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感覺有很多的規律,了解這些規律對我們大有裨益
9.鱷魚規律
其本意是假定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假如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一起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即是犧牲一只腳。
當斷不斷,必有后患,博弈論的角度來講,只能理性的去選擇最優策略。及時止損,忍痛割肉,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10鲇魚效應
曾經,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鲇魚,狀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鲇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后,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游,這關于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天然也很緊張,加速游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疑問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競爭,危機是一個企業不斷進步的動力,古人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安逸的環境會讓人失去意志力,充分競爭的環境才能將創造力充分發揮,進而共同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存環境。
11.羊群效應
頭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著往哪里走。
這個原本的說法是說,即便在一塊草地的周圍有狼群,只要頭羊過去吃草,其他的羊也會跟著過去吃草而忽視危險的存在。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如果領導人沒有發現潛在的危機,制定了錯誤的策略。那么其他人也同樣發現不了危機的存在。這既說明了頭羊的重要性,也說明必須要重視從眾心理。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有相應的思考與意識。類似老祖宗說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12.刺猬規律
兩只疲倦的刺猬,因為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于是它們離開了一段間隔,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只刺猬總算找到一個合適的間隔: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規律首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間隔效應”。
心理學是個很有意思的學問,就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基本可以反映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表現出來兩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多遠,比如一男一女一起走路,如果間隔是2米,那是陌生人。如果在1米多那是朋友或者同時,如果1米以內,那是很好的朋友,如果距離小于80厘米,那就肯定是戀人了。
13.手表規律
手表規律是指一自己有一只表時,能夠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一起擁有兩只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并不能告訴一自己更準確的時刻,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刻的信心。
企業經營業務的目標一定要明確。頻繁的變更經營目標會是自己迷失,員工也失去方向。
14.破窗理論
一個房子假如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墻,假如出現一些涂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潔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廢物,但是一旦地上有廢物出現之后,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這個理論是說比如: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一旦發現有錯誤就必須及時糾正,不然這個錯誤會逐漸放大,最后到無可收拾的地步。防微杜漸,避免更多打破玻璃的從誤鮮香出現。
15.二八規律(巴萊多規律)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即是二八規律。
這個定律的應用實在是太廣了,我們的工作效益,80%是在20%的時間里完成的,而剩下的80%只能完成20%的效益。一個企業,80%的利潤是由20%的業務創造的,而80%的業務只能創造20%的收益。經營過程中,80%的資源與精力應該放在20%的業務上,80%的業務只需要20%的精力關注即可。
16.木桶理論
構成木桶的木板假如長短不齊,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一條鐵鏈能承受的最大重量,不在于稱重最強的那一環,而在于最弱的那一環。但是這個理論后來又有了新解:木桶傾斜理論,即對于木板長短不齊的木桶,只需要將木桶向長木板一側傾斜,就可以盛更多的水。在現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盛水量。因為在現實中想要一個團隊的各個成員能力相當是幾乎不現實的。那就分析整個團隊的長處與短板,然后發揮團隊的長處,就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