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描的入門期間
我們不可避免的都會遇到畫蘋果
今天青雨老師就給大家整理一下
畫蘋果原由以及所涉及到的知識點
當我們對基礎知識有一個了解后
畫起其他的素材也會得心應手
結構素描:為了避開物體外界因素(如光線、明暗、背景等)的影響,以表現物體結構、形體特征為主的一種繪畫方式。作畫時,以線條造型為主要手段要求以線為主進行形象化的立體描繪擺脫或削減表面明暗等變化,主要是通過線條的變化來獲得立體空間效果。
今天的第一節課,就會首先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在后臺留言中咨詢的最多的內容——結構
結構就類似于緊貼在物體表面的橫向或縱向線
它是一個整“圓”。
我們先來了解橫向結構線的特征
對于上面那種圖
這樣一個切割面邊緣組成的形狀就是它的結構線條
我們觀察它的邊緣線可以發現它的周圍有鼓起的地方,也有凹陷的地方
所以,對應在畫面中也會有凸出來的一部分,凹陷下去的一部分。
其中鼓起來的地方我們稱之為支撐點或者高點。
這種特征表明結構線是根據物體的形來確定的,并不是完完整整的一個規則的圓。
我們繼續觀察橫向的結構線發現,同樣符合圓形透視——越遠越圓。
當我們最后把目光轉向結構線時會發現它是上下呼應的。
上面是鼓起(凹陷)的時,下面也是鼓起(凹陷)
這是在通常情況下,如果說蘋果在生長過程中遇到什么特殊情況,我們在特殊對待。
接下來我們來理解結構的最后一個特征
結構線分為內結構、外結構
內結構——假想的線
外結構——外輪廓能夠看到的邊緣
內結構-外輪廓有共性通常稱這種現象為
穿插
我們觀察這個圖片就能發現
一條結構線它有部分是內結構,有部分是外結構
同樣的
結構線在箭頭的地方會進行相互轉換
平常在起形完成后,就會迷茫該做什么,這時候就不妨來找找物體的結構線,這樣對你后面的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構知識點總結:
特征一:類似于物體的橫向或縱向切割線是一個整“圓”
特征二:根據物體的特征而得來的,不是單純的一個圓
特征三:符合圓形透視——越遠越圓
特征四:上下呼應(通常情況下)
特征五:結構分內外,內結構具有共性;也可以相互轉換。
接下來就把之前的理論轉為實際
來看看在素描的過程中 怎么理解和使用
本期素材
起形
確認高低點,左右點
對于這個蘋果寬度稍微大于高度
作用:確立整體大小,防止后期跑形
(高了、低了、胖了、瘦了)
長直線起形——簡潔、精準
能夠快速的確立物體的整體形狀
因為這一期的物體是蘋果,沒有棱角。
這時候我們就把起形時候的棱角圓潤一下
注意:
這時候線與線交叉的地方就是我們上節課中提高的支撐點或者說高點
因為高點的存在才會有之前說到的轉折的出現
起形過程不用刻意去畫出高點、低點的位置
只需要畫出大概的特征即可。
杜絕起形的時候畫的很圓,無論是我們本節課的素材還是在生活中真實的情況,不存在很圓很圓的蘋果。
找到果蒂位置
大約在豎向三分之一
橫向二分之一的位置
并畫出蘋果把
畫線條的時候要輕輕的,放松的去畫
這種線條被稱為復線或者說輔助線
最后,畫出投影的大概位置,起形基本就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我們學以致用的時候了,上兩節課我們提到起形完成后該上調子,那么怎么上調子呢?
我們在畫面中
輕輕的標記出蘋果的結構
標記在高低點
在最后呈現的時候
不需要有結構線的出現
這里就用較小的力
輕輕的標記出來
剛剛我們初步完成了蘋果的起形
也把蘋果的結構脈絡畫了出來
現在我們需要將蘋果的明暗調子表現出來
首先我們找到高光點
在視覺效果上面
光線由高光往四周越來越暗
到這個地方突然全部變暗
同學們先思考一下這是為什么呢?
1.下方區域為背光區
2.該位置轉折最明顯
要點補充
光影關系會隨著物體的結構特征進行轉變,我們稱為:
形轉色變
形狀在該位置轉變的比較大
顏色在該位置的顏色變換就比較大
(會貫穿在繪畫的各個階段)
理解了上面的內容那么我們就把蘋果的背光區先畫出來
受光和背光區分完成后
先不要急著去畫灰色面
我們再把物體暗部顏色與投影區分一下
注意:
線條密集 稍微做一個虛實關系(近實遠虛、里重外輕)
緊接把重顏色進一步的處理一些,讓體積效果能夠有一個更明顯的表達。
上節最后我們進行到了背光與陰影部分的區分。
在涂完重顏色后
我們用紙筆把現有的顏色鋪勻一下
紙筆要點:
用力均勻、用速均勻
使用方法:
與鉛筆相同
適用途徑:
鋪勻顏色,減少因紙張與鉛筆摩擦過程中,紙張紋理所產生的顆粒感。
擦拭前后對比
觀察上圖我們能明顯的看出。擦拭過后的畫面會細膩很多,沒有紙張的顆粒感,對于后面的投影部分,我們采用手指摩擦的方法
前實后虛
接著我們用軟鉛(6B)把蘋果的形確立一下
蘋果和桌面接觸的地方,接近于無光的狀態,所以這個地方會比較黑。
在塑造陰影部分的時候
我們要注意保持一個前實后虛的感覺
到這里我們基本就把投影部分塑造完成了。
下一個塑造的區域就是蘋果的明暗交界線
在原有的基礎上我們再稍微加重一些,
同樣的重視透視關系中前實后虛
還要注意一個細節點就是我們上節課說到的
形轉色變
由1到4,顏色依次加重
在確立明暗交界線上的顏色關系后
我們就可以把之前做的輔助線(結構線)擦去
蘋果的下半部分的顏色變化規律
與前面講過的石膏體完全一樣
由反光導致的亮色區域,我們先留一留
由投影反射上去的一小塊重色,我們加重顏色
反光區域也要注意形轉色變
蘋果蒂處理
在處理這個小窩的時候,也要注意蘋果的結構
凹凸關系和顏色關系,蘋果把的投影,要隨著承載物的變化而變化,也有形轉色變在其中。
到這里,重顏色的區域我們就完全的處理好了。
有變化,但是比較微弱,顏色轉變不是特別的大。
下面講的內容就是對背景顏色的處理技巧
步驟:用4B淺淺的把整個背景塑造一遍
沒有背景的話,我們有的時候沒辦法把兩部顏色畫的很亮
前面我們在紙巾示范的時候,有講到一個詞
以黒襯白
前面的光打在蘋果上,這部分的背景我們就可以把它加深一些,這樣就會有一個明顯的對比,顯得蘋果更加的亮
畫完之后再用海綿球(紙巾、紙筆)擦拭一下背景顏色
擦拭完成后我們用硬鉛(2B鉛筆),來墊一墊底,把形再塑造一下,防止我們擦拭的時候,把部分的形模糊掉了。
在塑造蘋果形的時候,稍微把線往外過渡一下,
線條細膩干凈、畫的過程不要著急
背景不建議出現浮夸、浮躁的線條,會顯得畫面雜亂無章。
塑造前后對比圖
這里還有一個小技巧,我們可以把背景前后做一個對比,前面的稍微淺一點,讓整個背景更有一些層次感。
現在就進入到這個亮面、亮灰面的處理。
第一步
用2B前面把畫面上的亮灰部,顏色相對比較重的地方全部覆蓋一遍
留出高光和留出很明顯特別亮的地方
小知識:
在五調子中除了高光以外都是灰色過渡面
所以我們可以把除高光外的地方全部都鋪一遍顏色
線條密集、細膩、工整 排向不做要求
線條鋪完之后,用手指揉擦一遍,減淡線條的痕跡
前后對比
第二步
用2B鉛筆從明暗交界線的地方往灰面再過渡一個小面
在灰色和重色之間再取一種顏色作為過渡
線條需要更加細膩,做一個過渡效果
這樣做完之后,畫面會變得更圓潤。
凹陷下去的地方
會多一些重色在對應區域
做出蘋果表面起伏的效果
注意:
有(凹陷)結構線的地方,我們就可以過渡一個灰色面在這里
流程:
畫重色區——往旁邊過渡顏色
以此類推,我們把所有的亮灰色區畫好
把握好顏色轉變的節奏。節奏點我們可以對照原圖,掌握著顏色節奏的變化,從而塑造出物體比較真實的樣貌。
注意點:
在塑造亮灰面(過渡面)及凹槽的時候
不建議采用長線條進行表達
會顯得畫面粗糙,不細膩
長線條也很難把物體表現的很細致
盡可能的采用短線條
最后還是我們前面多次提到的 形轉色變 在進行亮灰色面塑造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在形狀改變(有結構線的地方),我們物體形狀發生改變時,顏色也會想對應的發生變化。
最后一節——細節塑造
細節一
蘋果把的修飾
用一只4B鉛筆把蘋果把
重顏色區加深一下
我們要保持它原本特點
把蘋果把和果皮的對比拉開
這樣我們再來看這個蘋果把
就不會覺得蘋果把是貼在蘋果上面
而是有一種立體感
細節二
蘋果窩——明暗交界線
這幾個地方的顏色不一樣
需要我們做一個細致的處理。
蘋果——明暗交界線
再次把重色加深并向周邊鋪開
這樣也會顯得反光區、投影區更亮
細節三
用一支HB把高光
塑造起“火山口”
前后對比
把高光周圍的形塑造一下
高光出來了,體積會更加明顯
塑造之后用手指稍微揉擦一下
細節四
小傷口的處理
加深暗部顏色(傷口凹進去的地方)
用橡皮擦出部分高光
處理方法類似于石膏體
到這里我們蘋果示范的相關內容已經全部結束了
期待我們加一次的見面
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在后臺與我聊天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