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舊時的大家庭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讓族人遵從的家規,以約束后世子孫的行為規范。
家規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家風,代表著整個家庭的三觀,也是為人處世的生存法則。
雖說如今的家庭不比舊時,并不會以條條框框明文來規定什么該做或者什么不該。但一個家庭良好的規矩,其實對所有的人來說是件好事情。
然而有的家庭,家規是專門針對兒媳婦的,甚至是為兒媳婦量身定做的。這樣的家庭,一開始就擺明了沒有把兒媳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其實是對女方的極其不尊重。
不可否認一些家庭之中,重男輕女的情況還依舊存在,很多兒媳是沒有地位可談的。
在很多婆婆的眼里,娶兒媳時是要看女人是否賢惠,能夠操持家務,接替自己照顧好兒子,甚至還要看兒媳是否孝順。
但這并不代表所有的婆婆都抱定這樣的觀念,前些天和同事的表妹曉月聊天,她說:
第一次登婆婆家門時,心中很是緊張忐忑,畢竟老公(彼時還是男友)那么優秀,不但事業有所成,待人還謙謙有禮。
老公提前給自己打過預防針,說是婆婆的規矩比較多,但多以讓生活過得更好為原則。所以讓自己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曉月當天帶著禮物去婆婆家,看到婆婆家收拾得整整齊齊,東西擺置井井有條,雖然干凈整潔,但并沒有給人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反倒是規整之中透著無處不在的溫馨。
飯后鄰居家電腦出了些問題,曉月老公被叫過去幫忙。公公去書房忙自己的事情了,婆婆拉著曉月坐在沙發上聊天。
得知曉月家里對他們婚事提出的要求后,婆婆并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她說:“只要你們家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我都不會反對??墒窃诩藿o我兒子之前,我也要對你提出幾點要求。”
婆婆說:“我是個重規矩的人,你們要結婚,未來過成什么樣子我無法判定,但我丑話說在前頭,你首先要做到遵守這幾條家規?!?/p>
曉月當時心里發麻,雖然有男友打預防針在先,可是真正遇到這樣的場面,還是很怵的。
然而接下來的話,卻讓她意識到婆婆的三觀很正,堅定了她要和男友結婚的決心。
其一:必須相互信任,相互忠誠
婚姻當中最忌諱的是夫妻不能同心,相互猜忌。如果做不到彼此忠誠,即便當初愛得再深,也很難保證一生的幸福。
因為對伴侶三心二意,很可能會讓握在手中的幸福溜之大吉。無論男人或者女人,都要忠于家庭,因為不忠誠可能會帶來的傷害是無可估量的。
以后你們還會有孩子,而家庭倘若破裂,對于孩子的傷害是不可彌補的。
所以既然決定在一起,首先要忠于伴侶,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家規。
其二:夫妻之間的矛盾,要學會自己及時解決
婚姻的前提條件是愛情,但愛情不是婚姻的全部,煙火氣才是最現實的人生。
婚姻脫不了要面對柴米油鹽的瑣碎,夫妻成長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結婚后吵架是難免的事情,畢竟牙齒和舌頭還會碰在一起。
夫妻發生矛盾,怎么吵架是你們的事情,希望要不中傷彼此的家庭。我們不會插手你們的家務事,也希望你不要因為吵架動不動就回娘家告狀,讓娘家解決你們的問題。
生活中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出現矛盾才能發現彼此哪方面做得不足,所以要及時地解決處理,不要將其上升為兩個家庭的矛盾,進一步把問題嚴重化。
其三:女人必須要有自己的工作,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一個家庭想要獲得長久的穩定和幸福,妻子要保持和丈夫相同前進的步調,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彼此差距的拉大,導致夫妻關系的疏遠,甚至溝通障礙。
無論何時,女人都要擁有獨立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并不是說一定要女人賺到和男人同樣多的錢。
一個家庭中誰賺錢多一點,誰賺錢少一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是獨立的個體。
如果女人覺得男人承諾過“我養你”,就安心地躺在婚姻的溫床之上,這是我絕對不贊同的。因為當你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伸手向別人索取的時候,你已經失去了尊嚴。
女人若不工作,一方面加重的是丈夫的負擔,一方面加速的是婚姻的矛盾。
其四:孩子的問題,你們自己解決
有很多家庭出現難以調和的婆媳矛盾,多半都是由于帶孩子引起的。所以我鄭重申明這個問題,婚后要孩子是你們自己決定和考慮的事情。
如果要幫忙,我可以施以援手,但我不包辦孩子的問題,最主要還是要靠你們自己。
我們那代人和你們這一代育兒觀念肯定會有出入,我不想說誰對或者誰錯,畢竟時代不同。
生兒育女是每對父母都要面對的大課題,所以你們也不例外。不要企圖把孩子推在我們身上,偶爾幫忙帶可以,但不能長期,我們也有自己想過的生活。
不要拿“你不伺候月子,我就不給你養老”或者“不幫我帶孩子,老了我就不管你”這些話來說事,婆婆沒義務帶孩子,兒媳也沒義務養老,都是情分上的事情。我兒子該照顧我們,那是他的義務。
如今曉月已經結婚近5年,孩子3歲多,生活過得幸福美滿。
她說因為事先婆婆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所以此后的相處也大都相安無事。她與婆婆始終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親疏有別,不但她自己掌握分寸,婆婆也把握度數。
生孩子時,婆婆并沒有撒手不管,曉月母親也有參加。無論是出力出錢,婆婆都沒有含糊過。所以看別人家都是婆婆親力親為,她自己并沒有覺得有多委屈。
孩子小時,因為沒有人幫忙帶,所幸她生孩子之前就做好了準備,在家里也可以接一些工作,雖然辛苦,但在育兒路上不存在婆媳分歧,反倒是心情舒暢。
而丈夫看到她這么努力和辛苦,下班回家也是主動承擔起照顧孩子和家務的工作,適時給她休息機會。
很多家庭在這幾年過得焦頭爛額,但曉月卻順利渡過人生最艱難的時期,而這磨煉也為她此后的人生帶去更多的堅韌和樂觀。
如今她已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因為她的不懈努力和從不放棄,生活也越來越向著更美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