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石經山,千年房山石經的鑿刻之地

云居寺出來,就前往不到兩公里外的石經山。

兩層停車場,標價收費一次5元,但沒有人收費。

停車場的車基本都不是來旅游的。

上山需要穿過一條鐵道,京原線(北京-山西原平市),1972年通車,因為運量極少,只是單線運行。我們從山上能看到偶爾有貨車經過,據說也有客運,但我們沒看到。京原線在云居寺還有一站。

上山的路,很好走,沒什么強度。

不愧是刻經的發源地,到處是石頭。這個很像石龜。

石經山在過去被叫作“小西天”,云居寺內很多石刻上都提到小西天。

石魚

往上走,很多都是石頭形成的路。

根據石頭的形狀,起的很多名字。

半山腰看山下的村莊。

還跟西游記扯上了。

距離的提示。

大概在2/3處,有這樣一處小院,現在叫施茶亭。唐代時現在的石經山上也有寺廟,這里可能曾是個接引佛殿。后來山上的寺廟都衰敗消失了。

明代萬歷年間,由于在山上雷音洞發現了佛舍利,上山朝拜的人又多了起來,就有當地善人在原寺廟的遺址上修建了施茶亭,供人休息。

現在的施茶亭也都是重新修復的,建筑很新,但這塊古石碑上的字都已經風化得看不清了。

過了施茶亭,繼續上山。這條路上的臺階完全是隋代在石頭上刻出來了,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上千年的上萬塊經板和材料都是從這臺階上運上運下的。

人工鑿刻的千年古道臺階。

回看千年古道

山下的京原線。

從高處看施茶亭。

高處那排漢白玉欄桿的地方,就是藏經洞,馬上就到了。注意看右上角有個唐代的金仙公主塔。

繼續往上的路

歷史上因為有眾多的刻經僧人,朝拜的香客等,山上有水井數口,這是其中一個“圣水井”,據介紹井深十米。

圣水井的介紹

最后108級臺階。

到達藏經洞的下方,這里有兩個藏經洞。

下面的兩個是一號和二號藏經洞,藏經洞的編號并不是按照年代排序的。只是1956年發現后為了拓印方便而編號的。

這里介紹上說,這兩個藏經洞是唐開元時期靜琬的第四代弟子惠暹為繼續刻經事業,并準備鐫刻大部頭經卷開鑿的。一洞藏經972塊,二洞藏經1018塊。經版刻于唐開元、天寶年間。

兩洞之間所刻“念佛"二字,是明萬歷年間一位欽差總督題寫的,我沒拍到。


洞內的石經,拓印后仍按原樣保存,洞口封閉。

這是二號洞。

從1、2號洞繼續往上,往左是3-7號洞,往右是8、9號洞。

最里面是3、4號洞,管理人員說上面石頭有松動不安全,我沒有過去近看。

三號洞藏經333塊,四號洞藏經164塊。

這個編號為5的洞,是唯一開放的洞,其實也是最早的洞,也就是我們前面多次提到的“雷音洞”。

公元605年,靜琬大師開始在白帶山(現在叫石經山)上刻經時,可能最先開鑿了這個洞。為了山上刻經僧人的住食方便,逐漸在山上和山下各建起了幾座寺廟,也就是說先有的雷音洞,才有的云居寺。

即使是建了寺廟,但刻經的活動都還是在這山上進行,除了少數戰亂嚴重時期,刻經活動在此山上延續了一千多年,累計刻經總共約一萬五千塊,即所謂“房山石經”。

所以如果只去了云居寺而不來石經山,總還是有些缺憾的。

雷音洞面積有大約八十平米,墻壁上鑲嵌的基本都是靜琬大師最早鑿刻的《妙法蓮華經》等石經,共計146塊。

四根石柱上共鑿刻有1056尊小佛像,號稱千佛柱,距今1400多年隋代的雕刻精品。

我們前面在云居寺提到的佛舍利,就是在這個洞內發現的。現在就說說這幾顆佛舍利的故事。

隋初,一位印度婆羅門教的僧人曾贈送給篤信佛教的隋文帝楊堅許多顆佛祖舍利。后來隋煬帝楊廣又將其中三顆贈送給云居寺靜琬法師。

靜琬法師因為對三十多年前北周的滅佛運動心有余悸,就將三顆佛祖舍利親手藏于雷音洞的地下。這也是國內唯一發現的沒有供奉在塔下的佛舍利。

裝舍利的青石函上刻有:“大隋大業十二年,歲次丙子,四月丁巳八日甲子。于此函內,安置佛舍利三枚,愿住持永劫。”

那一年是大隋大業十二年,是公元616年。這一藏就是976年,直至明萬歷二十年。

這里要說一下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號達觀,也稱紫柏尊者),他是蘇州人,出家于虎丘云巖寺,但經常游云四方,復興各地衰敗的寺院。

云居寺的復興也有他的功勞,包括我們看到的開山琬公塔所在的塔院,就是他贖回來的,之前被資金短缺的寺院出售。

萬歷二十年(1592年)四五月間,紫柏大師再次來到北京住在潭柘寺。當時萬歷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慈圣皇太后)得知紫柏大師來京,就派了她的內侍太監陳儒以及太仆寺徐琰(就是前面看到的東云居寺石牌匾的書寫者)陪同,他們一行前往石經山雷音洞打掃整理,當他看見地面(現在佛像的下面)有些凹陷打算修復時,意外發現了石板下裝舍利的青石函。

李太后得知發現三顆佛舍利后,就將佛舍利借去紫禁城供養了三日,然后又還回。紫柏大師又將佛祖舍利重新安放回原處,并又在青石函外面又制作了一個漢白玉石函,并刻上了發現舍利及重新安放的經過。

這幾個石函的照片或者復制品在云居寺的展示中都能看到。

1981年11月27日,考古工作者根據文獻又在此洞中找到了石函,但只有兩顆佛舍利了。至于為什么少了一顆,恐怕是千古之謎了。

需要說一下,這兩顆佛舍利現保存在首都博物館,我之前以為是在云居寺大悲殿旁邊的舍利殿內,后來知道那是在其他舍利塔下面發現的。

那位李太后原本是個宮女,因為生了朱翊鈞(萬歷皇帝)而母以子貴,所以她非常虔誠地篤信佛教,北京許多寺廟的修建都與她有關,比如慈壽寺,拈花寺等。我曾猜測會不會李太后把那一顆佛舍利放到慈壽寺塔下了,但查了一下資料,慈壽寺塔要比雷音洞發現舍利要早十六年。

不過我想那少的一顆佛舍利一定還是與李太后有關。

雷音洞的窗戶。

由于發現了佛舍利,再加上皇太后的資助,石經山再次成為朝圣之地,香客紛至沓來,一些寺廟的僧人也刻了二百塊石經,并新開了一個藏經洞,就是這個六號洞。大書畫家董其昌也來此參拜,并在洞口上方寫下“寶藏”兩個字。

現在這個石刻是復制品,原件我們前面在云居寺的展室看到過。

藏經六洞的介紹

這是七號洞,開鑿于唐代,藏經13部,道經一種(沒錯,是道教的經書),1128卷,共283塊。包括《般若波羅蜜心經》等。

透過小孔看到的七號洞內的石經

這個方向是第8和第9號洞。

藏經八洞,開鑿于唐代,藏經69部,共772塊。

藏經九洞,開鑿于唐代,藏經221部,共347塊。

明末時,一些道教的道士也來到石經山一起刻經,并將少數道經也藏在了第九洞內,是佛道融合的一種體現。

藏經洞除了六號洞內全部是明代石經和五號洞隋唐石經外,其余洞內都以唐代為主,但都混有少量遼金石刻。石經山上九個洞內藏經約4200塊。

山上這樣的唐代古井還有兩個。

往上有個唐塔,叫做金仙公主塔,是為了感謝唐金仙公主對佛教的支持而建。

金仙公主(689-732年),法號無上道。唐睿宗李旦第八女,唐玄宗李隆基胞妹。

因為道路維修或者有危險,上金仙公主塔的路封了,無法近看。

山下的京原線時不時有貨車經過。

山下的村子

遠處的山巒

千年古道

石燈籠樣式的垃圾桶

附小段視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樓】云居寺石經:以石為版,延刻千年(上)
云居寺[北京房山]
古剎云居寺,延續千年的永恒印記
【行者】古剎石刻,千年超越
秋意漸濃拜古剎 北京十大最古老寺廟游玩攻略
北京最早的藏經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册亨县| 华宁县| 昆山市| 邢台县| 商河县| 阿瓦提县| 肇东市| 芦山县| 井陉县| 淳安县| 桂东县| 三都| 北票市| 龙岩市| 陇南市| 维西| 娄烦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斗六市| 家居| 夏河县| 伊宁市| 石河子市| 琼结县| 弥勒县| 沙坪坝区| 南江县| 福鼎市| 高碑店市| 原平市| 融水| 青铜峡市| 措勤县| 大足县| 龙岩市| 秀山| 邓州市| 进贤县| 新晃|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