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百家號《農民的家園》原創
農村自然風光優美,空氣清新宜人,民風更是樸實厚道。農村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黢黑滄桑的臉頰上,是歲月留下的一道道痕跡,歲月帶走了他們的青春年少和逝去的崢嶸歲月,留下的是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對人生的看法。
農村老人喜歡講一些當地俗語,農村的俗語很多,有些意思相近的俗語,由于地域差別,卻各不相同。如北方某地的俗語“問路不失禮,多走二十里”,到了江西則成了“早叫公公,不到龍南也到信豐”,都是講問路人要講禮貌,不然有可能走冤枉路。又如“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則和“一場冬雪一場財,一場春雪一場災”有相近之處。
今天要說的農村俗語“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是啥意思?到底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想知道一個男人的妻子怎么樣,只需要看男人身上穿的衣服,如果干凈合身,則說明他的妻子勤勞賢惠;如果對方的衣服又臟又破,則說明他的妻子不夠賢淑。
過去的農村,男耕女織,男人主要靠種地養活一家人,而女人在家操持家務、贍養父母和教育孩子,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妻子一針一線自己制作的。如果妻子賢惠能干,男人的衣服肯定合身且干干凈凈,即使破了也會及時縫補上。如果妻子好吃懶做,只知道打牌嘮閑嗑,自然顧不上丈夫的穿著打扮。
農村的父母用這句話告誡女兒:要賢惠勤勞,針線活一定要會,不然等嫁了人,容易遭到別人的嫌棄。那時男子相對象,也會把女方會不會針線活,來衡量判斷她將來是不是一個賢惠的妻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尤其是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這句農村俗語已經嚴重“過時”了。現在的農村人,身上穿的衣服大都是買來的,已經很少自己縫制。有些是集市上買的,有些則是在商場或者網上購買,布料分門別類,樣式也是五花八門,既好看又時尚。
男人穿衣,不需要“求助”妻子,自己去買一件就是了。如果衣服臟了,家里有洗衣機,洗衣服很方便,如果妻子沒時間,就自己洗。衣服破了舊了,一般的人也不會再將就,直接再買一件。
歲月如梭,滄海桑田,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有些農村俗語已經“過時”,但在當時,卻是至理名言,不然也不會被流傳下來。大家對俗語“不看家中妻,但看身上衣”有什么看法和見解?歡迎評論留言。
(謝謝欣賞,如果您喜歡,請點贊并關注小編,論區茶水已經備好,分享您的觀點和見解,大家的支持是小編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