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揚州的園林,都要疊置別致的假山。疊置假山的石材叫做假山石。揚州園林中常見的假山石有太湖石、石筍、黃石、宣石和斧劈石等。用它們疊石造山,與曲橋幽徑、奇花異木、樓亭廊閣相襯,使藝術美和天然美渾然一體。
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種被溶蝕后的石灰巖,地質學名叫“溶石灰巖”,以太湖附近的巖石為最佳,所以叫做太湖石。這些石灰巖經長期風吹雨淋,波擊浪打,石灰巖的肌理經溶蝕而擴大,逐漸形成洞穴。所以太湖石具有“漏”、“瘦”、“透”、“皺”四大特色。人們欣賞由太湖石疊置的假山,仿佛是在觀賞清奇淡雅的水墨畫。
石筍 疊石造山用的石筍,不是鐘乳石筍,而是具有瘤狀的硅質或泥質結核的石灰巖, 地質學名叫“瘤狀結核灰巖”。這種巖石常呈狹長的柱狀,表面具有圓形的瘤或小孔空洞,顏色有淺紫、灰綠、灰黃等,如果把它豎立在翠竹之中,恰似春筍破土,春意盎然。瘤狀結核灰巖是在海水動蕩的淺海環境中形成的。瘤是由硅質或泥質聚合形成的結核,被碳酸鈣等沉積包裹而形成巖石。當巖石暴露在地表,經風化遭剝蝕,由于硅質或泥質成分的瘤與周圍碳酸鈣成分的巖石抵抗風化的能力不同,最后就形成了硅質瘤突出在巖外或泥質瘤脫落成空洞,從而成為園林建設中的珍奇石材。
黃石 是一種粗獷堅硬的巖石,地質學上叫“石英砂巖”,是一種分布相當廣泛的沉積巖。石英砂巖本身是白的,由于它含有少量鐵質,表面風化使鐵質氧化,從而染成黃色;如果氧化充分,巖石還可以呈現棕紅色、紫色等。揚州個園中的秋山一景,就是用黃石疊成的。黃棕色的奇異假山,襯上幾棵紅楓,呈現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來。
宣石 宣石在地質學上叫做“石英巖”,質地堅硬,白如宣紙,所以俗稱“宣石”,又叫“白石”或“雪石”。個園內的冬景,就是用宣石砌成。潔白的假山,象征著“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斧劈石 斧劈石在地質上叫“千枚巖”,通常用來做盆景。揚州盆景園“妙遠堂”東側卻用斧劈石來疊置假山,別具一格。假山前有一泓池水,山旁植以青松、藤蔓,山水倒影,交相輝映,既有漓江山水的嫵媚,又有黃山云海的秀麗,真是美不勝收。千枚巖是變質巖,是由粘土巖或頁巖類的巖石經地下高溫、高壓的作用變質形成的,所以千枚巖比較堅硬,成板狀。大自然鬼斧神工,巖面平滑如劈,所以俗稱“斧劈石”。板面上有許多云母小片,發出耀眼的絲絹光澤,顏色淺灰、深灰、灰紫等,色澤很像破曉的晨光。
近來揚州出現了人造的山石,這就是“假的山石”,一般人叫假石頭。這是疊置假山新手段。可是有些造假石頭的人不懂得地質知識,無意之中露出破綻來。揚州維揚廣場北端有一條人造小山溪,兩岸就是人造的山石。假石頭的造型是典型的沉積巖的層理構造,惟妙惟肖。然而,上的色彩卻是屬于巖漿巖類的花崗巖的色彩。如果設計假石頭時能學點地質知識,那就會使藝術美和科學美融為一體了。
《揚州晚報》2005年 2月25日