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購固態硬盤,這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要詳細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編覺得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固態硬盤SSD的結構。
從上圖中,我們看到,固態硬盤的結構和運行環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 SSD主控芯片。主控類似于固態硬盤的大腦或者CPU,擁有固態硬盤的最高指揮權,負責控制數據的管理,包含磨損平衡(Wear Leveling),垃圾回收(Garbage Clean),壞塊管理( Bad Block Management)等等。
2. DRAM緩存芯片。DRAM是Host與NAND之間數據存儲的中轉站,Host寫入或讀取數據時,數據都會先放入DRAM,這樣的目的就是提升數據傳輸速率。
3. NAND閃存芯片。NAND閃存數據真正存儲數據的介質。固態硬盤的數據,最終都是通過主控芯片把數據寫入到NAND閃存芯片。
4. Host與SSD交互接口。SSD接口種類主要有2.5 英寸 SATA,mSATA, M.2接口等,接口協議主要有SATA,PCIe/NVMe兩大類。
從上面的固態硬盤結構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選購固態硬盤應該注意對SSD主控芯片,NAND芯片,接口&接口協議的選擇。由于每款固態硬盤中的DRAM緩存都差不多,這里就先跳過了。我們主要以SSD主控芯片,NAND芯片,接口&接口協議這三方面進行分析。
1. SSD主控芯片。主控的好壞直接關乎了固態硬盤的優化措施,也影響著固態硬盤的性能和壽命。目前市面上主流的SSD主控供應商有三星(僅供自家產品), Intel(僅供自家產品),Marvell,以及臺系主控商慧榮科技(SMI), 群聯(Phison)和智微JMicron. 所以,在選購的時候,盡量選擇主流的主控芯片,不要選擇一些不知名的山寨產品。
2. NAND閃存芯片。首先NAND閃存芯片分為SLC,MLC,TLC和QLC四種,QLC NAND預計到2019年才會真正的走進市場,目前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固態硬盤主要是MLC NAND和TLC NAND兩種。與MLC NAND相比,TLC NAND的壽命會相對短一下,大概是MLC NAND的1/3. 但是,價格會便宜很多。所以,基于TLC NAND的固態硬盤已經逐步成為市場主流。
此外,除了要主要注意MLC NAND和TLC NAND的區別,一定還要關注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NAND閃存顆粒質量參差不齊,主要分為原廠,白片,黑片。
什么是原片?原片,品質,合格率都過關,經過原廠嚴格檢測,封裝才出廠,都打著原廠LOGO。主流NAND供應廠商包括英特爾,三星,美光,東芝、西數,海力士等。大家可以查看NAND上面是否有原廠的logo,來判斷固態硬盤采用的NAND顆粒是否是真正的原廠顆粒。
什么是白片?白片就是原廠淘汰下來的有瑕疵的NAND顆粒,由于這些白片不符合原廠的要求,就被淘汰出局。而這些白片最終會交給下游的廠商,經過下游廠商的封裝之后,打上其他的標識。這就是,我們在購買固態硬盤的時候,會看到一些非原廠logo的NAND顆粒。不過,也并非所有打上非原廠Logo的NAND都是白片。白片的質量,經過優化,也是值得信賴的,不必見到白片就恐懼。
什么是黑片?如果說白片還是可以接收的范疇,那么黑片就是要徹底拒絕的NAND顆粒,因為,黑片就是被原廠已經判了死刑的NAND顆粒,并不像白片那樣只是有小瑕疵。判斷是否是黑片也很簡單,因為黑片的顆粒編號都是模糊粗糙的,很多都不會打上Logo。
3. 固態硬盤接口&接口協議。我們上提到,SSD接口種類有很多中,比如2.5 英寸 SATA,mSATA, M.2接口等等,而固態硬盤的接口協議主要有SATA,PCIe/NVMe兩大類。
如何選擇固態硬盤的接口,主要看我們的需求,我們是要放在電腦的SATA接口還是M.2接口。這個比較簡單。
更主要的是,我們要決定選擇哪個協議的固態硬盤。SATA協議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最大不超過600MB/s, 一般情況下,只有500MB/s左右。而PCIe/NVMe協議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可以輕易的超過2GB/s,如下圖數據所示。
SATA協議固態硬盤和PCIe/NVMe協議固態硬盤,除了在性能上的差異之外,還有一個因素關系到我們選購時的判斷,那就是價格問題。因為PCIe/NVMe協議固態硬盤要比SATA協議固態硬盤要貴一些,比如,以三星256GB 850 EVO M.2固態硬盤為例:
256GB M.2 SATA SSD在某東的售價是699RMB,而256GB M.2 PCIe/NVMe SSD在某東的售價的價格則是859RMB。
本文先是介紹了固態硬盤的結構,然后從SSD主控,NAND閃存以及接口&接口協議三個方面去分析勾選固態硬盤需要主要的地方。大家在選購SSD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山寨產品給迷惑了。
小編在此拋磚引玉,歡迎各位看官拍磚討論,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