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句古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古人對自己的老師,那是極度尊崇的。按照這觀念,紅樓夢里有個很費解的問題:
賈雨村既然是奸佞小人,他怎么又是林黛玉的老師呢?這不合理啊!
不要小瞧這個問題哦,由此延伸出來的疑惑有一大堆。
林黛玉才學傲世,賈雨村卻是她師父,這是在高抬他么?能教出這樣的學生,老師的才學該有多好,肯定是當世泰斗了。這跟他的奸佞人設,怎么說都不搭。
如果說,賈雨村只算個臨時家教,那林如海為何對他那么好,牽線搭橋為他謀前程、送物送錢的,豈非太過熱心?
林如海為什么要接受落魄的賈雨村為家教?他對賈雨村的人品,到底是了解還是不了解?
沿著這些問題繼續展開,腦洞就越打越大。當前紅學界還冒出個新理論:林如海和賈雨村是政治結盟的關系,林如海把后事都托付給賈雨村了。
賈繼承了林的遺志,替他照顧女兒林黛玉、替他匡扶林家。黛玉真正的保護神不是賈母、不是賈政,而是賈雨村。賈雨村后來老是要求見寶玉,是來相女婿的。
呵呵~老粉都知道我該說什么臺詞了:哭笑不得
除了這個,我還能說啥?
賈雨村跟林家到底算什么關系?
當然,表面上的關系,他是林家的家教老師。我問的是實質上。
此前卓語連發的兩篇科普文,一篇介紹林家,一篇揭秘了江南甄家。而賈雨村與這兩個家族,恰好都有掛鉤。他在兩家都做過家教。
請各位特別注意:江南甄家是欽差,林如海是欽點。無論是欽差還是欽點,都屬于皇帝紅人。
關于他們的具體官職,不重復了,兩篇科普文里寫得很清楚。這里要補充說明下巡鹽御史。
歷史上的曹家不止壟斷了江寧織造一職,而且還兼任過兩淮巡鹽御史。
兩淮巡鹽御史是管理兩淮鹽務的最高長官。兩淮是大清最富有的鹽區,每年上交國家鹽稅高達白銀250萬兩,占全國鹽稅總收入的52%;而鹽稅呢,是國庫的重中之重,占大清總稅收的半數。所以這個官職,絕對是肥缺里的肥缺。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朝廷下達圣旨,曹寅兼任兩淮巡鹽御史,負責管理大清的錢袋子。之后曹家與李家(蘇州織造)輪流主政,連續三度續任。
巡鹽御史,官府駐地在揚州。曹寅一生無數次經停揚州,晚年更在此為官,定居于揚州。
歷史上有種說法:揚州初盛于漢,復盛于唐,鼎盛于清。揚州文化因何能鼎盛于清呢?曹寅絕對居功至偉!沒有他,就沒有高旻寺的崇高地位,也沒有《全唐詩》和天寧寺。
康熙五十年七月,曹寅在揚州偶感風寒,不料幾天后轉化為瘧疾,病情急轉直下。康熙聞訊,立即賜宮中珍藏的西藥金雞納霜,命人快馬加鞭送去。可惜,藥沒送到曹寅便去世了。
由此可見,林家的很多內容取材于曹家。曹寅這個原型,在書中被拆分給若干角色,其中之一便是林如海。
卓語前文指出過:江南甄家最直接的指向歷史上的曹家,其他家族算是曹家的幾分影像。在剩下的影像里,林家占比最大。
簡單說就是:江寧織造給了江南甄家,巡鹽御史給了林家。
曹家的兩大官職,兩大歷史標志,就是這樣分配的。
曹家曾經是康熙帝的心腹寵臣,無欽差之名,卻有欽差之實。書中的欽差和欽點,便是這樣來的。
賈雨村先后找了兩個主家,為什么高度相似,都是皇帝的心腹呢?你可別告訴我,這是巧合!
能勝任那樣的肥缺職位,整個時代也沒幾個人。怎么偏偏都被他遇到了?
哪里是遇到啊?明明是費盡心思找到的好嗎!
不管欽差還是欽點,他們都有專屬政治通道,可以直接向皇帝匯報信息。其中包括了向皇帝推薦人才、監視官員動向、監視民間士子思潮等。
賈雨村不僅野心勃勃,而且急功近利到瘋狂的地步。他要往上爬,還要一飛沖天,他等待不了官場那漫長的攀爬之路。對他而言,生命太短,成功太慢。
為此,就必須接近甄林這種家族,他想借助專屬政治通道,彎道超車。
賈雨村去做家教,很多人竟然以為他落魄求職,糊口飯吃,這樣想就已經大錯特錯了!
他考中進士后,出任知府。知府是地級市市長,官品為從四品,已經不低了。試想,曾經當過市長的人,那么容易放下面子去做家教嗎?(況且只是幼兒班家教)
再試想,如果某卸任的市長,忽然來你家應聘家教,你真把他當做一般家教?
這些都是不必明說的道理,古今通用。現代人的階級觀念弱化多了,尚且不合常理,更不必說古代。
其實那時候的家教,多為科舉制的差等生(秀才),混不進體制的人。賈雨村這種,顯然是殺雞用牛刀。
一般人當然沒資格用牛刀。除非,你不是一般人。
江南甄家和林家,就不是一般人。借助他們的政治通道,才是賈雨村的目的。
常人要辦這事,大概率是翻遍朋友圈,找些同圈人士,組個酒局、辦個茶會什么的。畢竟他們都科考過,還曾是同事。只要夠用心,總能結交上。
但賈雨村另有高招,他用了唐伯虎點秋香的套路,自貶身價賣身為奴(意會詞),打入目標內部,臥底經營。
這個套路的好處是什么?
如果跟目標做朋友,那是平等關系。對方有無數這樣的朋友,他憑什么脫穎而出呢?
做家教就不同了。人人皆愛子,能聘用一把牛刀來做家教,家長心里樂開了花。這把牛刀如果再格外的謙遜有禮、格外的認真負責,時不時再表現下博學多才,你想想,家長將是什么感覺?
是不是覺得:這人太好了!人家肯屈才教我孩子,我得有所回報啊!
以賈雨村的資歷,跟甄、林明明屬于同階層,但他故意低到塵埃,以弱者姿態出現。這能引發對方天然的好感和保護欲,再加上工作業績,會令對方莫名產生虧欠之感。
可見,在這個套路里,賈雨村把心理學運用到了極致。
有些生存道理很容易懂,但卻很不合于人性。尤其是中國傳統士子,鄙視為名利而趨炎附勢,更鄙視別有目的的自降身價。
賈雨村的生存本領的確很強,但強過了頭,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奸佞。這個結論,當然不限于家教這件事,而是以其整體人生來印證。
賈雨村的人生,就是一部奸雄成長記。整部書里,沒有任何男性比他更貪婪、更黑暗、更陰險。
極品奸雄,并不是我發現的,只要多看幾眼脂批,都能明白。
賈雨村但凡一張口,脂批就罵他【奸雄!】。有時候一句話里能連續罵三次。對他到處都是這種評價:
【全是奸險小人態度,活現活跳。】
【全是假態】
【假極!】
【這一句已見奸雄,全是假】
【奸雄欺人】
這個話題,之前有深入解析。詳見《蓋世奸雄是如何煉成的?深度心理學解析一個不為人知的賈雨村》。沒看過此文的朋友,務必先去學習下。本文與之一脈相承。
他就像個吸血鬼,能精準丈量人心,把握人性的軟肋。每一個被他瞄上的獵物,都會被榨干價值,成為他的墊腳石。
更匪夷所思的是,他生就白虎體質,走到哪兒禍害到哪兒,誰幫他誰倒霉。(看不懂的話去學習鏈接)
與奸雄對應的,是良善之人。向他提供幫助的,恰恰都是宅心仁厚的仁人君子。甄士隱、林如海、賈政,全是正派優質男。
奸佞與君子,黑與白的強烈碰撞,通過極端的反差,才能營造出藝術效果。歷史上任何高明的作者,都深諳其道。
理解了賈雨村的角色價值,還會有人去胡編亂造嗎?什么與林如海政治結盟、什么托付后事、什么照顧林黛玉......艾瑪,腦袋里灌進黃河水了吧?
作為一個吸血鬼,吸完了血,再報答下被吸的軀體?呵呵,可能嗎,那還是吸血鬼嗎?
賈雨村的一生里,只有【利用】二字,從來不存在【結盟】,更不可能有【恩義】。連這點都看不透,還讀什么紅樓夢啊?
他與林如海,貌似雇傭關系,實質上是晉謁關系。臨到最后,則是一出東郭先生與狼的悲劇。故事版本跟甄士隱一模一樣。
盡管林如海是朝堂重臣,甄士隱只是個無名鄉紳,但品性上他們是同一種人。
而且,林黛玉和甄英蓮,也有很多神奇的重合處。詳見文后鏈接
甄士隱家從歲月靜好,瞬間陷入絕境,有非常強烈的影射意義。他是一個總綱,幫助過賈雨村的家族,都會如此!只不過,過程有長有短罷了。
【注】林如海并沒給賈雨村使用專屬政治通道,這表現的是林如海的謹慎和廉政。賈雨村在林家,曾一度想辭職,說明形勢不合他意。當朝廷起復舊臣時,林如海才用合理合法的途徑,幫助了他。
為什么幫助過賈雨村的人,皆無善報呢?
因為奸佞還只是表相,深層意義上,賈雨村是封建集權制和官場文化的代言人。
林如海學富五車治世能臣,賈政兢兢業業嚴于律已,他們都是好官。可惜,他們絕不是官場文化的代言人,相反,他們是官場文化的犧牲品。
薛寶釵自己從來不守禮教,但卻會精準的運用禮教,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她是禮教的代言人。賈雨村和薛寶釵如出一轍。他倆人,一個是女性內幃世界里的極品,一個是男性政治世界里的極品。
內幃世界里,凡是認不清薛寶釵真面目的女性,都會被她坑慘,會被命運戲弄。
政治世界里,凡是認不清賈雨村真面目的男性,都會被他坑慘,會被命運戲弄。
在那個行將就木的王朝里,無論是生活里的禮教,還是官場里的明暗規則,本質上不都一樣嗎?不都是虛偽之極、腐朽之極的嗎?
腐朽的代言人不需要很多,受害者卻太多了。無數善良的人們,都會成為吸血制度的犧牲品。
賈雨村能禍害很多人,這些人囊括了多個層面、多種生存方式。原因就在這里。林如海只是其中之一。
理清了賈雨村的角色定位,再來看他和林黛玉,就沒那么多疑惑了。
黛玉和賈雨村真是師生關系嗎?不!
賈雨村進林家,根本不為教書,是為了晉謁。黛玉只是他謀求晉謁的工具人。既然發心就不為當老師,兩人怎能建立師生之情?
因聞得鹽政欲聘一西賓,雨村便相托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妙在只一個女學生,并兩個伴讀丫鬟,這女學生年又小,身體又極怯弱,工課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堪堪又是一載的光陰,誰知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疾而終。女學生侍湯奉藥,守喪盡哀,遂又將辭館別圖。林如海意欲令女學生守制讀書,故又將他留下。近因女學生哀痛過傷,本自怯弱多病,觸犯舊癥,遂連日不曾上學。
看看這些描寫,字里行間全都在瘋狂暗示:賈雨村這老師當得真省力啊!滿打滿算,也不知教過幾堂課。
就是為了沖淡他倆人的聯系感,作者才不斷強調【年又小】、【工課不限多寡】、【連日不曾上學】。
如果他倆建立了真正的師生關系,作者自然有另一番描繪。如果賈雨村真是林家的托付人,那更不得了了,作者不知要埋下多少草蛇灰線。
黛玉后來在賈府,依然能常常聽到賈雨村之名,但她從無任何表示,沒提過他一句話,連個表情都木有。這嚴重違背古人的常態!
古人的意識里,除父君以外,就是老師最重要。而且,身在異鄉之人,遇到故交故友,必然欣喜非常。這兩重因素加在一起,黛玉對賈雨村不聞不問,怎么都說不過去。
唯一的解釋是:他們從未建立真正的師生關系,在黛玉心目中,也從未把賈雨村當做老師。
或者這樣說,黛玉如此反常的對待他,說明內心鄙視他。
幼兒心靈純凈,有時候無需憑借知識,就能感知好壞。賈雨村在成人世界里如魚得水,但在幼兒世界里卻屢屢碰壁。
第一個給他迎頭痛擊的人,是甄寶玉。
誰知他家那等顯貴,卻是個富而好禮之家,倒是個難得之館。但這一個學生,雖是啟蒙,卻比一個舉業的還勞神。........也因祖母溺愛不明,每因孫辱師責子,因此我就辭了館出來。
甄寶玉能令他勞神,令他受責備辭職,這些都說明:他倆人的秉性肯定截然相反,他搞不定甄寶玉。
這很容易理解,賈寶玉如何厭惡賈雨村,甄寶玉就會如何厭惡他。
黛玉身為女孩子,當然無法像甄寶玉那樣硬杠,但她可以身體不適啊,可以缺課曠課啊。也就是說,大家需要想想:如果黛玉喜歡這家教,能成天缺課嗎?
賈雨村后來去賈府,專喜歡點名見賈寶玉。看來,借助孩子賣弄才學,他這特點永遠不變。
他和賈寶玉雖無師生之名,但賈政明確囑咐過寶玉,要跟賈雨村多學學,這也算半個家教吧。
總之,賈雨村跟甄寶玉、賈寶玉、黛玉都發生過掛鉤,其模式一模一樣。然而,這三個孩子都給他差評。
從這個角度看,讀者應該釋然了。賈雨村絕對不是黛玉的黑歷史,他與黛玉的掛鉤并非獨立存在,其實他試圖禍害每一個重要兒童。
任何腐朽黑暗的能量,無一例外要將魔爪伸向祖國的花朵,這就是賈雨村屢次充當家教的隱喻所在!
平凡的孩子崇敬老師,天才的孩子卻未必。尤其在腐朽的王朝里、腐朽的主流文化下,庸碌的老師,只是天才孩子的阻礙。
據史料記載,曹公本人就是個天才少年,也是主流文化視角下的問題少年。所以書中的賈寶玉、甄寶玉,皆是如此。
紅樓夢里但凡寫到職業教書匠,皆無可取之處。曹公的心思可見一斑。
賈雨村不必說了。賈家私塾是培養后輩子侄之地,可以說,代表著家族的未來,何等重要啊!可是大家看看曹公的描寫,烏煙瘴氣到何等地步。
賈代儒,表面上德高望重、年資甚高,可是他從頭到尾,干過一件漂亮事嗎?
身為資深教師,竟把自己孫子教成不忠不孝、鮮廉寡恥、色魔纏身、見錢眼開、顛倒是非......就這教育能力,不丟人嗎?好意思當老師?
上天給賈瑞救命寶鏡,他睜眼不識,反要燒了寶鏡。就這眼力、這認知、這心胸,我嘞了個去。對比下賈政如何與癩頭和尚打交道,高下立判。
最可笑就是他那名字,代儒,呵呵,諷刺至極啊!
在這樣的老師麾下,也就只能學點【精致的淘氣】。倒是被賈政給說中了。
通過這些細節,曹公的思想、曹公的喜惡,都一目了然。很多造故事的人,從來不去理解作者,也不想理解,只按自己的口味去意淫,那當然是五花八門。
最后我想說,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不可類比。出生在高知家族,當然推崇家學和自學,對庸碌的職業教師看不上,這很正常。但沒有這樣的背景,沒有足夠的天才,還是尊師重道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