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等于“村民”。村民是村委會組織使用的概念,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則是與財產相聯系的經濟權益。是村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未必有分享集體財產權益的權利;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必然是村民,但是,是村民未必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通常有兩種取得方式:原始取得和加入取得。
(一)、原始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是指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所有成員的子女。只要一出生,不論年長年幼、是男是女,沒有年齡和性別要求。
(二)、加入取得:《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第6條第(五)款規定:只有承擔相應義務、交納公共積累,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大會同意,才能被接納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也不是終身的,出現四種情況其資格自然消亡:一是死亡;二是己加入到另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如出嫁女等;三是全家遷入設區的市,其成員資格自然消亡。四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已在其他單位供職,有穩定的工資收入并已納入城市的社會保障,其成員資格自然消亡。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也就是說,不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能享有集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同樣,一旦土地被征占用后,只有具備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村民,才能享受土地被征占用后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