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臉部富有表情的五官之一,由眼眶、眼瞼、眼球三部分組成。
眼眶由額骨、顴骨、上顎骨的邊緣圍成,外形突出的部位是眉弓和額顴突。
眼瞼是眼輪匝肌的臉部,分上、下眼瞼,覆蓋于眼球之上,上眼瞼比下眼瞼稍長。
眼球為圓球形狀,分別嵌在兩側眼眶內,表面可見有鞏膜(白眼球)、虹膜(眼珠)和虹膜中的瞳孔。
瞳孔的顏色最重,但為了體現眼球透明的感覺,在瞳孔上留出適當的反光,與高光相呼應,加強質感。
◆
畫眼睛貴在取勢,也即要把眼睛與周圍的形體,特別是與眉毛的關系一起來觀察與描繪。 畫眼睛最重視兩個眼角,處理要注意它們的位置外,更要注重與內眼角相聯系的眼鼻轉折、與外眼角相聯系的眼顴轉折,不刻意與雙眼皮還是單眼皮,只重視抓住這兩個轉折,就會有形象特征。
鼻子在面顏中部,呈三角形隆起,分鼻根和基底兩部分。
鼻根隆起的脊稱鼻梁。鼻子上部二分之一處的骨骼是鼻骨,鼻骨小而結實,其形狀決定了鼻子長寬、斜直。鼻軟骨包括鼻中隔軟骨、鼻側軟骨和鼻翼軟骨。
◆
鼻子的塑造在畫面中尤為關鍵,因為鼻子是五官中最為凸顯的部位,所以鼻子塑造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頭部的體積、空間等關系。
在表現時,首先要理清鼻子的構造關系,分清大的塊面關系:鼻根、鼻梁、鼻頭、鼻翼、鼻孔等的形體關系,可將其理解為一個楔形,然后依據其透視關系進行作畫。此外,尤其要注意鼻孔的處理,其應隱含在整個鼻底的明暗關系之中,切忌死“摳”。
嘴是依附在半圓柱體的上、下頜骨上的兩片軟肉,與所在的這部分形體輪廓相吻合。
嘴分上、下兩唇,兩唇相合處為口裂,口裂兩端為嘴角。
上唇從“人中”開始,左右分為兩瓣,為向下的傾斜面。
從側面看,可以明顯看到上唇轉進口裂的轉折面,中間微微凹陷,兩唇圓形突出,下面有一個大的溝槽,稱為頦唇溝,是下唇結構的重要部分。
◆
畫嘴應注意它的形體轉折,不能畫成剪紙一樣的外輪廓。當頭部轉到正側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上下嘴唇的正面、側面和頦唇溝的轉折面。
嘴唇是極富有彈性的,也是人體感最軟的一個區域,其肉感也較為明確,唇紋的表現應貼切,切勿只為表現唇紋,應在體塊變化明確的基礎上適當表現即可。
耳朵的造型相對較為復雜,因為它具有復雜的結構和穿插關系,在刻畫時首先應把握其透視關系,然后依據模特耳朵的特征進行塑造即可。
耳朵的作畫解析:
1.構圖,確立耳朵的大致位置所在,該步驟用線應靈活多變,同時注意耳朵形體的穿插關系。
2.分清大的明暗關系,將畫面層次展現出來。
3.深入塑造耳朵的體積,將其空間體現出來。適當調整畫面的局部關系,以整為主,完善畫面。
◆
耳朵的外輪廓形一定要畫出厚實感,并且其外部形態呈現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的感覺。
例如正面人像中兩側的耳朵需要弱化處理,因為其處于五官的遠處,距離我們最遠,但睜大眼睛去觀察,細節也是一清二楚的,假設將細節都畫出來,畫面將會失去應有的節奏關系。
繪畫是需要人的主觀藝術處理的,所以刻畫這類角度時,把特征和穿插關系交待清楚,弱化細節,注重與整體頭像的虛實節奏即可。
頭部是靠頭骨支撐起來的,頭部外表的很多凹凸起伏都源于內部骨骼的起伏,頭骨上的起伏和骨點是頭像造型最重要的依據,骨骼形體的寬窄、長短決定了人物的基本頭型和基本臉型。
◆
結構素描的存在是為了完整畫面打下基礎,對畫面的刻畫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作者刻畫人物頭像結構時,將整個的結構找得非常全面且細致,甚至在用線方面非常講究,暗部的線重、虛,亮部的線輕、實,明暗交界線的地方則變成用側鋒適當表現。
我們對結構的深入研究,就是知道的每一塊黑、白、灰為存在,找到依據。
如眉弓到眼睛有一段向內凹的距離,我們稱之為眼窩相交的部位是重、淺、次重的關系,也就是一般老師講的掐兩頭、輕中間,依次營造透氣的暗部效果。
◆
很多同學畫頭像的時候都會畫得太過于“表面”,這就是因為沒有理解好形體結構,調子沒有依附于結構而成的。
頭骨決定了頭部的基本形體,骨點是皮下骨,是形體結構的轉折點,抓不住骨點就抓不住形體,畫面就會出現松散,“浮”、“凌亂”等現象。
理解結構并不是要記住每個節點的名稱,關鍵是要記住它們的位置、形狀、塊面關系、大小、起止點及作用等。在上調子的時候可以將黑白調子融入于結構的調子之中。每個人的長相不同,其頭骨特征不同,但基本的概況和大概的位置都是一樣的。
◆
老年人的結構關系比較清晰,其面部骨骼如眉弓、顴骨、鼻梁、下頜骨等等都非常明顯,我們在作畫時應考慮到這些,加強骨骼的處理。并且,刻畫不能太過于瑣碎而失去整體關系,該老年結構素描范畫的描繪和畫面掌控,值得我們去學習。
◆
大關系
在畫面的塑造過程中,起形后的做大關系對于畫面最終呈現的效果也有至關重要的關系,它是頭像體積感、空間感和塑造效果的鋪墊,不可忽視此步的練習。大關系的描繪關鍵在于對內部結構的理解,以及對整體關系的概括與歸納。
◆
明暗交界線是兩個相連的面,在有光源變化時其連接位置的轉折變化,任何一處結構的轉折,無論大小,都會有明暗交界線。
繪畫過程中,根據對模特不同的感受,我們要主觀決定明暗交界線中間一些轉折的地方是該方一點,還是平滑一些,比如側面轉折是從頂骨位置、顴骨轉折高點、上唇方肌轉折點、頰肌轉折點、下頜骨高點。
整個明暗交界線在男性的面部表現較為硬朗,女性因為面部脂肪分布,線條較為柔和,轉折就可以適當緩和一些。顴骨、咬肌、口輪匝肌等,塑造時要注重層次的表達;鼻梁、鼻頭畫得比較方,轉折明確,形體感強,體現鼻子的形體力度;眉弓底、鼻底、下巴底面,抓住底面朝下的空間,放松側面向后空間,臉的側面、鼻子的側面、額頭的側面。刻畫人物頭像并不是只畫皮膚或者只畫骨骼,是在皮膚的包裹下可以很清楚地看見臉上的骨骼結構,這就要求作者對骨骼和肌肉要有充分地了解,并注意骨骼和肌肉的不同表現手法。
◆
該青年男子模特的體塊表現比較強烈,結構關系明確,可以很好地明確出明暗交界線,分出亮面和暗面的關系。并且,要把握好其神態和動勢,注意眼睛的表情和頭頸肩的關系,最后表現出生動、傳神的畫面來。
往 期 精 彩
溫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為 師 矣
源 自 DERIVED FROM
圖 文 編 輯 GRAPHIC EDITAR
陳 瑤瑤
感恩閱讀 | 感謝分享
【 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