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火針精華】火針治療中風后遺癥(獨家首次播報)

本公眾號為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進行關注。

作者簡介:劉保延,男,漢族,1955年5月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委員、常委、常務副院長,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針灸學會會長。


  中風,又名卒中、偏枯等,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疾病,也是中醫四大難證之一。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言語蹇澀,口角歪斜等。按病位深淺及病情輕重,可分中經絡、中臟腑兩大類。
  中風急性期經過救治,神志清醒后,或病邪僅及經絡,神志未昧者,雖臟腑功能漸見恢復,但經絡氣血仍有阻滯,故常遺有半身不遂,肌膚不仁,舌強語蹇,口角歪斜等癥,稱之為中風后遺證。
中風后遺癥主要包括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腦血管意外疾病的恢復期(或緩解期)后遺癥期。
  【適應證】
  中風病因以內傷積損為主,臟腑失調,陰陽偏勝,以致肝陽化風,氣血并逆,直沖犯腦。其病機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中風后遺癥多以氣虛血瘀或肝腎陰虛為本,涉及心、肝、脾、腎等臟及血脈、經絡等。火針療法對于中風各期均有療效,其中尤以中風恢復期、后遺癥期效果最佳。中風后遺癥多因正虛、血瘀、痰凝,形成痼疾,用一般療法難以奏效或功效緩慢。火針療法以其溫血、搜風、化痰的獨到功力,對中風后遺癥患者的肌力恢復,腫脹消散有顯著功效。
  【證治】
  (一)半身不遂,肢體軟癱
  1. 主證:一側肢體活動不能或不利,肢體萎軟無力,面色萎黃,或暗淡無華,舌苔薄白,舌質淡紫,脈細澀無力,多伴有患側手足浮腫,語言蹇澀,口角歪斜等癥。多屬氣虛血瘀,脈絡瘀阻。
  2. 治則:溫補氣血、舌血通經。
  3. 取穴:以陽明經穴為主,每次沿經選取8~10穴。多選用肩髃、曲池、合谷、風市、足三里、陽陵泉、豐隆等穴。
  4. 刺法:用中等火針,從上向下依次點刺所選穴位,速刺不留針,隔3~5日一次,其間可適當配合毫針治療。
  其他療法:
  毫針法:補健側、瀉患側,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下肢取環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患側進穴點刺放血及透刺法,有較好效果。
藥物法:治宜補氣活血,通經活絡,方用補陽還五湯加味。上肢偏廢者加以通絡,下肢癱軟者加桑寄生、鹿筋等以補腎壯筋。
頭針法:選對側運動區為主,可配足運感區,或用“顳三針”(耳尖直上2厘米為第一點,向前、向后各一厘米為其它兩個進針點)治療腦血栓形成所致者效果較好。
  (二)口眼歪斜
  1. 主證:一側面部肌肉無力,致使口角偏向一側,涎水外溢,說話時更為明顯,舌體不正,舌苔白,舌質淡紫,脈沉細。
  2. 治則:祛風化痰通絡。
  3. 取穴:陽白、太陽、下關、頤中、地倉、頰車。
  4. 刺法:選用細火針,燒通紅后速刺所選穴位,深達面肌,隔3~5日針一次。
  其他療法:
  毫針法:取病側手足陽明經穴為主,用瀉法,處方:地倉或內陸倉、頰車、下關、內庭、合谷、太沖。下關用溫針灸。
  (三)肢體拘攣
  1. 主證: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攣,難以伸展,舌紅絳,苔黃,脈弦硬有力。多兼見頭痛頭暈,面赤耳鳴等癥。證屬肝陽上亢,脈絡瘀阻。
  2. 治則:溫筋緩急。
  3. 取穴及刺法:
  (1)上肢拘攣:取尺澤、曲澤、小海、手三里穴,或肘部肌腱處。刺時助手在旁幫助,盡可能伸直患者前臂,或針前先于肘部肌腱處用彈撥手法,使前臂松馳,醫者用中粗火針深刺諸穴,或刺筋上,每穴可刺數針。
  (2)手指屈曲:選取合谷、八邪、陽谷、陽池、陽溪等穴,用中號火針點刺,點到為止,隔日1次。
  (3)下肢拘攣:選取委中、委陽、陽谷、膝陽關、曲泉等穴,刺時用中號火針燒紅淺刺諸穴。
  其他療法:
  毫針法:取穴原則與肢體軟癱者相同,手法較之柔和,并多采用透穴方法,如尺澤多向透刺、曲池透少海,后溪透合谷,懸鐘透三陰交以及合谷多向透刺等。透穴法對緩解肌肉痙攣有較好療效。
服藥法:治宜平肝潛陽,熄風通絡,方用鎮肝熄風湯或天麻鉤藤飲加減。
  (四)手足腫脹
  1. 主證:患肢遠端漫腫,發賬,壓之即起,腫脹程度因人而異,飲食、二便明顯異常。苔白厚,脈沉弦或滑。
  2. 治則:溫經通脈,化濕消腫。
  3. 取穴:取患處局部諸穴,以及八邪、八風等。
  4. 刺法:用中號火針點刺諸穴,不宜過深,點到為止,隔日一次。
  (五)肢體麻木或冷痛
  1. 主證:半身麻木不仁,不知痛癢,或肢體逆冷、畏寒。
  2. 治則:溫陽化氣,活血通絡。
  3. 取穴:局部阿是穴,或循經選取陽經穴位。
  4. 刺法:用中號火針點刺,針孔上可拔火罐,隔3~5日1次。如有出血,勿止,待自凝。
  其他療法:
  皮膚針:取患處局部或循行經脈,用弱刺激強度叩刺。
  艾條灸:點燃艾條,對準患處局部及其經脈,用溫和灸法熏烤。
  拔罐法:選用小口徑火罐,在患處局部及其周圍閃罐。
  【驗案】
  案1:胡××,女,56歲。左手指曲伸不利3年。3年前因高血壓腦病(BP170/110mmHg),致左側肢體半身不遂,經針灸、中藥治療,肢體活動已正常,血壓亦平穩,唯左手指屈曲不能伸直,久治不愈,影響生活,勞動。飲食尚可。大便調,面黃,聲息正常,舌苔白,脈經弦。診為中風后遺癥,氣虛血少,經脈失養。治則溫通經脈。取八邪、阿是穴,用中等火針速刺法治療。針后屈曲手指當即得舒,并可握拳。兩次后手指伸屈靈活。6次后已伸屈自如,勝任家務勞動。(選自賀普仁《針具針法》)
  案2:白××,女,42歲。2年前突發左側肢體活動不利,手不能握,行走不便,經某醫院CT檢查,診為“腦血栓”。經治肢體活動恢復正常,但左大腿后側發涼感覺始終未除,面黃,聲息、食欲、二便正常,血壓170/110mmHg,舌苔白,脈沉細。診斷:中風后遺癥,氣虛血少,不能榮筋。治以溫通經脈,取局部阿是穴,用中等火針速刺法。2次即明顯好轉,20余次后發涼感消失,痊愈。(摘自賀普仁《針具針法》)
案3:蘇××,男,61歲。左半身不遂4年,左側上、下肢腫脹明顯,經中西醫治療效果不顯。食可,便秘,尿頻數,體胖,面黃,苔白厚,脈沉弦。辯證為形盛氣虛,不能帥血運行。治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取八邪、阿是穴、患側三陰交穴,用中等火針速刺法,刺后從針孔流出液體,腫脹減輕。3次后,左手腫脹消失,恢復正常。加針一次,鞏固療效。(摘自賀普仁《針具針法》)
  【按語】
  中風證為傳統中醫臨床四大難癥之一,其中肢體拘攣的硬癱、皮層性的手中腫脹、感覺異常的麻木冷痛等,治療更為艱難。而用火針點刺,往往可以收到滿意效果。治療以上諸證,可單用火針,療程大都在10次左右。有關火針治療中風后遺癥的文獻報導較少,賀氏運用此法,取得較好療效,其經驗值得推廣。

版權聲明

本文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整理發布

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巧治中風,火針有功!
無邪溫補,有邪勝邪的火針療法
治療面癱用火針行不行
四、治風別內外 周德安  針灸六治
【教您一招】中醫針灸——火針刺法
中醫針灸——火針刺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环江| 沐川县| 高阳县| 景谷| 安平县| 嘉义县| 宁国市| 志丹县| 金溪县| 青铜峡市| 旺苍县| SHOW| 洪泽县| 陵水| 阳江市| 商都县| 普定县| 新源县| 临沂市| 永寿县| 黎城县| 永仁县| 辽源市| 长子县| 柳林县| 乌海市| 宁南县| 通江县| 兴宁市| 庆安县| 遵化市| 和林格尔县| 盐津县| 仁寿县| 三门县| 灵寿县| 茶陵县| 明光市| 彰武县| 元江|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