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濫用職權是指行政主體具有實施行政行為的權力,并且其行為形式上也合法,然而行政主體行使該項權力的目的違反了法律、法律或者規章授予該項權力的目的。主要表現為:不正當的考慮,故意考慮了法外以內素或者故意不考慮依法應當考慮的因素:明知自己負有義務,但故意遲延;反復無常,同一情況不同樣處理
2、14. 我國行政訴訟中被告舉證所要證明的對象包括以下哪些選項的內容?
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所涉及的賠償事宜
原告起訴是否超過起訴期限,若有爭議,由被告舉證
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
參考答案:A,C
答案解析: 解析;另見《行政訴訟法》第32條。在行政訴訟中,被告應負的舉證義務是指被告在行政訴訟期間應向法院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根據和規范性文件依據,其中事實根據是被告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搜集、保全的證據,規范性文件依據是指其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件依據。被告提供以上依據證明的對象便是其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有關具體行政行為是否侵權、是否造成損害、損害的程度與范圍如何等涉及賠償的事宜不是被告應舉證的范圍,應本著“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處理。此外,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原告對起訴符合法定條件負舉證責任,但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由被告負舉證責任
3、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反政紀的,應將有關材料移送 人事機關 該行政機關 其上一級行政機關 監察機關
4、行政訴訟法的審限鑒定、管轄爭議或者異議以及中止訴訟的時間不計算在內
5、2004年11月26日,王某將酒精裝入故酒的空紙箱內并帶上火車,被列車員劉某發現,要求開箱檢查。列車長據此認為王某的行為違反國家《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的規定,遂決定將酒精全部沒收,并對其罰款50元。王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人民法院不應受理此案,因為鐵路局是運輸企業。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不能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
B. 人民法院應受理此案,因為國家鐵路運輸企業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行政管理權,并且有權對旅客的物品進行檢查,具備行政主體資格
C. 此案應該由專門的鐵路法院受理
D. 此案應該由普通人民法院受理
參考答案:B,D
答案解析: 解析:題中鐵路運輸企業行使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管理權,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對其行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另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
6、提起行政訴訟應符合下列哪些條件? 參考答案:A,B,C,D
A. 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B. 有明確的被告
C. 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D. 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7、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被作出最終裁決的行政機關確認違法,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應如何辦理?
A. 有權提起行政訴訟
B. 有權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C. 只能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復議
D. 只能向最終裁決機關申訴
參考答案:B答案解析: 解析:見《行政訴訟法》第67條第2款。受害人單獨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應當首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在賠償義務機關不予賠償或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時,賠償請求人才可以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本題所述為作出最終裁決的行政機關的裁決,故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也見《國家賠償法》第13條
8、劉某為一行政訴訟案件的原告,不服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二審判決,擬申請再審。如果是該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上級省級人民法院審理此再審案件,在下列情形中,哪些情形應當裁定發回該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此案
審理此案的市法院審判員喻某應當回避而未回避的
市法院應當開庭審理而未經開庭即作出判決的
未經合法傳喚當事人劉某而缺席判決的
本案中劉某的賠償訴訟請求未予裁判的
解析:根據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發現生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發回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重新審理:(1)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回避而未回避的:(2)依法應當開庭審理而未經開庭即作出判決的;(3)未經合法傳喚當事人而缺席判決的;(4)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5)對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未予裁判的;(6)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的
9、42. 下列關于行政訴訟最長保護期的說法中哪些是錯誤的?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當事人訴權和起訴期限的,當事人的最長保護期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訟權利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不超過2年
行政機關作出復議決定時未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和起訴期限的,當事人的最長保護期從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不超過2年
當事人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當事人的最長保護期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不超過5年
當事人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最長保護期從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不超過2年,但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不超過20年.
參考答案:A,B,C,D
您的答案:A,C,D × 您答錯了!同時,此題已自動存入【
您的錯題記錄】,以備今后復習時重點練習!請仔細閱讀本題評析或討論。
關注學法網微信號(xuefa5),讓在司考路上的您少走更多彎路!
答案解析: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1、42條規定。
10、 下列有關行政賠償訴訟期間,論述不正確的有哪些?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可以在賠償義務機關處理之日起或處理期限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其起訴期限按照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規定執行
行政案件的原告可以在提出行政訴訟后至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前,提出行政賠償請求
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時,未告知賠償請求人的訴權或者起訴期限,致使賠償請求人逾期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其起訴期限從賠償請求人實際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時計算,但逾期的期間自賠償請求人收到賠償決定時起2個月期滿之日起計算
解析:本題測試行政賠償訴訟的起訴受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可以在向賠償義務機關遞交賠償申請書后的兩個月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第22條)
但是,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時,未告知賠償請求人的訴權或者起訴期限,致使賠償請求人逾期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其起訴期限從賠償請求人實際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時計算,但逾期的期間自賠償請求人收到賠償決定之日起不得超過1年。(第24條)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其起訴期限按照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規定執行。行政訴訟案件的原告可以在提起行政訴訟后至人民法院一審庭審結束前,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第23條
11、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中,征得原告同意后,可以依職權追加或者變更被告。應當變更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變更的,法院的做法不正確的是:裁定駁回起訴
經審理后,判決駁回起訴
經審理后,判決原告敗訴
進行調解,如達成調解協議,告知原告撤訴;如達不成協議,裁定駁回起訴
參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解析: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3條第1款
12、另行起訴是指在法院審理的案件中不能就當事人提出的主張進行合并審理,需當事人另案起訴。一般是當事人提出的主張與審理的案件不是同一法律關系,即案由不一致;或者主張的暫時沒有證據等。
不是同一法律關系的情況:如甲起訴乙要求償還借款的案件,是民間借貸糾紛,乙提出甲還欠乙購貨款,是買賣合同糾紛,如果甲乙調解可以,甲乙如不同意調解,法院不能在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作出判決甲支付乙貨款,乙只能另案起訴乙要求支付貨款。
暫時沒有證據的情況:交通事故或故意傷害賠償案件中,原告起訴被告只能要求賠償已發生的實際損失,如果原告的傷情還需二次手術,可能發生的醫療費等損失,只能待實際發生后另案起訴。
13、行政訴訟二審判決的種類 不含 履行判決。
行政賠償的先行處理程序是指行政賠償請求人請求損害賠償時,須先向有關的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雙方就賠償事項進行自愿協商或由賠償義務機關決定,從而解決賠償爭議的一種制度。先行處理程序適用于單獨提起賠償請求時。 受害人單獨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應當首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在賠償義務機關不予賠償或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時,賠償請求人才可以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本題所述為作出最終裁決的行政機關的裁決,故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不是 只能向最終裁決機關申訴
張某向當地縣公安機關控告李某偷了自家的牛,縣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后,向縣檢察院提交了《起訴意見書》,但縣檢察院作出了不起訴決定。對于該不起訴決定,張某、李某、縣公安機關均不服,根據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張某可以向市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
B.李某可以向縣檢察院申訴
C.張某可以直接向縣法院起訴
D.縣公安機關有權向縣檢察院申請復議,如果復議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市檢察院提請復核
E.縣公安機關有權向市檢察院申請復議,如果復議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省檢察院提請復核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