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著名的女道士 出家原因大盤點
道藝騰訊道學佚名2014-05-14
女道士就是女冠,她們信仰道教,不與世人通婚,但可以像僧尼一樣還俗。唐代出家的女道士戴黃冠,而古時女子本無冠,凡戴冠者多為女道士,因此,唐時稱女道士為女冠。唐朝道教最為發達,自從高宗尊老聃為玄元皇帝以來,歷代帝王群相尊崇,并著老子的《道德經》為圣經,以道教開科取士。古語說:“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帝王對于道家學說,這樣獎勵提倡,社會上自然相習而成風氣了。唐詩人與道流往還之詩不可勝數,不但帝王卿相,學者文人,迷信神仙,一時風會所趨,連女子也被道家思潮所鼓動,唐公主每每修道不嫁,楊貴妃亦曾為女道士,宮人更有自請出家的,其中不乏一些頗具看點的風流韻事,下面就來盤點一番唐朝著名女道士們。
魚玄機(資料圖)
1、魚玄機
魚玄機,唐代女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名魚幼微(一說幼微為其字),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公元860—874年)初嫁于李億為妾,后被棄。公元866年(咸通七年),出家為咸宜觀女道士,改名魚玄機。魚玄機姿色傾國,天性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約十歲,與著名詩人、詞人溫庭筠相識,并吟詩作對。她出家后,對李億卻還一往情深,寫下許多懷念他的詩。魚玄機孤零一身,她無可奈何地發出“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絕望的心聲。據記載,后因打死婢女綠翹,為京兆尹溫璋判殺。
出家原因:十五歲被世家子弟兼狀元郎李億納為妾,郎情妾意,但不被正室容。正室十分強悍,給魚玄機的見面禮就是一頓毒打,短短幾個月后終被遣出家。
玉真公主(資料圖)
2、玉珍公主
玉真公主(690年代-760年代),原為昌隆公主,景云二年改封現號,法號無上真,字玄玄(一說“元元”),唐睿宗和竇德妃之女。玉真公主太極元年(712)即出家為道士,拜方士史崇玄為師,賜號”持盈法師”。為求師悟道,公主與當時的著名道士和文人來往頻繁。而道士與文人夤緣附會,則是為自己的仕途開辟一條終南捷徑。兩位公主時常召集文人宴飲作樂,不少朝野內外的名士、墨客眾星捧月歡聚一堂。大詩人李白就是通過玉真公主等人的引薦進入翰林院的。
出家原因:玉真金仙兩姐妹是同時入道的,一個約20歲,一個約23歲,當時她們的父親唐睿宗已經當政,一母同胞的兄弟又大權在握。可以排除政治迫害這個因素。雖說是金枝玉葉,可兩姐妹的生母很早亡故,從小又目睹了一系列宮廷慘劇,于是產生了遠離權勢中心的想法。她們自己提出的理由是為母親祈福,態度很堅決,皇帝只得應允,并給她們一人修了一個超豪華道觀,且吃穿用度都極為奢侈。
李治(資料圖)
3、李治
李冶,(?---公元784年),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后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詩人。出家為女道士的她神情瀟灑,專心翰墨,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加及其又善彈琴,尤工格律。當時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陸羽和釋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有密切聯系。她還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她的《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沚,被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
出家原因:十一歲時送入道觀,原因不詳。據說此女六歲時寫下一首詠薔薇的詩,其中有這樣兩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她父親認為不詳,“架卻”諧音“嫁卻”,小小年紀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緒亂,長大后恐失婦德。大概是家人想送她去觀中靜靜心也未可知。
楊玉環(資料圖)
4、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其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楊玉環自入宮以后,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舍。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氏于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出家原因:被公公看上了!為掩人耳目,唐玄宗讓楊玉環先當女道士過渡一下,然后再帶入宮中,封為貴妃。
宋華陽(資料圖)
5、宋華陽
宋華陽原是宮內侍候公主的宮女,據說是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一個戀人。李商隱與宋華陽邂逅時,宋年青美麗,聰慧多情,兩人很快墜入情網。這段感情因不為禮教和清規容許而豪無結果。這一段短暫的歡娛,無望的永好,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等詩中,李商隱提到了“宋華陽”的名字。
出家原因:因隨公主入道而做了女道士。
太平公主(資料圖)
6、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于家中。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出家原因:太平公主8歲時,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為名,出家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號。雖然號稱出家,她卻一直住在宮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來求婚,點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則天不想讓愛女嫁到遠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絕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觀讓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經出家來避免和親。
李騰空(資料圖)
7、李騰空
李騰空是宰相李林甫之女,出身顯貴,行為超脫凡塵,后入廬山隱跡修真,居北凌云峰下。她掙脫了套在脖子上的封建禮教枷鎖,走出狹窄的生活天地,攝生養性,學醫煉丹,布道行醫,濟生救民,在人前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倍受德宗敬重,逝后詔其所居為昭德觀。李白贈其詩云:“羨君相門女,愛道愛神仙。素手掬秋靄,羅衣曳紫煙一往屏風疊,乘鸞著玉鞭。”
謝自然(資料圖)
8、謝自然
謝自然(?—794)唐代女道士,今四川南充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世號為“東極真人”。傳說謝自然在西山(今在四川南充)的飛仙石上飛升得道。謝自然天性穎異,不食葷血,十四歲絕粒不食。四十歲后出游青城山、峨眉山、三十六靖廬、二十四治,不久離蜀,歷京洛,抵江淮,凡有名山洞府靈跡之所,無不辛勤歷覽。
吳彩鸞(資料圖)
9、吳彩鸞
吳彩鸞,唐大和年間(823-825年)河南濮陽縣人,著名才女,女道士,曾中進士。吳猛之女,夫文簫。家貧,以抄書為業。其跨虎成仙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如唐裴铏的《傳奇?文簫》里說吳彩鸞隱居在成都附近的西山,后來她從西山下來,邂逅并嫁給了貧苦書生文簫。她和文簫同甘共苦,每天寫韻書一部,讓文簫售以度日。居十年,各跨一虎飛升。各種關于吳彩鸞跨虎成仙的浪漫傳奇都歌頌了她對愛的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