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血栓日,在文中提到,中老年人的查體中,大多包含頸動脈彩超,那么幾乎所有人都害怕“一人中風、全家癱瘓”的中風,就可以及時發現自己是否存在頸動脈斑塊。
可能存在頸動脈斑塊高危人群有哪些?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制定的《中風危險評分卡》,對于35歲以上人群,如果在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房顫動、吸煙、運動缺乏、明顯超重、中風家族史8項危險因素中,具有3項危險因素就屬于“中風高危人群”。如果已經發生過“中風”或“小中風(TIA)”,同樣屬于“中風高危人群”。在我們中風預防門診的工作統計中,在這些中風高危人群中的頸動脈斑塊檢出率超過80%,而且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血壓、吸煙的年限增加而增加。
“中風”危險評分卡
頸動脈斑塊只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局部表現。如果已經發現患者有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下肢血管閉塞等疾病,多數可能存在頸動脈斑塊。如果頸部血管有雜音、頸動脈搏動減弱,也提示存在頸動脈斑塊,甚至已經存在頸動脈狹窄。如果已經有過短暫性視物模糊甚至雙眼發黑、口齒不清或言語困難、暈厥、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等腦缺血癥狀,或者已經確診過“TIA”(短暫腦缺血發作)或“腦梗死”患者,多數可能存在頸動脈斑塊。在上海,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要求必需在7天之內完成頸部血管的檢查評估并與積極治療。
頸動脈斑塊如何精確診斷?
頸動脈斑塊的精確診斷主要根據臨床以及輔助檢查來判定。臨床上主要參考一些腦部缺血癥狀、TIA、局部的神經功能一過性喪失、腦梗死等癥狀來推測。但也有許多存在頸動脈斑塊的人早期可以完全沒有任何癥狀。幸運的是,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現代的一些輔助檢查給醫生配備了“火眼金睛”,不管有沒有腦缺血癥狀,都可以精確評估是否存在頸動脈斑塊。通過頸部血管超聲、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都可以評價頸部血管病變,各有利弊,MRA、CTA、DSA還可以進一步評估顱內血管病變。這就避免了經驗主義帶來的漏診、誤診,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如何減少“中風”危險?
1. 了解您的血壓,如果有高血壓,找醫生幫助控制血壓。2. 如果有糖尿病,仔細聽從醫生的建議,控制血糖。3. 定期檢查血脂,如存在血脂異常,尋找醫生幫助控制。4. 如心律不規則,請醫生診斷有沒有心房顫動。5. 如果吸煙,請盡早戒煙!6. 如果飲酒,要做到男性不超過25克/天,女性減半。7. 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運動。8. 低鹽、低脂飲食。9. 學習了解腦卒中知識。10. 向醫生咨詢如何降低卒中風險。
急性腦卒中(中風)癥狀
1、突然的顏面部、肢體的麻木或無力,尤其是在身體的一側;2、突然不能說出物體的名稱,說話或理解困難;3、突然單眼或雙眼視物不清;4、突然行走困難,頭暈,伴有惡心、嘔吐,肢體失去平衡或不協調;5、突然的不明原因的沒有經歷過的嚴重頭痛,可有惡心嘔吐。如果您出現上述任何癥狀,即使是僅持續幾分鐘,您可能發生了短暫腦缺血發作(TIA)或急性腦卒中——請立即去醫院就診或撥打電話120!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供稿:影像科
編輯:李均雁
責編: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