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紅友們,讓我們大家一起為“蒙古王府本”正名——
程偉元序本《石頭記》
程偉元序本《石頭記》,最能反映這部120回石頭記手抄本最珍貴的內在價值:即程甲本《紅樓夢》備用稿本或稿本的過錄本;最能體現《紅樓夢》版本的演化序列:即程序本——》程甲本——》程乙本。
在1791年,我國文學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程偉元和高鶚編輯出版的第一版活字印刷的《紅樓夢》問世了。這是通常所說程甲本《紅樓夢》。第二年,1792年,又在程甲本的基礎上,很快出版了第二版,即程乙本《紅樓夢》。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出版,得以使《紅樓夢》,我們偉大民族的瑰寶,得到很好的保存,迅速廣泛地傳遍祖國大地,成為不朽的世界文學名著。《紅樓夢》之所以“膾炙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天才的紅樓夢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以精妙絕倫的故事形式,描寫了一個真實的“大世界”,一個真實的“大人生”。各階層、各年齡段的人們,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發,認識“世界”,領悟“人生”。
紅樓夢有解不完的謎,紅學領域有層出不窮的咄咄怪事。“蒙古王府本”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件怪事。這部1960年發現的石頭記手抄本,是極為珍貴的,是至今唯一的一部題名為石頭記的120回手抄本。她的發現對弄清紅樓夢的成過程以及紅樓夢作者等重大問題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她是我們偉大民族的無價之寶。應該說這部120回石頭記手抄本的命名并不十分困難,因為她帶有程偉元的序言【附錄一】。既然有序言,命名有先例可循,例如帶戚蓼生序的叫戚序本,帶舒元煒序的叫舒序本;那么帶程偉元序的就自然應該叫作程序本。這不僅符合手抄本的命名習慣,而且是最科學的命名法。可是,這部手抄本非得被叫作不倫不類的“蒙古王府本”不可。
據交代,『《蒙古王府本》,這個名稱是怎么擬定的呢?讀者諸君,請你看《簡介》,那時正是由于不知怎么稱它為好,才取了那個似通非通的“新鈔本”的用語。后來我們為此專誠詢問趙萬里先生①,承他告知,此本出于清代某家蒙古旗王府后人之手,——于是就暫時擬了那樣一個名號。』這“告知”兩字不像是一個嚴肅的學者說的,好像胡適在購買甲戌本時“忘了問”一樣。到時候,只能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把本來很簡單的事情搞得亂亂的。據說,命名的依據還有一條,就是第71回末總評后半版有“柒爺王爺”字樣。好在第二個依據是實實在在的。讓我們看看這第二個根據。【附錄二】就是命名者所說的“柒爺王爺”四個字。而且命名者說,這位王爺是一位“蒙古”王爺,而且他就是抄本擁有者。但是讓人怎么也看不出第二個字是爺字。只能說,“不是字”。這第四個字,更不是字,和爺字更不沾邊,倒像個谷字。因此,這“柒爺王爺”也是很成問題的。也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這好像三歲小孩寫的“柒×王×”,對于一部幾千頁的120回手抄本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但咄咄怪事就發生了,命名者置最前面的大名鼎鼎的程偉元三頁序言于不顧,而“蒙古王府本”這個名字就定下來了,一直到現在。
“蒙古王府本”這個名字和“《蒙古王府本石頭記》序言”已經誤導了紅學界幾十年。我們已經以一系列確鑿的證據,說明蒙府本是程甲本紅樓夢的階段性稿本或稿本的過錄本。雖然《紅樓夢》作者以及《紅樓夢》整個成書過程的問題仍有許多東西有待理清,但是我們千百萬人經常閱讀的程高版120回《紅樓夢》的稿本或底本過錄本,已經在我們手上了。現在是為“蒙古王府本”正名的時候了。我們建議,這部金光閃閃帶有程偉元序的、至今唯一存世的120回《石頭記》手抄本正名為:
程偉元序本《石頭記》
簡稱程偉元序本或程序本。這是最科學的命名。這不僅符合手抄本的命名習慣,例如帶戚蓼生序的叫戚序本,帶舒元煒序的叫舒序本,而且最能反映這部手抄本最珍貴的內在價值:即程甲本《紅樓夢》的稿本,最能體現《紅樓夢》版本的演化序列:即程序本——》程甲本——》程乙本。
這部120回石頭記手抄本,已經告訴了我們紅樓夢里的小人物李十兒是怎么命名的,已經為我們解答了為什么程甲本第99回題不本對文,已經給我們第一次展示了程高加進程甲本的一大段文字,已經為我們破解了紅樓夢里的劉媽媽之謎,已經向我們透露了紅樓夢原始作者南方本底的信息,已經為我們揭示了尋覓紅樓夢作者的新思路——對宜字的可能避諱,……。現在,她有了新的科學的名字,程偉元序本《石頭記》,一定能更加顯示其紅樓夢稿本的風采,一定會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最后不得不提一提誤導者在《蒙古王府本石頭記》序言中的哀嘆:“如今的影印本,為了一切忠實于原件原貌,只能讓讀者在打開此一珍本時,首先看到的卻是一篇……程偉元序,不論不類,可謂已甚,這誠然是歷史造成的一種遺憾。……竟然不得不照樣保留,在我個人來說,確實是不無別扭之感的。”這種哀嘆現在已再也得不到絲毫同情了。這種哀嘆使我們仿佛感受到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當時“為了一切忠實于原件原貌”而作的正義而又艱苦的斗爭。正是他們對人民、對共和國的的忠實,才使我們偉大民族的文化精華得以“照樣保留”,得以流傳;才使我們今天的正名成為可能。
現在我們期盼的是,早日看到第一版程偉元序本《石頭記》的出版。
相關閱讀:
【附錄一】1960年發現的120回石頭記手抄本(舊稱蒙府本)最前面的程偉元序。
這是蒙府本第71回回末半頁紙上的四個字,它們是蒙古王府本命名的重要依據。你能看出這是一位蒙古王爺嗎?你能相信他就是這部幾千頁手抄本石頭記的擁有者嗎?你同意以用他來命名嗎?
程偉元序本《石頭記》簡介
程偉元序本120回《石頭記》,簡稱程偉元序本,或程序本。因前有程偉元序,又證實,她是程甲本紅樓夢的稿本或稿本的過錄本,故名。舊稱《蒙古王府本》,蒙府本,王府本。1960至1961年間出現于北京琉璃廠中國書店,即由北京圖書館重金購藏。
題石頭記,見于目錄頁及版心。存120回,全。分裝4函,函8冊,共32冊。十回一卷,共12卷。每半葉9行,行20字。新整理部份每半葉9行,行24字。版框高19厘米,寬12.5厘米。
此本前80回大體同戚序本,版式相近,為同源之本。此本抄寫書法端正。此本中第57-62回(第18冊4回和19冊前2回),第67回以及后40回(第25至32冊),系程高新整理部分。程序本是程甲本的備用稿本,或稿本的過錄本,尤其是后四十回,不時顯示程甲本稿本的風采。
此本共計批語714條。雙行夾批和回前回后批大多同戚本,有多出之,無署名。另有623條側批此本獨有,因第41回回前詩署名立松軒,故疑為其所加。其中也可能有部份是脂批。
版框界格及版心書名系雕版印就,精美考究。朱絲欄,朱色淺暗,雙邊。粉色連史紙抄寫,紙色黃白不等,周邊黃,比己卯本庚辰本新。新整理部份系素白紙。有總目。外黃綾裝面。
舊蒙府本影印出版情況:1.《蒙古王府本石頭記》,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按原規格影印,精裝6冊。有封面壓膜和綢面兩種。2.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32開精裝六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