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僅要會備課,上課,還要會聽課。用心去聽別人上課,有利于發現問題,啟迪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這是本人從事教學的一點體會。
一、要關注教學目標的準確性。教學目標是課堂的出發點和歸宿。一節課教學目標的設置直接影響這節課的成敗。新課標蘇教版語文教材編排,系統性很強,單元目標各不相同,要把每節課教學目標放到單元訓練目標中去考慮,認真吃透教材編排的意圖,準確高效地使用教材。同時,還要領會新課標中“三維目標”的真正含義,不能對三維一體的多元目標進行人為的肢解或簡單對應,應將“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在一體,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二、要關注教學過程的生成性。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學目標不可能完全預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生成很多問題。要關注教者如何處理這些生成性問題,能否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走向,進而隨時調整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產生新的思維碰撞,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拓展,有所創新,促進課堂教學的不斷生成和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
三、要關注教學設計的開放性。教學設計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富有創造性的教學設計,能以豐富的知識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習效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聽課時,要關注教者的引導是否具有指導性和開放性,學生的參與是否具有廣度,分析問題是否具有深度,學習方式是否多樣化等等。
四、要關注教學內容的生活性。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建立一定的聯系,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帶進課堂。脫離了生活的教育是真空的教育,而且也不會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聽課時,要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在課堂上如何表現,教師對它的加工處理是否到位,以及在調動學生興趣方面是否發揮了積極作用。
總之,聽課不僅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更是一種教研的途徑。教師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就必須多聽課,會聽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