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奶奶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 85 歲。她在世時給人的印象是自私、不可理喻,是人們閑談、嘆息的焦點。
在大多數人看來,她的離世是自個兒的福分,也是家人的解脫。
不知道劉奶奶年輕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不過,聽她家人說,她信佛,她很善良,每逢親戚朋友來她家,都用最好的茶水美食熱情招待,哪怕是乞丐路過,也會端茶倒水,讓他滿載而歸。她跟鄰里相處得很好,總是熱心幫助別人。
那時候,人們對她的評價就是「傻」。傻的意思是總想著別人,很少想到自己。她聽著別人這樣說她也不生氣,整一個樂天派。
然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劉奶奶性格變了,變得都不像她自己了。
劉奶奶變得自私、不可理喻,敏感、多疑。
她年紀大了,牙口不好,需要吃軟食,兒媳婦給她的食物分開做,她就覺得兒媳婦虧待自己。每次吃完飯,劉奶奶就出去溜達了,逢人就說自己沒有吃飯,說兒媳不給她飯吃,說兒媳對自己不好。
等兒媳婦問她時,她又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這話,一定是有人造謠的,然后把別人大罵一頓。
劉奶奶似乎也不會關心家人了,不管家人工作多忙,多累,回來多晚,她從不多問一句,從不幫忙做家務,就催著要吃飯。
劉奶奶對以前的事情記得相當清楚,對最近發(fā)生的事情卻常常一點印象都沒有。
她不記得誰來過她家、跟誰說過什么話,她也常常不記得自己把東西放在哪里。好多次,她跟兒媳婦吵架,是因為兒媳「拿了她房間的鑰匙,偷了她的錢」,最后又都在她的口袋、窗臺或鞋襪里找到。
劉奶奶也變得容易激動,亂發(fā)脾氣,經常跟兒媳婦、鄰居因為很小的事情吵架 ,家人耐心勸過,也發(fā)脾氣過,好像一點用處也沒有。
就這樣,劉奶奶變得「很怪」。
大家都不理解,曾經那么善良、體貼的她,怎么會變得如此不可理喻?大家都不知道為什么,最后只好認定是因為老了,人老了就這樣「性格古怪」。
為什么人老了就這樣?為什么有些人老了不這樣?
其實這些表現(xiàn)都是因為一種病,這個病的名字叫「阿爾茨海默病」,又叫「老年癡呆癥」。
老年癡呆癥起病隱匿,起病初期一般很少被發(fā)現(xiàn),到癥狀明顯時才被重視。就像劉奶奶什么時候改變的,具體時間連最親的人也不知道。該病多起病于 60 歲老人,女性多于男性。
這個病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下面兩個方面,通常人們只注意到老人記憶、智力方面的變化,卻無法把老人精神行為方面的異常和這種疾病聯(lián)系起來:
1. 認知癥狀:如記憶減退、智能下降、言語功能障礙等,就像劉奶奶一樣,對以前發(fā)生的事情記得很清楚,對此時此刻發(fā)生的事情沒有記憶,不能形成新記憶。
2. 精神行為癥狀:包括精神病性癥狀、情緒癥狀、人格改變、行為異常等。
精神病性癥狀:表現(xiàn)為疑神疑鬼,猜疑別人對自己不好,要害自己;
情緒癥狀:表現(xiàn)為焦慮、抑郁、恐懼;
人格改變:如變得固執(zhí)、偏激、自私、漠不關心等;
行為異常:如撿破爛,無目的亂溜達等;
睡眠問題:有些病人也會出現(xiàn)睡眠問題。
為什么會得這種病呢?那么得了這個病該怎么辦呢?
很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病因未明,機制也還在研究中。得了這種病要去的專業(yè)醫(yī)療機構的精神科、神經內科或心理科就診。
阿爾茨海默病會隨時間過去變得嚴重,沒有辦法恢復,一般病程 5~10 年,是老年人第 4 位主要死因。
根據疾病發(fā)展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輕、中、重度。
輕度:主要表現(xiàn)為對新近發(fā)生的事情容易遺忘,學習新知識困難和人格改變等。
中度:患者遠事記憶也出現(xiàn)受損,表現(xiàn)為日常生活用品丟三落四,忘記自己的家庭住址,不記得家人姓名,對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產生錯構和虛構,有些患者可能出現(xiàn)情緒障礙和精神病癥狀等。
重度:患者最終喪失行走能力和言語能力,只能終日臥床,大小便失禁,最終死亡。
目前治療癡呆的藥主要是「促智藥」,常用的是多奈哌齊和美金剛;若出現(xiàn)精神癥狀、睡眠和情緒問題時,醫(yī)生亦會使用小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安眠藥、抗抑郁藥和心境穩(wěn)定劑等,穩(wěn)定病人的情緒。
不過,藥物治療僅能改善病情、減慢病情進展,并不能扭轉病情。
除了藥物治療,生活護理也尤為重要。很多病人因為長期臥床,或護理不當,多數死于肺部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和褥瘡等并發(fā)癥。
另外,有研究表明,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散步、戶外等運動,接受教育,學習新知識等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罹患老年癡呆癥的幾率。
與劉奶奶相比,李奶奶就很幸運。
在她發(fā)病早期,家人便帶她到專業(yè)醫(yī)療機構就診。按醫(yī)生建議,她每天定時服藥,時常去公園散步、跳舞,幫兒媳婦買菜、料理家務等。家人怕她記性不好走丟,就為她制作了一個身份牌(上面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聯(lián)系人電話等信息)掛脖子上。雖然有病,一家人也其樂融融。
兩個相似的家庭,一種相同的疾病,為什么結果迥異呢?主要是因為對疾病的認識和態(tài)度不一樣,盡早前往醫(yī)院診治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中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給病人帶來痛苦,給社會和家屬帶來沉重的負擔。
幾十年前,他們也曾青春靚麗、充滿活力。如今,他們臉上爬滿皺紋、鬢發(fā)花白,頭腦不清楚、手腳不靈活,甚至只能臥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這是歲月給我們的不可抗拒,愿我們停住匆匆的步伐,少一份責罵,多一份理解,關愛老人,關愛阿爾茨海默患者,關愛明天的自己。
本文由中華醫(yī)學會科普分會授權發(fā)布,系第二屆全國醫(yī)學科普能力大賽參賽作品
責任編輯:海棠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盡早地識別出病癥,對于防止癡呆有重要作用。早期的老年癡呆如何治療呢?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前往查看《輕度認知障礙——老年失智的危險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