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防曬的文章寫得多,我們的《玩美?色彩》系列好些日子沒有更新了,今天我們繼續色彩之旅,來說說色調是什么調呢?
老規則,我們先回答上一期留下的問題,大家還記得嗎?識色篇(10)有用的色相環
1、除了我們說過例子,大家還能舉出一些色相環搭配原理的實用案例嗎?
答:色相環是我們日常色彩搭配非常實用的一個工具,掌握好其中的一些基本規律對我們做好色彩搭配非常重要:色相環上相距越近的顏色進行搭配其效果一般會更自然協調,但也可能顯得普通,缺少變化;而相距越遠的顏色搭配,如相距最遠的補色搭配則效果更為強烈,更具對比感,不過如果處理不當,也容易顯得刺眼、不倫不類。
基于以上的色相環搭配原理,如果你希望呈現出協調統一的感覺,可以更多嘗試同色相或相鄰色相的搭配;反之,如果你希望給人以較為較為強烈的色彩對比感,不妨試試把相距較遠的顏色甚至補色放在一起搭配;如果你擔心掌握不好尺度的話,給大家一個小建議,那就是在運用這種色彩相距較遠的顏色進行搭配的時候,可以通過面積的變化來降低出現問題的風險,比如用大面積比小面積或者都用小面積;比如你的上衣是大面積的紅色,你的鞋子可選用綠色或藍綠;補色都是小面積的例子:又比如你穿一件小黑裙,但鞋子是紅色的,你可以試試拿一個綠色的手包或者戴個墨綠的耳環。
生活中運用色相環搭配的例子隨處可見,那時可能就覺得好看,于是就這樣去搭配了。但現在我們學了色相環,學了色彩的這些知識,就知道為什么有些搭配好看,而有些搭配就不好看;好的原因是什么?不好看的問題又出在哪里?這樣我們就能從中不斷總結歸納出更多自己的搭配心得和經驗,而這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
當然,我們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也并不只有色相環這一搭配原理,影響色彩搭配最終效果的因素還有很多,關于這些我們將會在《玩美?色彩》系列的第二篇章《用色篇》的文章中為大家詳細講到,大家敬請期待。
任何的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我們都希望早點進入實用的階段,但如果沒有我們前面《識色篇》這些基礎的色彩知識作為基石,而一來就只告訴大家一些色彩搭配的方法的話,很可能就會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而真正好的學習不是這樣的。
下面我們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上來。
看到這個問題,你會怎樣回答呢?
我猜不少朋友會這樣回答:“色調,就是指色彩的冷暖調。”
對嗎?當然,這個回答也不算錯,但并不全面。冷暖調只是色彩基于冷暖這一屬性的一種色調。
色調應該是色彩的一種屬性,一種傾向,一種感覺;而色彩的每一個要素都會讓我們得以認知一種色彩屬性,看到一種色彩傾向,形成一種色彩感覺;正如色彩有很多要素一樣,由它們所形成的色調也有很多種。
我們常說的色調有:
1、冷暖調:從色彩的冷暖感來劃分,可分為暖色和冷色。
暖色就是那些讓我們聯想到太陽、火焰、熱血,會產生溫暖、熱烈等感覺的色彩;如橙、紅橙、黃橙、紅、黃……其中橙色是最為溫暖的色彩,我們稱之為暖極。
冷色是讓我們想到冰雪、海洋,產生寒冷、平靜等感覺的色彩;如藍、藍紫、藍綠......其中藍色是最為寒冷的色彩,我們稱之為冷極。
(24色相環的冷暖調)
其實色彩本身并無冷暖的溫度差別。所謂色彩的冷暖是基于物理、生理以及色彩自身的面貌這些綜合因素來確定的,而且不同的人對同一色彩的冷暖感受往往也會有些差異;也就是說,色彩的冷暖認知是有一定的主觀性的,不過我們學習依據的還是大多數人的冷暖認知標準。
另外,色彩的冷暖調實際是一個假定性概念,只有比較才能確定;沒有暖就沒有冷,沒有冷也無所謂暖;即,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比如,我們說某一綠色是冷色,此時我們心中實際是已有一個參照物的,可能是紅色或者橙色等;但如果你是把這一綠色和某種藍色放在一起,那很可能這個綠色就變成暖色了。
2、明暗調:從色彩的明度劃分,可分為明色和暗色。
明度高的色彩就是明色(如明度值7~10),明色往往給我們膨脹、擴張、輕盈、充滿活力的感覺;而明度低的是暗色(如明度值0~3)給我們以收縮、后退、沉重、暗淡的感覺;明度適中的我們稱為中度色(如明度為4~6;我們常說的中藍、中灰、中黃等,這里說的“中”其實指的就是這些色彩的明度值居中的意思。)
(大家覺得哪個圓更大一些呢?)
3、純濁調:從色彩的純度劃分,可分為純色和濁色。
純度高的是純色,給人色彩飽和濃烈的感覺;純度低的是濁色;不過大家注意,這里的“濁”并不是指顏色臟,不好看的意思,而是指由于色彩的純度低,給人的感覺是色彩不那么鮮艷和純粹,會感覺有多種顏色混雜其中;但實際上很多濁色往往會因此變得柔和內斂,且富于變化,是我們常用的色彩。
下面是我們從色立體抽離出來的某一色相的縱向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基于明度和純度的不同色調分布。(對色立體不太清楚的朋友可以參看這篇文章:識色篇(5)數字化色彩:色立體)
(基于基于明度和純度的色調圖)
以上是我們較為常見的幾種色調劃分;同時,它們還給我們帶來了關于色彩的輕重、大小、前進&后退、膨脹&收縮等更加豐富的色彩感受。
另外每一種色相我們也可稱之為一種色調;比如紅色調、藍色調等,這是基于色相來劃分的色調。
對于同一色彩,從不同的要素出發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色調,它們是對色彩不同屬性的描述;它們綜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這一色彩給我們的感覺。我們把這種綜合性的色彩感覺或者說色彩傾向叫做“色感”。
由于長期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經驗的積累,我們也賦予色彩更加豐富的情感和更加多元的內涵。比如黃色明度最高的顏色,給我們的感覺是陽光、積極、快樂的;比如藍色是最冷的顏色,給人感覺是安靜、輕盈的,同時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藍色也是憂郁的象征;又比如棕色,大地的顏色,穩重安全,是最為常見的眼影用色,不過棕色作為食物顏色的話估計就不那么討喜了,因為它容易讓我們聯想起中藥,不吃就會覺得有苦味;類似的還有綠色的水果,會讓我們感覺到酸。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色彩,不僅帶給我們視覺的美麗,也帶給我們情感的表達,甚至味道的傳遞......色彩不再只是客觀的物理存在,而是變得更具有魅力,充滿溫度。
1、現在,你覺得色調究竟是什么調呢?
美麗美好說:
當你感到痛苦的時候,往往都是開始成長的開始。
《每天5分鐘,美麗很輕松》是我在2019年全新打造的一檔以美麗容顏和美好生活為主旨的系列音頻課程。在這里,我將為大家分享我所知道的,關于美麗容顏和美好生活的一切。
我們的課程內容將會由3個大的版塊構成,分別是:美妝護膚、色彩搭配類等與美麗容顏相關的課程,占比最大,約60%左右;其次是職場技能,比如學習方法、知識體系構建、演講培訓、PPT設計、自我管理等的分享,占比約30%左右;還有就是我的讀書心得、個人隨筆、好的電影、劇集以及好的音樂等美好生活類的內容,占比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