了你在這個月身體的狀況。女性要重視每一次月經,最好記錄下來,特別是在備孕的女性。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