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是魏晉時代的書法家,年代久遠,故而鐘繇的小楷具備樸茂古拙之氣息。有的人不喜歡那些甜膩的小楷帖,故而鐘愛魏晉小楷,從魏晉正書開始練習。因為,他們認為甜的東西往往格調不高,不耐看,也易出現呆板、千篇一律之習氣。
鐘繇小楷古意盎然,所書《宣示表》被尊為“正書之祖”,足可見其地位,故其書法藝術價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想練好正書,一個建議是讓書友們去學寫鐘繇的小楷。練著練著,我們也就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鐘繇小楷真是太奇妙了,每臨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再回頭看看其他小楷,就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鐘繇小楷最大的特點是“古”而“活”,而小楷的最高境界莫過于此了吧。學習小楷要出“古”意,字體必須往上靠,點畫結體盡量帶些分書意味。除此之外,漢字結構是否受到偏旁部首概念的影響也是它有無古意一個重要標志。也就是說,寫小楷如果拋棄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強字體的古拙趣味,鐘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鐘繇生活在隸書普遍使用的魏晉時代,寫慣了隸書。因此,當他創新寫楷書時,總還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其中運用一些隸書的筆法與結體,使楷書質樸而顯古意。
“活”即是自然,最重要的就是避免作一些規律化的呆板書寫。鐘繇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在結體上并不刻意地過分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賦形,如《宣示表》中開始的 “尚書宣示” 四個字,”“尚”與“示”都寫得扁方,而“書”與“宣”卻寫得偏長。在章法上,鐘書全篇均力避“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齊平”,因而有一種質樸自然之美,這當即是古人所評“鐘書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明、清兩代頗耗“功夫”的“館閣體”終不及之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學習鐘繇小楷時,領會其中的“天然”氣息,至關重要。
鐘繇著名的傳世小楷書作有《薦季直表》、《宣示表》、《賀捷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在我看來,《薦季直表》最“古”、最“活”,所以此帖我時常細細把玩,從中受益頗多。《宣示表》相對《薦季直表》少了許多古意,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更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所以被尊為楷書藝術之不祧之祖,另外,單從藝術審美的角度來評價,鐘繇的《薦季直表》無疑是一流的。
學寫鐘字,整體把握很重要,單從技法的角度切入,鐘書并不難。但要“悟”其中清和簡遠的氣韻,蕭遠恬然之雅氣,決非易事。品鐘繇之小楷,如吟一首首優美的田園詩,溟和著疏朗、儒雅、靜穆的情調。平時我們在創作小楷作品時,常常要拿出鐘繇小楷帖放在旁邊琢磨,身臨其境感受它的氣息與味道,會給你的正書練習帶來更多的裨益。
鐘繇宣示表,小楷書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