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許吧嗒嘴兒;
2、不許叉著腿兒;
3、不許斜楞眼兒;
4、不許羅著鍋兒;
5、不許不稱長輩為您;
6、不許擄袖管兒;
7、不許挽褲腿兒;
8、不許攪菜碟兒;
9、不許筷插碗兒;
10、不許嘬牙花兒;
12、不許不叫尊稱或名字就說話兒;
13、不許當眾喳呼;
14、不許說瞎話兒;
15、夾菜不過盤中線;
16、不許吃飯咬著筷子;
17、不許壺嘴對著人;
18、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只能夾眼前的;
19、吃飯前要禮貌性的招呼長輩,長輩坐下說吃飯才能吃;
20、作客時,主人動筷子客人才能動;
22、不許反著手給人倒水或倒酒;
23、吃飯不能西里呼嚕出聲;
24、不許壓人肩膀;
25、倒茶不能倒滿;
26、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
27、做客不許進沒有人的房間;
28、單獨和異性在辦公室要開著門;
29、站不倚門、話不高聲;
30、未嫁姑娘不許站在窗前往外看;
31、回家要跟長輩打招呼;
32、出門要說一聲。
……以上這些規矩不能忘!必須要傳承下去!
珍藏并身體力行這些老家規 !---( 這就是教養!)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很容易染上塵埃,當有一天,你發現孩子變得謊話連篇、出口成臟、過分挑食、癡迷游戲、攀比顯闊、盲目追星、學習應付了事……你是否會為此苦惱、甚至不知該如何跟孩子說“不”?本書特意挑選了教子及朋友教子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場景,針對孩子的不文明用語、孩子的不禮貌行為、孩子的過分依賴、孩子的不良愛好、孩子的壞習慣、孩子的錯誤金錢觀、孩子的消極被動、孩子的壞情緒、孩子的無休止欲望等方面引導父母如何說“不”,什么時候說“不”。
孩子總是和父母頂嘴該怎么辦
孩子長到兩三歲的時候,時常會說出一些讓人捧腹大笑的話來,父母們可能會因此感到興奮不已,認為自己的孩子太乖、太可愛了!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想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他們總會隨口說出一個字:“不!”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學會跟父母頂嘴了。
如今,孩子與父母較勁、頂嘴的現象在生活中十分普遍,很多父母都苦惱于孩子頂嘴的現象卻又無能為力,有的父母對孩子斥責、批評,有的父母直接使力“暴力”。這樣自然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許多不利的影響。如今的教育學家都提倡“無痛教育”,也就是利用最恰當的方法,而非“暴力”的行為。其實,孩子愛頂嘴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父母要做的就是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而不應該對于孩子的頂嘴手足無措。
6歲的美琳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也不知道為什么,她常常和媽媽唱反調,媽媽批評她,她不僅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和媽媽頂嘴。
平日里,媽媽一個人在廚房里忙不過來,就讓美琳幫忙摘摘菜,可是美琳卻頂嘴說:“為什么總要我來做呢?這不公平!其他的小孩在家也只是看動畫片啊!”
媽媽有些生氣:“不要再啰嗦啦!你沒看見媽媽忙不過來了嗎?再說,你已經6歲了,幫助媽媽做些家務也是應該的。”
“我還做了作業呢!你又不用做作業。我就不摘菜,就算你打我,我也不摘。”美琳大聲回答,然后跑進自己的房間去看動畫片了。媽媽知道這樣吵下去不會有什么結果,而且美琳也才6歲,所以也沒再說什么。
后來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爸爸在客廳里陪著客人聊天,媽媽在廚房里忙得不可開交。炒菜的時候,媽媽發現家里的醬油沒有了,于是就讓美琳去買。當時,美琳正在屋里看漫畫書,她對媽媽大聲說道:“自己的事自己做,沒看到我在忙嗎?”這話肯定讓客人聽見了,媽媽感到特別的尷尬。
為了在客人面前挽回自己的“面子”,媽媽再次讓美琳出去買,這次,美琳還是和媽媽頂嘴:“我不去,我就是不去!”說著在房間里大哭大鬧起來。這樣一鬧,爸爸媽媽還有客人,都顯得十分的尷尬。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喜歡頂嘴的孩子,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語言上的頂撞,都會給父母造成很大的困擾。頂嘴不但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尊重,會阻礙親子間正常的溝通,而且更會對孩子將來的人際關系與心智發展造成許多不良影響。
每個家長肯定都記得孩子最初說話的情形,那時候自己的話對孩子來說就是真理,就是圣經。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變得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他們不再把父母的話當成真理和圣經,而是開始擁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以自己的方式來反抗他們自認為父母做得不夠“完美”的地方。很多父母可能很難接受孩子這樣的變化,于是處處和孩子針鋒相對,最終使得父母生氣,孩子挨打,一家人的和諧氣氛就這樣沒了。
其實,孩子時常在言語上頂撞父母也是有原因的,只要父母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進行積極而耐心的引導,孩子就會變得順從了。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現頂嘴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急于向父母表現,讓家長知道“我長大了,我能行了”。
2、父母過于溺愛孩子,導致孩子的心中缺失了對父母、長輩應有的尊重,因而在言語上產生頂撞就不足為奇了。
3、父母常常沒有顧及孩子的真實感受,比如孩子正在玩的興頭上,你卻讓他(她)立即停止去睡覺。
4、父母沒有樹立正確的榜樣,比如父母時常與家庭其他成員頂嘴,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5、父母平時太忽略孩子,所以孩子想通過頂嘴,讓父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當然,孩子頂嘴的原因還有很多,父母應該善于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心理上認識到頂嘴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此外,父母還應該從孩子頂嘴的原因入手,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來制止孩子的頂嘴行為。那么,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1、尊重孩子要求獨立的愿望
孩子經常和父母頂嘴,多數是由于自我意識的萌發,這時父母就應該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把孩子當作一個小大人來看待,并且尊重孩子要求獨立的愿望。比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想;盡可能多地為孩子提供活動機會,創造活動環境;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時,父母應該積極支持和贊許;同時也要發揚家庭民主,讓孩子擁有更多的發言權。
2、減少對孩子過分溺愛的舉動
如果孩子頂嘴的根源是由于父母的溺愛造成的,那么就應該從治“本”開始,不能對孩子一味地遷就,該講原則的時候就要講原則,不該讓步的時候就不能讓步。孩子出現了頂嘴的行為,就要及時糾正,當他(她)變得講道理聽話時,則要用鼓勵的言行來強化他(她)的轉變。
3、主動了解孩子的意圖
孩子之所以會對父母頂嘴,很多時候只是為了用直接的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意圖,所以當孩子頂撞你的時候,你應該捫心自問:“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個小家伙想怎樣?”你只有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意圖后,才能理解為什么孩子會出言頂撞你。有時候,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更能夠緩和自己的情緒。
4、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有的父親或母親在家中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常常跟愛人拌嘴,和老人頂嘴,這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因此,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平日處事平和,不急不躁,跟長輩說話時要尊重他們,孩子自然會樂于聽從父母的教導,不再頂嘴了。
5、多一些時間關心、陪伴孩子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頂嘴的行為,那么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忽略、冷落孩子了?比如父母在客廳里和客人談話,讓孩子把積木收拾好拿去屋里玩,這時孩子可能就會頂嘴了,因為他知道,只要頂個嘴,父母的注意力就會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而不是一直陪客人談話,不再陪伴他了。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抽出時間來關心、陪伴孩子,常常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父母的忽略而頂嘴了。
孩子,你很棒!不要對自己評價過低
馨兒今年上小學四年級,她有一雙靈動而美麗的大眼睛,頭發微微卷曲,成績十分優秀,可就是性格特別內向,如果遇到陌生人,她會變得很靦腆,而且不茍言笑。
在課堂上,馨兒從來不主動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如果她“不幸”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聲音也是小小的,臉也漲得通紅。她下課除了上廁所外,總是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發呆,老師叫她去和同學們玩,她會勉強笑一下,仍坐著不動。平時,馨兒也愛自己呆在家里,很少去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玩。難得的一個假期,父母想帶她去外地旅游,或者去朋友家做客,她也是一口拒絕。這也難怪了,長這么大,馨兒連外婆家都很少去呢!
像馨兒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見,他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和同齡的小朋友相比,自己簡直是一無是處。孩子為什么會表現得這樣消極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孩子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自我評價過低,對自己采取輕視的態度,甚至有消極、否定的情感,常常對自身的不足以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于敏感,因而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勇氣,畏首畏尾,在行動上處于被動狀態。根據有關調查顯示,近年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的比例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可是這些問題卻常常沒有引起父母的足夠重視,即使有的父母看到了也會覺得這是孩子的性格使然。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和關注,就會漸漸發展為孩子的心理障礙,其表現為怯懦、孤獨、膽小、沉默,不喜歡交際,缺乏知己,活動能力差,更多地考慮自我,對人不夠熱情,進取心不強,經常回避集體活動等等。
當然,孩子的自卑心理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般地,自卑心理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父母特別優秀,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一般地,優秀的父母常常會對自己的孩子抱以很高的期望,他們總是一味地追求完美,孩子很難達到父母的要求,因此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2、家庭不完整,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
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覺得自己是被社會拋棄的人。當看到別的小朋友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時,就更加傷心,更加自卑。
3、過多的批評,會讓孩子產生自卑
生活中,經常有父母這樣批評孩子:“你看你,連筷子都使不好!”“真是笨死了!這么簡單的字都不會寫!”“真沒出息,腦子用來做什么的?”正是這些批評的言語,讓孩子產生了“我不行,我沒有能力”、“我很笨,什么都做不好”的自我評價。在這種認知之下,孩子就會變得自卑。
當然,導致孩子自卑的原因還有很多,這就要求父母必須慎重對待,認真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克服自卑的性格缺陷。同時,對于自卑的孩子,也要通過巧妙的方式對他們的自卑心理說“不”,逐漸引導、教育,使孩子的臉上綻放出自信的笑容。
男孩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在他9歲的那一年,父親又娶了一個女人。
繼母剛進家門的那天,父親指著男孩向她介紹說:“以后你可千萬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鎮公認的最壞的孩子,說不定哪天你就會被這個倒霉蛋害得頭疼不已。”男孩漲紅了臉,感覺特別沮喪。但繼母的舉動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微笑著走到男孩面前,摸著男孩的頭,然后笑著責怪丈夫:“你怎么能這么說呢?他怎么會是全鎮最壞的孩子呢?他應該是全鎮最聰明最快樂的孩子才對。”
繼母的話深深地打動了男孩,從來沒有人對他說過這種話啊,即使是母親在世時也沒有。就憑著繼母這一句話,他開始和繼母建立友誼。也就是這一句話,成為激勵他的一種動力和自信,使他日后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
是的,這個男孩就是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
著名的精神分析家阿德勒曾說過:“所有的人都有那么一點自卑,無論他是高官巨賈,還是市井貧民,概莫能外。”阿德勒還特別指出,人正因為有自卑感,所以擁有了超越自我的欲望,才推動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適度的合理的自卑也是有一定的益處的,但過分的自卑則使人什么事都不敢去嘗試,這種人會離成功越來越遠,越來越無緣。
那么,面對孩子的自卑心理,父母應該如何進行糾正和引導呢?
1、放低標準,給孩子減壓
父母不要總是將過高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他們的小小進步,或者小小的退步。因為一個人的成功是由一些小小的進步積累起來的,沒有小進步,談何成功呢?也不要因為孩子一點小的退步就施加壓力,也許孩子的起點比較低,但最終不一定就會落后于別人。因此,父母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只要孩子盡力了,就要理解和寬容。要盡量放低期望值,從而減輕孩子的壓力,讓他們輕松上陣,活出最好的自己。
2、多賞識贊揚,少批評指責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尤其是孩子的自信心,就像一面易碎的鏡子,如果承載太多的來自父母的負面評價,將會成為無數的碎片,從而刺傷自己,無法愈合。誰也不喜歡總是被父母數落、指責。因此,父母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避免抓住無關大局的小缺點大做文章。
3、放手讓孩子鍛煉,適當鼓勵和幫助
孩子的自卑心理與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差有很大關系,因此,父母不要從小事事包辦,一切替孩子做好。而應該放手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可以適當地給予鼓勵和幫助,讓孩子親身體驗一次次成功。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才會讓他們充滿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4、教孩子揚長避短,學會心理補償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優點和缺點。如果總是拿自己的缺點去和別人的優點相比,那么連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的。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發現自身的優勢,并且給他們提供一個發揮自身優勢的平臺,這樣,孩子就能把自卑感轉化為一種奮發圖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