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那么一些人,逢人就探討身邊的八卦瑣事,或者發出各種現實的抱怨,然后表現出一種清白又無辜的樣子。
然而事實證明,他們無論怎么解釋或者撇開各種牽連,都不是一個干凈而清白的人,因為中國還有句話: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他們就是這種“是非人”——水木然 推薦閱讀
古人云: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下文作者:儒風君,來源:儒風大家
?
1
不說是非
在網絡時代,人們傳播流言的成本極低,所以鍵盤俠大行其道。
他們熱衷于把流言、閑話當作談資。
肆無忌憚的談論別人的隱私,對別人評頭論足,一旦不合心意,就開始出口成臟。
佛家常講:口業。
一個人每次說出傷人的話,都是在給自己造業。
中國第一代女星阮玲玉,就是因為某小報對她本人的私生活妄加揣測,指指點點,導致輿論嘩然,阮玲玉不堪重負,吞安眠藥自殺。
魯迅還因此撰寫了一篇文章——《論人言可畏》。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很多人談是說非,藏否人物,還洋洋自得,一副指點江山的架勢。
但卻不知道,作的業多了,遲早要報應到自己頭上。
《格言聯璧》中說: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留些口德,就是在給自己積攢福分。
?
2
不抱怨生活
生活不易,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
在別人咬緊牙關的時候,有的人卻總在說:社會是黑暗的,努力是沒用的。
他們嘮嘮叨叨,充滿著腐臭的氣息。
一通發泄之后,一切如常,完全沒有改變的意愿。
然后任由自己的日子腐敗下去。
愛抱怨的人總是沒有朋友的。
他們自己生活不順,就要向朋友吐槽,把別人也拖入負能量的深淵。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在失去兒子后,見人就說“我真傻,真的……”,開始時,大家還會聽聽還會安慰她,后來沒有一個人喜歡聽她講話。
生活多苦,人都是向陽動物,沒有人喜歡聽負能量滿滿的東西。
抱怨多了,被負能量包圍久了,整個人就會失去信心與活力,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比爾蓋茨說: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他,永遠不要抱怨。
每個人都有面對失敗與挫折的時候,這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
不抱怨,才是人生應有的態度。
?
3
不標榜自己
蘇東坡小時候讀書很出色,小小年紀就讀完了四書五經,于是他在書房門上貼了一副對聯: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他的母親知道了,就拿了一本小書,翻開一頁,向他請教。
小蘇軾很尷尬,因為他沒見過這本書。
回去之后,他把對聯改成: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這一改,沒有了原先的“狂”氣,變成努力的方向了。
?
從此以后,蘇東坡變得謙遜起來,孜孜不倦地識字、讀書,終于成為一代大詩人、大文豪。
別人稱贊叫口碑,自我標榜叫吹噓。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真正有學識有涵養的人是不用開口標榜自己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放下自己的驕傲,虛心求教,才能不斷完善,成為更好的自己。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沉默是金,不多說,不亂說,才是一個人一生的修養。
認知突圍是一個人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襲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