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日子,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熱浪的沖擊。
此時,天地間陽氣最充足,人體的陽氣也達到高峰,體表毛孔打開,很多在身體里面的寒、濕之氣,被排出的幾率比平時更大一些,所以三伏天是個黃金調理期。
所謂:“一年養陽看春夏,春夏養陽看三伏”,虛寒、陽虛、體內寒濕重的人,這正是改善體質的大好時機。體質改善了,身體那些纏綿已久的問題,也更容易調理了。今天小艾就為大家分享三個妙招,來改善我們的體質,一起來看看吧!
01
合理的曬太陽
《黃帝內經》說,夏季要“無厭于日”,就是千萬別怕曬太陽。陽氣虧虛的人,在夏季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接受陽光的普照,是順應自然的養生法。三伏天,是很適合曬背的時期,一定不要錯過。適合曬背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9點之前或者下午4點之后,同時建議大家穿著寬松舒適的衣服,以免曬傷。當然了,曬背不能貪多,尤其是第一次曬背的人,一般20-30分鐘為宜。曬背有以下好處:
??驅寒保暖:陽虛體質導致的女性手腳冰冷、痛經、鼻炎、腹痛、腹瀉等都有幫助。
??更耐寒熱:增強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
??改善膚色:尤其是后背有寒氣,經絡淤堵的人,皮膚會有很多粉刺、疙瘩等。曬背后,能打通督脈,加快身體的代謝,皮膚變得光滑細膩,臉上也紅潤有光澤,不再晦暗。
??緩解抑郁:曬太陽能夠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調節中樞神經,從而使人體感到舒展而舒適。就普通人來說,連續10天半個月陰雨天后,心情也會變差,而碰上艷陽高照的時候,心情很容易變得愉悅。
02
三伏天艾灸
此時艾灸,是借助三伏天時旺盛的陽氣,既可以防濕氣傷脾,能給內虛的身體補陽氣,還可以把身體里的寒濕邪氣一起排出來,一舉三得。
艾灸穴位推薦:
大椎穴:大椎穴是寒濕之氣最易入侵的穴位;大椎穴還是“諸陽之會”,所以艾灸這個穴位能益氣補陽。
中脘穴:中脘是養胃大穴,加上夏天里人們的脾胃都比較虛弱,沒有胃口,中脘穴還能促進消化、和胃健脾,多艾灸這個穴位,夏天感覺脾胃要舒服很多。
神闕穴:神闕穴就是我們肚臍眼的位置,大補元氣的穴位。配合灸關元,可以起到瘦肚子的作用。
關元穴:婦科大穴,很多婦科問題都會取這個穴位。經常艾灸關元,還可以刺激腎氣的活躍,補充腎氣,相當于在往我們的“健康銀行”里貯存腎氣,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足三里:“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不管三伏天艾灸保健取穴如何變,足三里是不變的選擇。
涌泉穴:涌泉穴是調失眠的一個穴位,艾灸涌泉穴能引火下行,改善睡眠,同時更能滋陰補腎,可預防艾灸上火。
03
三伏天泡腳
三伏天泡腳,會讓氣血流動更通暢,身體有寒氣的人,可以選擇艾葉、生姜;寒濕重的人,可以把藿香正氣水直接滴在泡腳水里。
容易痛經、腰腿酸痛的女性,可以選擇艾葉+當歸+益母草;有風寒濕痹痛的,可以選擇艾葉+桑枝+干姜。
三伏天是借助天時改善體質的黃金時期,身體有濕寒的朋友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好好調理,到了秋冬季節才能安然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