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沒有過此經歷家長看了這句話之后可能沒有多大的認同感,但是有過類似經歷的家長對這句話卻有很強的感同身受!
當孩子們步入這一噩夢般的軌跡之后,絕大部分的家長只是在一旁干著急,找不出任何的解決方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深淵!至于孩子,受困于年齡及閱歷的局限,更沒有掙扎的機會。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就是因為找不到好的方法讓無數孩子的命運軌跡出現了裂變!
在之前的文章中,關于這方面的解決辦法我做過一些探討,也有家長通過微信和我進行過交流。但是每一期精英班開課之前總會有很多的家長問我這個問題,家長們都迫切想知道,到底該如何解決。介于家長們強烈要求,在這里我再次統一回答一下家長們的疑問!
我們將話題轉回到正軌,初二這一至關重要的接入點,照成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到底油那些呢?
1、初二分化實質是深層次思維的缺陷
小學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只要學習努力,聽老師的話,取得好成績并不難。然而,就在好成績的背后,不少學生就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如:耍小聰明、學習習慣不好、知識面較窄等等。這類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會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視野太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
學習的實質并不在于知識量,而在于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抽象思維”為主。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來。
策略:小學時期,由于孩子的智力發育和知識水平都還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維”的培養是不可取的,過于強化“抽象思維”往往又不適宜,初一初二正當時。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幾點:
⑴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⑵知識面要盡量寬闊。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⑶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學生的成績分數,而要看其學習中是否獨立思考,知識是否靈活運用,需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2、意志力和毅力上的原因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在小學很輕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他們錯誤地以為,取得好的成績,原來如此簡單,養成了做事馬虎,不求甚解,怕吃苦等不良習慣。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二倍。這時,不努力是絕對學不好的。
由于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棄。又由于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受累,產生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習不扎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策略:如何培養孩子刻苦、勤奮的優良品格?首先、家長要正確認識“會玩才會學習”,只有會學習的孩子才會有真正的、長久的快樂。其次、要培養孩子的忍耐力!
3、學習習慣上的原因
現在初中生學習成績好壞主要不是取決于智力因素,而主要取決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興趣、體力,還有習慣等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的學習終身受益,也是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于非智力因素。
策略:培養孩子細致、扎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指導并嚴格督促孩子全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好耍的學生,尤其不要過多的夸獎,應讓他感覺到刻苦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本分,本就應該這樣。
4、個性與人際關系的尷尬
性格比較狹隘、偏激的學生,或內向而不善于交流的學生,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不好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問題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有的因人際上孤獨而出現心理疾病,有的會交壞朋友,有的會從不良書刊、游戲和網絡上尋找寄托。
策略: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與親人、與老師、與同學的關系。一般來說,常對他人意見一大堆的人,往往比較狹隘、偏激。家長應教導他學會“換位思考”,去緩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愛心、寬容之心去包容他人,善待他人。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人交流,多交朋友。家長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思想動態,及時給予開導。
5、家庭的干擾
家庭關系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孩子上初中的階段,應盡量保持家庭生活狀態的穩定。如果在這期間發了財或升了官,或調動工作,或出現其他大的生活變故,對孩子的影響都非常大。
親子關系的對立,也是常見的分化原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發育期,生理上的變化也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更希望讓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就是“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較重,反叛的行為比其他年級更明顯”。
策略:盡量保持家庭的和諧、穩定,盡量不改變生活狀態。如果非改變生活狀態不可,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與孩子溝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平等,以營造和睦的親子氛圍。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導而不是堵塞的方法。
今天先講到這里,以后如果孩子有任何學習上的問題都可以和我聯系,希望以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可以給孩子帶去足夠多的幫助!
更多的精彩文章請關注我的朋友圈!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記憶力差,是因為沒有掌握對學習方法。
我在互聯網課堂免費舉辦《最強大腦》公益課,帶上您的孩子一起體驗,添加微信號:321773252(長按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